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啸虹(1932年——2012年2月24日),笔名萧鸿、关山遥,男,1932年生于盐城,1949年去台湾。他的文学作品展现了五四新文学的乡土文学精神、平民精神,以及中华文化重道德品行的载道传统等多重内涵。
周啸虹的文学创作成果被编成散文卷《迢递归乡路》和短篇小说卷《逝水》,基本代表了他半个多世纪的文艺创作成果。2012年2月24日在台南寓所安详辞世,享年80岁。
人物经历
上世纪50年代他的散文、短篇小说多刊发于报纸副刊与杂志;
后曾停笔多年,主要从事新闻工作,作为报人于70年代中退休;
后重拾笔墨,从事文学创作及国粹京剧剧本创作,成果颇丰,并热心于两岸文化交流;
主要成就
自从周啸虹19岁发表第一篇小说以来,他已经在散文、短篇小说、京剧剧本等方面创作了上百万字的作品。《周啸虹作品集》包含散文、游记和小说三本书,是他首次在大陆发行的作品。
人物评价
周啸虹作品表现着质朴而真挚热切的爱国情怀,形象地表露了上世纪40年代末那批去台知识分子和许多普通人深厚的爱国主义精神。他们既爱恋自己出生成长的故土大陆,又深深地挚爱着几十年以来扎根栖息的台湾土地。他们是台湾人、是中国人,基于这样的身份认同,他们创作中无论写人叙事绘景状物抒情发议论,都有一颗中国人的赤子之心在搏动。他们的作品从一个方面见证了时代、社会、生活和家庭剧变,见证了剧变中骨肉同胞的爱国情怀和血浓于水的游子乡情。
金坚范评价周啸虹是一个有大爱的人,他爱祖国,表现在他爱大陆,爱台湾,也爱自己的故乡。他还爱文学,爱朋友,爱家人。周啸虹的作品表现了大时代里作为大陆去台者内心的波澜,反映了深刻的历史变迁以及其中丰富而细腻的人性。虽然没有构建长篇之作,但在那些短篇小说、散文和剧本中尽显才华,显示了他对生活的极大热情。他为两岸的文学交流,不畏艰难,不辞辛劳,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夫人陈春华在信中说:“临别之前,他非常明白地表示‘不负此生’,我理解他的无憾绝不止于妻儿家人对他的敬爱,还有更多来自于朋友,特别是惺惺相惜的文坛知己。作为一个平凡的人,一个传统的中国文人,这不就是最可贵的资产吗?”
“融合个人思想与社会脉动,以宏观视野和纯净心灵从事文学活动,尽在其我,不不求,期能借文化艺术之力,收潜移默化之功。”这是几年前周啸虹总结的自己的文学观。
参考资料
两岸文学界齐聚作协研讨台湾作家周啸虹作品.中国新闻网.2024-03-15
周啸虹作品学术研讨会召开.中国作家网.2024-03-15
周晓虹:变迁时代的社会学家.搜狐号.2024-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