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张应诏

张应诏(1654-1730),字采臣,一字图园,清代贵州黎平县(今锦屏县隆里古城人。自幼聪颖,受父亲张六翼教导,熟习“四书”“五经”。康熙二十年(1681年)考中举人。历任多个职务,包括肃宁县知县、泰州市知州、四川潼州知州等。在三台县期间,面对饥荒,他开仓救济百姓。后晋升为刑部员外郎、陕西清吏司员外郎、兵部郎中等职。雍正三年(1725年)退休返乡。张应诏一生廉洁,晚年无多余财产。退休时携带数十担行李,有人传言其中藏有大量财富,但经查证,仅发现书籍、农具和个人物品。他还参与重建龙标书院,并捐赠图书两千三百余册。著作丰富,包括《六六句记》《问生篇》《心学图集》《孝子图说》《图园集》《楚辞评注》《淮南子注》等。去世后安葬于家乡凤形山上。

人物经历

张应诏在康熙因其清廉而受到推荐,担任两淮盐运使。康熙帝对其操守表示赞赏,并多次对其进行秘密调查,最终确认了他的清白。然而,由于政治环境复杂,张应诏也曾遭受诬陷,但在继任者的努力下得以洗刷冤屈。雍正帝对他的一生清廉表示敬佩,并在朝堂上公开验证了他的行李,证实了他廉洁的形象。

盐官生涯

张应诏在这一领域以其清廉闻名。康熙时期,两淮盐官通常由内务府的家奴担任,这些人往往贪污腐败。张应诏的出现打破了这一局面。康熙帝对他的表现给予了肯定,并在他退休时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争议与澄清

张应诏在巡盐御史任上,尽管政绩难以考证,但他受到了贪官们的排挤和盐商们的欺负。他坚持清官立场,不愿与他们同流合污,也因此遭到他们的诽谤。康熙帝得知这些谣言后,进行了秘密调查,并最终确认了张应诏的清白。在一次针对张应诏的诬陷事件中,继任的巡盐御史魏廷珍帮助他洗脱了罪名。

廉洁形象

张应诏一生清廉,退休时没有多余的财产。他的行为得到了雍正帝的认可,并在朝堂上公开验证了他的行李,证明了他的廉洁。

参考资料

清官--张应诏.锦屏县人民政府.2024-09-03

文史天地|清两淮盐运史张应诏轶事【贵州历史文化随笔征文大赛作品选登】.搜狐网.2024-09-03

清廉盐官张应诏 | 科研之友.科研之友.2024-09-03

河南工人日报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