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托纳》是波兰大师瓦依达继“战争三部曲”之后的又一部战争片。这次主角则换成了一匹白色战马。影片通过叙述了这匹白色战马的悲情经历,残忍又真实地再现了波兰战役的战争惨状
剧情简介
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波兰骑兵仍然在使用长矛与德国步兵进行战斗。很快,坦克使德国部队占有优势,压垮了大胆的波兰骑兵。故事讲述一匹军用装备的白色良种马辗转流落各色人等,直到它摔断了腿,被射杀致死·······
上映日期
影片赏析
波兰和的国的战争时期,屡遭挫败。但故事并不是以战争为主要描写对象的,而是以一匹叫洛托纳的白色老母马在战场上为线索,表现战争的残酷形态和战争时期各色人等的状态。战场上,一些士兵看到一匹马独自奔驰在炮火里,一个士兵把它骑了回来。回到军营,看到那匹白马在上尉的办公室里的。上尉很喜欢它,说它的马群被带走了,它是去追赶它的同类的。后来上尉战死,被马拖了回来。一个年轻的准尉爱上了一个年轻的女老师,他们在军营里举行了婚礼,后来战死。战场上到处是死尸,一个军官骑着白马跑到边境,马蹄卡在车轮里,折了腿。军官看着它,用手枪打死了它。
细节:坦克压过一匹马的尸体,摇镜,前景一只手抓着插在地上的长矛的特写,慢慢松手,手出画;尸体,摇镜至桌上的食物,有水果面包等。切镜到果树,下摇,一个士兵在吃着水果,另外一个在挖坑。很少的台词。环境的刻画。
制作背景
波兰电影大师级导演,生于苏瓦乌基。1955年开始导演故事片,曾任波兰电影协会主席,是“波兰电影学派”的创始人之一。在苏联、瑞士、美国、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法国以及英国等国家导演过话剧和电影。波兰影评界评论他的作品是浪漫主义和自然主义的混合结晶,但有时又带有超现实主义和唯美主义的色彩。
瓦依达的一些作品,如:《大理石人》和《铁人》被人认为是反社会主义的。《大理石人》拍于1976年,电影讲述了50年代初期劳动英雄比尔库特遭受迫害的故事,本片曾在戛纳国际电影节上获得国际影评奖。1981年拍摄的续集《铁人》承接上集,讲述记者在收集大理石人儿子黑材料的时候,竟意外的发现了大理石人是如何被谋杀灭迹的材料,于是记者将此公诸于世,本片获得戛纳国际电影节金棕榈奖。这两部片子都受到了多方阻挠,后来才得以公映。西方评论界认为其作品应归为“新浪潮”,认为它们是“波兰电影学派”创作路线的发展,继承了波兰的传统浪漫主义。瓦依达善于创新,敢于解决尖锐问题。虽然对他的评论并不一致,但他蜚声国际,其作品很受重视,受到多方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