苞信县,又作褒信或包信县,是东晋时期设立的行政区,最初属于豫州新蔡郡。该县在历史上经历了多次行政区划的变更,治所也曾多次迁移。
历史沿革
东晋大兴元年(318),侨置苞信县,治所位于今黄梅县蔡山附近的古城村,隶属于豫州新蔡郡。太元三年(378年),为了区分侨郡与北方原新蔡郡,改称南新蔡郡,苞信县随之归属。刘宋大明八年(464年),苞信县划归江州南新蔡郡。萧绎时期(552—554年),在原江州治所设立西江州,苞信县隶属于南新蔡郡。梁末(557年),苞信县更名为新蔡县,继续隶属于江州南新蔡郡。陈太建八年(576年),江州的晋熙、高塘、新蔡三郡被分设为晋州市,新蔡县隶属于南新蔡郡。南陈末年,新蔡县再次划归江州。隋开皇九年(589年),隋朝平定陈朝后,废除新蔡县,其地并入寻阳县。
北齐置
北齐天保三年(552年),废除财州,设立苞信县,治所迁至鲖阳故城(今安徽临泉县鲖城镇),隶属于广宁郡。隋开皇元年(581年),苞信县被废除。
名称变迁
在历史上,苞信县的名称曾有变化。刘宋时期,改称褒信县,治所位于今河南息县东北的包信镇。隋大业初年,复名褒信县。此外,南朝宋时期还侨置了苞信县,治所位于今湖北黄梅县西南,南梁时期被废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