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第八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

第八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于2007年11月18日在广州市圆满落幕,为期9天。此次运动会是历史上规模最大、项目最多、水平最高的民族运动会。55个少数民族的独特体育项目和丰富的歌舞表演,为广州市民和1.5万名与会者带来了难忘的民族体育文化体验。运动会结束后,各族人民带着收获和友谊返回家乡,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启示。

赛事介绍

第八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开、闭幕式和民族大联欢都有成熟的方案。开幕式的文体表演名为《永远的和谐》,闭幕式的文艺演出则为《幸福的家园》。

民族大联欢在番禺长隆欢乐世界举行,旨在通过广场式、节日式的盛会促进各民族间的文化交流。

火炬传递活动计划于9月至10月进行,火种源自云南曲靖地区的马雄山珠江源头。火炬传递的起点初步设定为北京中华世纪坛,路线经过北京、呼和浩特市银川市兰州市西宁市昆明市、贵阳、南宁市等地,最终抵达广州市。预计参与本次赛事的运动员及相关工作人员将达到7972人,远超往届规模。

场馆介绍

广州大学城体育中心体育场、天河体育中心篮球场、天河体育场田径副场、天河体育中心网球场、广州大学体育馆、华南师范大学综合体育馆、华南理工大学体育馆、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体育馆、广州美术学院体育场、中山大学体育馆和体育场、广州中医药大学体育馆华南农业大学综合训练馆、麓湖公园、天河体育中心足球训练场、天河体育中心南门广场、天河体育馆、广东国际划船中心、华南师范大学体育场、从化马术场馆等场地均用于此次运动会。

传统项目

第八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比赛项目包括跳板、掼牛、叼羊、飞绣球科、赛骆驼、赛爬犁、姑娘追、达瓦孜、赛跳跑、跳花盆、顶瓮竞走、挥杆套马、马上摔跤、颈力比赛、抵肩比赛、蒙古族赛马、皮划子渡黄河等多种传统体育项目。

历届回眸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起源于生活,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广泛的基础。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已成功举办七届,形成了国家民委和国家体育总局共同主办,地方承办的制度。表演项目和竞赛项目不断增加,比赛规模不断扩大。历届运动会见证了民族体育的发展历程,展现了民族体育的魅力。

体育文化特点

集体性

民族传统体育是由群众集体创造并参与的活动。在各民族的传统节日中,无论是老人还是年轻人,都是节日的主角,积极参与民族体育活动。例如,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傣族的浇花节通常会举行龙舟大赛,吸引众多群众观看。此外,彝族火把节也是一个集体性的传统体育盛会。

民族性

民族传统体育反映了各民族社会生活的综合特征,具有鲜明的民族特性。在文化和内涵上,它是各民族生产劳动、风土人情、道德观念、宗教信仰、节庆活动等的综合反映。在体育运动形式上,它体现了各民族的性格气质和审美情趣。

娱乐性

民族传统体育本身带有娱乐和游戏色彩,即使在宗教活动中也有娱乐元素。人们的参与更多是为了愉悦自己,放松心情,增进交流,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

地域性

不同地域的生活环境和自然条件影响了民族传统体育的形成和发展。各民族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生活环境,形成了各自的文化特征。

参考资料

第八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2007年).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2024-08-24

第八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在穗隆重开幕.中国政府网.2024-08-24

全国民族运动会历届回顾 第八届.百家号.2024-08-24

第八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中国台湾网.2024-08-24

全国历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河北民族师范学院.2024-08-24

民族传统体育概论笔记.知乎专栏.2024-08-24

民俗文化的价值范文.公务员之家.2024-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