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同庆(1912-1995),原籍上海市松江区昆岗乡,是一位多才多艺的人物,涉猎领域包括教育、绘画和文学创作。
人物生平
褚同庆自幼展现出对艺术的热情,他曾在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学习西洋画,随后转至上海艺术大学深造油画专业。完成学业后,他在松江、苏州市等地的小学和中学担任美术及语文教师。新中国成立后,他继续在松江区的学校任教,直至1974年退休。除了教学工作外,他还积极参与文化事业,如编写地方志和研究方言。他的研究成果《松江方言》共分为四卷,在80年代初期问世。此外,他还参与了《松江县志》的编纂工作,负责撰写大事记和人物传。
文学贡献
褚同庆不仅是一名教师,还是一位才华横溢的作家。他在30年代末期开始致力于改编中国古典文学名著《水浒传》,经过四十多年的不懈努力,最终完成了《水浒新传》并于1985年由广州花城出版社出版。他对松江方言的研究成果也颇丰,这体现在他的《松江方言》系列书籍中。晚年,他将兴趣转向历史小说创作,以家乡的三位先贤——陈子龙、夏允彝、夏完淳的事迹为基础,创作了长篇历史小说《峰泖英灵录》。除此之外,他还发表了《蜗居漫笔》、《文苑拾零》、《鼠子论丛》等著作。
其他成就
褚同庆对诗词也有浓厚的兴趣。他认为传统的平水古韵已经难以适应现代诗歌创作的需求,因此他按照江南地区的音韵特点,编制了一部新的诗歌韵律手册《江南诗歌新韵》。
参考资料
水浒新传.豆瓣读书.2024-11-07
褚同庆《水浒新传》.中国社会科学文库.2024-11-07
夏完淳.中华典藏网.2024-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