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续甬上耆旧诗

《续甬上耆旧诗》是杭州出版社在2003年10月出版的一本书籍,作者为清代著名学者全祖望。该书收录了明末清初甬上地区近七百馀位诗人的古今体诗近一万六千馀首,以及近百篇短文。全书分为上、中、下三册,作者小传由全祖望亲撰,内容涉及甬上诗社、文会以及浙西海宁地区和台湾地区遗民之诗,是研究明清之际文人会社的重要文献。

作品简介

杭州出版社出版的清朝著名学者全祖望在晚年辑选的《续甬上耆旧诗》一书,由方祖、魏得良等教授点校,著名学者沈善洪教授审定。

书中收录明末清初甬上诗家近七百馀人的古今体诗近一万六千馀首,短文近百篇。该书分上、中、下三册,作者小传由全祖望亲撰,其中很多传记未刊于《亭集》,且对诗人之诗予以评论,是研究全祖望历史学、文学思想的重要资料;甬上诗人或宦游四方,或浪迹天涯,以所见所闻,笔之于书,其内容有东南倭乱、天灾重税、东林党争、闽粤海盗、明清激战、海上朝廷、山寨义兵、日本乞师、迁界海禁等,极具第一手史料价值。该书汇辑明末清初甬上诗社及文会诗人之诗,以及浙西海宁地区和台湾地区遗民之诗,是研究明清之际文人会社,特别是黄宗羲兄弟友人和弟子活动不可或缺的重要文献。

浙东地区南明抗清时间最长和最激烈的地区,出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壮烈事迹。黄宗羲和万斯同曾想搜集浙东这段时期抗清历史资料而未果。全祖望选辑这本《续甬上耆旧诗》,卷浩瀚,内容极其丰富,可以说完成了黄、万两位先辈未竟之业。此书辑录了自明隆庆万历以后至清雍正前甬上诗家七百人,古今体诗近一万六 千首,短文近百篇。人誉此书“阐发忠烈,表彰贞逸,于乡邦一代文献,关系尤巨”(黄维炫《跋续甬上耆旧诗》)。梁启超说全祖望是清代“言文献学者宗焉”(《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以第一手资料价值而言,此书胜过他的另一本巨著《鲒埼亭集》。

黄宗羲友人并弟子李文(一名邺嗣,字堂)辑有自春秋至明隆庆、万历间甬上诗集,名《甬上耆旧诗》。全祖望继续其因忌讳未辑者而辑之,并赓续以李氏卒后 至康熙间甬上诗集,故冠以“续”字之名。

明末清初是“天崩地解”的时代,民族矛盾、阶级矛盾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达到前所未有的激烈程度。清兵在征服过程中实行屠城、掳掠、洗海、清山、迁界的残酷政策,使土田荒芜,人口剧减,城市破残,一片荒凉,浙东尤其如此。愤怒出诗人,甬上诗人各以憔悴枯槁之音,发洩自己胸中的垒块,全祖望搜集这些史诗汇辑成册,较全面地反映了“天崩地裂”时代的这一幕。

作者简介

全祖望(1705—1755),号谢山,浙江宁波市人。清前期著名史学家,黄宗羲开创的清浙东学派重要代表人物。他选辑的《续甬上耆旧诗》卷帙浩瀚,内容丰富,完成了黄宗羲和万斯同两位先辈未竟之业。

价值

首先是文献价值。《续甬上耆旧诗》,看似反映甬上一隅之事,实则不然。当时甬上耆旧或宦游四方,或浪迹天涯,目有所睹,耳有所闻,蓄之于心,见之于笔。所 涉地区,几乎包括当时明代疆域内所发生的历史大事,如明清激战、闯献揭竿、天灾重税、东南倭乱、闽粤海盗、东林党争、海上朝廷、山寨义兵、日本乞师、迁界 海禁、屠城雉发、东莱之变等等,应有尽有,全是当时的实录。除诗之外,近百篇短文,如张茂滋《馀生录》、庄元辰《城守檄》等都是劫后的佚篇,上述诗史和佚文,是研究南明珍贵的历史文献。

其次,此书体例,每组诗前系以作者小传,另一部分传已收于《鲒埼亭集》,但未收入者亦多,从这裏我们可以看到全祖望本人的历史学观点和文学思想。全祖望辑诗有其标准,一、凡明末邪党,奄党官员,摒斥于外。万斯同在《两浙忠义录》提到“奸邪小人”的奄党邵辅忠,就不录入。二、凡投降清廷,卖国求荣者也不收。但上述二点也有例外,如入逆亲的陈朝辅、周晋昌等三人,他们于明亡后,“或倾家输饷,或竭力行戎,焦萃江潭,甘以亡国大夫自处,亦可谓善持晚节者矣”。这里所讲的晚节,就是民族气节。全祖望在辑诗时,凡抗清志士或遗民,有人必录,甚至其后人畏 祸“闭不肯出者,至为之长跪以请,遂令苍嶙碧血,苦贞松,无不涌见须眉,呈露芒角”(蒋学《庵存稿·续耆旧集题词》)。在论历史人物中弘扬民族气节,正是全氏历史观点中最突出之处。三、全祖望选诗也有艺术标准,在众多诗中,以佳为 上,不够格则不录。但是诗中有佳句,他仍摘录于后。何者为佳,何者不佳?他选择的标准是诗应表达作者的“心气”,换句话说,必须直抒胸臆。他既反对雕字琢句,无病呻吟,也反对只是局限个人感情的“心气”。因此,他对西昆体、竟陵体、香奁体都不欣赏。如他虽以为李文纯之诗兼有诸体之胜,“惟所作艳体慕西昆者,予不录”。又说“竟陵当承平之世,忽坠入鬼趣,是谓无病呻吟, 所以为亡国之音”,并说:“馀雅不喜香体。”

最后,诗集记载了众多甬上诗社、文会的资料以及某些诗社与复社的关系,甚至有浙西海甯石诗社的点滴情况。甬上诗社有:鹤山七子社、弃繻社、南湖九子社、 五子社、西湖八子社、七子社、榆林四子社,甚至有远在台湾,被全祖望称为“海东文献初祖”沈光文等十人组织的诗社。文会主要有证 人讲社和策论会会员的诗。上述是研究明清之际特别是黄宗羲兄弟友人及其在甬上证人书院弟子活动的极其宝贵的资料。于中尚可窥见黄宗羲与弟黄宗炎关系的疏远和他与吕留良交恶的过程。

参考资料

河南工人日报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