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枫桦,1956年出生于河北省承德市,1982年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他的艺术生涯包括多次参与国内外展览,如1989年的“首届中国油画展”(北京)、1995年的“中国!现代艺术巡回展”(波恩等地)、1998年的“生存痕迹”当代艺术展(北京)以及1999年的“从中国出发”中国当代艺术展(北京)。
简介
刘枫桦与其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妻子刘勇合作创作的《兵马俑》系列作品以时尚、另类、前卫的特点在国际艺术界独树一帜。2002年,他们的作品被大英博物馆收藏,从而引起了西方艺术界的广泛关注。近年来,他们的大部分作品已出口至海外,使得国内观众难睹其风采。
刘枫桦原本是画油画出身,在 2001 年开始尝试以被称作“世界第八大奇迹”的陕西兵马俑为载体,进行实验艺术创作。他在兵马俑上增添和装饰一些时代元素或符号,从而产生与原本固有形态不同的审美趣味和艺术效果。实验品一经推出,他和身边的同行都深感惊叹。
如今,刘枫桦与多个国家的艺术机构签订合约,每年分别为英国、德国以及东南亚等国家创作 80 件兵马俑实验艺术品。
在一件别具一格的“兵马俑”上,记者看到兵马俑的身体搭配上六十年代中国人的头像,给人很大的玩味空间,有一种黑色幽默的愉悦感。当被问及是如何产生这样的创意时,刘枫桦觉得艺术与中医有许多相似之处。比如医生开药,用甘草、北柴胡等几味药组合在一起可以治疗感冒,如果再加入五味子、枸杞子等中药,同样的这些元素或许就能治疗胃病,十分有趣。“我从事现代艺术创作,我常常说把原来的元素通过化学手段结合在一起,会发生化学变化。艺术就如同起到化学变化,生成一种全新的产物,这种产物也改变了它的药理学和功能,它可能不再仅仅治疗感冒,还可能治疗精神虚幻症、乌托邦病症等等。每个人看到同一件艺术品会有不同的感受,让不同的人产生不同的遐想,想得越多、越广泛,那么这件艺术作品的价值可能就越高。当代艺术没有那么多的说教,更多的是从个人经验中去体会艺术的价值。”
艺术见解
在艺术领域,刘枫桦持有独特的见解。身为中国人,他所创作的艺术首先应是中国的,同时也必须具有当代性。就其近些年来创作的“兵马俑”系列作品而言,语言极为通俗,形象挪用了祖先留下的文化遗产,画上去的符号既有东方的也有西方的。它们之间的矛盾对接有时会显得尴尬与牵强,对话或许有些生硬和唐突,但这正是他所追求的效果,渴望以此引发人们的深层思考。
形式可以借用,形象也能借用,文化母题是国产的,原材料是中国的,而民族的魂魄却不可借。
刘枫桦选择秦“兵马俑”作为创作的文化母题,原因有以下几点:
其一,“秦始皇是一个破坏者,打破了战国以来的相安无事,破坏了周代以来诸侯分割的传统,打破了春秋以来百家争鸣的文化意识,打破了诸侯国之间的均衡和利益天平,打破了七国国民狭隘局限的地区意识,更破坏了七国时色彩斑斓的意识形态。他让许多王公贵族失去权势,让许多小国寡民失去祖国,但他也给了他们新的希望。”刘枫桦引用李敖大师这段精彩的史论,感受复杂。这不仅是在说史,更是中国当代艺术的立论。他反复咀嚼这些文字,深感意味沉重且回味无穷。
其二,秦始皇“兵马俑”的出土,震惊世界,堪称世界九大奇观,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其三,当古埃及的古埃及历代法老们把遗体做成木乃伊时,埃及的历史也成了木乃伊。而秦始皇却让中国历史活了下来。他统一了中国的文字,相当于建立了一种覆盖神州大地的通码,使得古代历史不会因无人解读而局部毁灭。如今我们读几千年的古书,就像读朋友刚刚寄来的信件,这是其他几种文明难以想象的。
时过境迁,沉睡地下历经两千年的秦人兵马俑们终于醒来,身披象征现代文明、光辉灿烂、色彩斑斓的黄金甲,依然屹立在世界东方。他们呼唤着今日的中国在世界中崛起,期望实现东西方文化艺术的平等对话。他们有资格在国际文化艺术舞台上赢得属于自己的角色,尽情释放着流光溢彩、熠熠生辉的魅力。
故乡情结
已到知天命之年的刘枫桦,一谈及家乡承德,便怀有深深的情愫。他是土生土长的老承德人,也是第一届恢复高考后考入中央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的幸运儿。他觉得自己十分幸运,仿佛是抓阄抓到了这个机会。而最让他难以忘怀的,是那些引领他走上艺术道路的启蒙老师,如米承锦、李成义、叶海慧等。他认为,艺术家的成长离不开启蒙教育,是老师为他安上了飞翔的翅膀。那时,刘枫桦响应党的号召,在大石庙西北沟插队生活了四年。每天,他都聆听老师谈论各种问题,包括对艺术、人生、政治和文化的态度等,也在那时有了朦胧的意识。这段插队经历对刘枫桦的现在产生了巨大影响,使他有着浓厚的“红色文化”情结。
刘枫桦表示,承德有着深厚的文化沃土,他很幸运出生在这样一个富有文化底蕴的城市,他深深地热爱着自己的家乡。他告诉记者,有一次在北京的承德商会聚会上,他提议承德建一座美术馆。“其实并不需要花费很多钱,比如利用资源优势炸开一个山洞,用水泥修缮一下,让艺术家拥有一个艺术殿堂,把他们的优秀艺术作品摆放在艺术馆里,成为一场盛宴,让承德的人们都能欣赏到。同时,作为承德人,我愿意贡献自己的作品给家乡,这是我的一个愿望。”
“如今每次回到承德,看到自己曾经画过的山山水水,真是感慨岁月的变迁。我也很想有机会组织艺术家们再次回去画家乡。现在再画家乡,肯定会用自己独特的视角去看待家乡,这里面可能有童年的记忆、青春的记忆。用今天的眼光去看承德的变化、承德的变革,新承德给我带来了哪些苦恼、哪些忧愁与喜悦,这是我想要表达的。”
刘枫桦认为,承德的祖先给我们留下了众多财富,我们在享用祖宗留下的财富的同时,也有责任把当今的当代艺术精华留给我们的后人。
参考资料
通州艺术家演义:“好高骛远”刘枫桦.艺考查查.2024-09-10
刘枫桦简介.三典轩艺术家网.2024-09-10
刘枫桦.中华收藏网.2024-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