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关乡
1953年,置柴关乡;1961年,柴关乡改为柴关公社;1983年,由柴关公社改为柴关乡。 截至2018年末,柴关乡户籍人口为18712人。 截至2020年6月,柴关乡下辖20个行政村, 乡人民政府驻柴关村。
柴关乡粮食作物以种植小麦、玉米、谷子为主;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羊、家禽为主。 2018年,柴关乡有工业企业10个。
建置沿革
1953年,置柴关乡。
1961年,柴关乡改为柴关公社。
1983年,柴关公社改为柴关乡。
1995年12月,高庄乡并入柴关乡。
行政区划
1997年,柴关乡下辖柴关、王、石站沟、绿水池、南站、刘垴、峡沟、康垴、温家园、阴河沟、西沟、东沟、彭垴、陈垴、杜垴、马峪、杏花庄、安河、高庄、五里碑20个行政村。
2011年末,柴关乡下辖柴关、东沟、西沟、王、温家园、石门沟、绿水池、南站、刘硇、峡沟、大康、阴河沟、高庄、安河、杏花庄、彭硇、陈硇、杜硇、马峪、五里碑20个行政村。
截至2020年6月,柴关乡下辖20个行政村:柴关村、东沟村、西沟村、王硇村、温家园村、石门沟村、绿水池村、南站村、刘硇村、峡沟村、大康村、阴河沟村、高庄村、安河村、杏花庄村、彭硇村、陈硇村、杜硇村、马峪村、五里碑村, 乡人民政府驻柴关村。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柴关乡地处沙河市西南部,东、东南与册井乡接壤,西南连武安市贺进镇、庙上乡,西北接蝉房乡,东北与刘石岗乡为邻,距沙河市人民政府45千米, 区域总面积83.1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柴关乡境内地形大部分为丘陵,地势西高东低;境内最高峰大硇硇顶位于大康村,海拔1270米。
气候
柴关乡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其特点是四季分明。
自然灾害
柴关乡主要自然灾害有雹灾、旱灾、洪涝、风灾等。
自然资源
柴关乡境内矿藏资源主要有花岗石、石英砂岩,集中分布在西部;硅石资源主要分布在彭硇、陈硇、杜硇、柴关、西沟、王硇村、绿水池等村,石灰岩主要分布于杏花庄、安河、柴关、高庄、马峪一带。2011年,柴关乡有耕地面积1.84万亩,人均1亩,基本为旱地。
人口
2011年末,柴关乡总人口17797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390人。总人口中,男性8768人,占49.26%;女性9029人,占50.74%;人口均为汉族。2011年,柴关乡人口出生率14.21‰,人口死亡率7.08‰,人口自然增长率7.13‰,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211人。
2017年末,柴关乡常住人口为15449人。
截至2018年末,柴关乡户籍人口为18712人。
经济
综述
2011年,柴关乡财政总收入1397万元,比2010年增长35.7%。
农业
柴关乡粮食作物以种植小麦、玉米、谷子为主。2011年,柴关乡生产粮食0.5万吨。2011年,柴关乡农业总产值0.42亿元。柴关乡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羊、家禽为主。2011年,柴关乡生猪年末存栏0.29万头;羊年末存栏0.46万只;家禽饲养量38万羽。
工业
柴关乡工业以制造玻璃原材料为主。2011年,柴关乡工业总产值为0.5亿元;有工业企业5家,职工92人。
2018年,柴关乡有工业企业10个。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11年末,柴关乡有幼儿园2所,在园幼儿150人,专任教师6人;小学12所,在校生1876人,专任教师85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423人,专任教师32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PERCENT。
文体事业
2011年末,柴关乡有文化站1个,村文化活动中心10个,各类文化专业户15户;有各类图书室11个,藏书2.5余万册;书法、摄影业余创作人员达34人。2011年末,柴关乡有学校体育场1个;40%的村安装了健身器材。
医疗卫生
2011年末,柴关乡有医疗卫生机构27个,其中门诊部(所)26个;病床12张;专业卫生人员41名,其中执业医师3人,执业助理医师9人。2011年,柴关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为98.9%。
社会保障
2011年,柴关乡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为33户,人数34人;城市医疗救助67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1582人次;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1335户,人数1399人;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33人;有农村互助型幸福院3家,床位42张,收养农村五保人员13人;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8338人,参保率95.55%。
邮政电信
2011年末,柴关乡有电信企业2家,服务网点4个;固定宽带接入用户0.1万户。
交通
柴关乡有庙柴线和御通线过境;有12路、301路公交线路通往沙河市区。
历史文化
地名由来
柴关乡因乡政府驻柴关村而得名。
风景名胜
柴关乡境内主要景区有赫山九龙庙、红枫山奶奶庙 、石门沟佛祖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