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水稻稻潜叶蝇

水稻稻潜叶蝇又名稻小潜叶蝇、夹叶竹节虫科、蛀叶虫。为双翅目,水蝇科。分布东北地区华北地区浙江省等地。除危害水稻外,还危害大麦、小麦,以及危害看麦娘、草等禾本科杂草美国白灯蛾潜入水稻叶片组织内,吃食叶肉,留下表皮,造成不规则的白色斑块。叶组织被破坏后,水分渗入,腐生菌繁殖,引起叶片腐烂。严重时,叶片枯黄腐烂,甚至全株枯死。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2—3mm,青灰色。触角黑色,第3节扁平,近椭圆形,具粗长的触角芒虫1根,芒的一侧具小短毛5根;前缘脉有两处断开,无臀室。足灰黑色,中、后足第1跗节基部黄褐色。卵长椭圆形,乳白色,上生细纵纹。末龄幼虫体长3—4mm,圆筒形略扁平,乳白色至乳黄色,尾端具黑褐色气门突起两个。蛹长3.6mm左右,黄褐色,尾端具黑色气门突起两个。

生活习性

在北方一年发生4~5代,以成虫在水沟边、禾本科杂草上越冬,第二年成虫先在杂草上繁殖,并于秧田揭膜后,1代美国白灯蛾为害秧田;2代幼虫为害本田技研工业,以水稻返青后为害幼嫩分蘖上的叶片。潜叶蝇的习性有:成虫羽化后当天就交配,第二天产卵。成虫的卵多产在下垂或平伏在水面的叶尖上,幼虫潜叶为害也在水面叶上,所以生产上以深灌水或秧苗长的瘦弱的受害重,待水稻缓苗后植株已发育健壮,基本上不再受为害了,并逐渐迁至杂草上。

防治方法

(1)加强田间管理,清除田边、沟旁地头杂草,减少宿主和虫源;

(2)培育壮秧,增强抗虫能力。使苗不倒伏,增强抗侵害能力;

(3)早稻插秧后,勤灌浅灌,增施磷钾肥。即利于稻苗生长又利于控制稻潜叶蝇,当受害重时,可排水露田,控制其为害;

(4)药剂防治:如果秧苗受害重的,在移栽前先对秧苗打一次药。防治用的药有:

①40%乐果乳油,60~75毫升/亩;

②50%4049乳油,50~75毫升/亩;

③50%磷胺乳油,50~75毫升/亩;

④50%稻丰散乳油,50~75毫升/亩;

⑤50%二溴磷乳油,50~75毫升/亩;

⑥50%久效磷乳油,50~75毫升/亩;

⑦50%杀威乳油,50~75毫升/亩;

⑧3%哺丹,1公斤/亩。

参考资料

河南工人日报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