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500强
中国企业500强是自2002年起由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依照国际惯例,按销售收入或营业收入的大小进行自然排序产生的中国企业排行榜,公布周期为一年一次。
中国企业500强从2002年发布后见证了中国企业500强企业全面从“地区级”成长为“中国级”,并不断进入“国际级”和“世界级”的领先企业行列。中国企业500强不仅得到了各级政府、企业界、新闻界等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肯定,在国际上也产生了显著影响。它的作用在于让社会各界可从中较为全面地了解中国大企业的发展状况,帮助中国大企业明确差距和努力方向,引导服务中国企业提高国际竞争力。截至2024年9月11日,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已连续23次向社会发布“中国企业500强”名单。
历史沿革
中国企业500强是自2002年起由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依照国际惯例,按销售收入或营业收入的大小进行自然排序产生的。之后,经过20年的发展,中国企业500强企业已经全面从“地区级”成长为“中国级”,并不断有企业进入“国际级”和“世界级”的领先企业行列。
2002年中国企业500强数据首次统计发布,彼时营收超过100亿元的企业仅有114家,业务分布或市场领域还主要停留在某个或某几个区域,基本属于地区级企业。而到了2010年,所有的上榜500强营业收入都已超过了100亿元,规模扩张的同时,业务分布或市场领域也开始走向全中国,十年内基本都实现了成为中国级企业的目标。到2021年,中国企业500强的入门门槛已提升至390多亿元,中国级企业的标准不断提升,且已有222家企业突破了千亿营收大关。截至2024年9月11日,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已连续23次向社会发布“中国企业500强”名单。
每年概况
2024年
在2024年公布的榜单中,有16家企业营业收入破万亿元,营业收入超过千亿元的企业数量为253家,占比超过50%。2024中国企业500强营业收入突破了110万亿元大关,达110.07万亿元,较上年增长1.58%。入围门槛实现22连升,达473.81亿元,提升3.83亿元。实现归属母公司所有者净利润4.51万亿元,同比增长5.01%,收入净利润率为4.10%,提高0.14个百分点。
从位次上看,前五名分别为国家电网、中国石化、中国石油、中国建筑、中国工商银行,第六到十名分别是中国建设银行、农业银行、国铁集团、中国银行、中铁二十三局七公司。在地域分布上,2024中国企业500强共分布在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分布最多的五个地区依次是北京、山东省、广东省、浙江省和江苏省,入围数量分别为78、55、52、51、40个。在创新投入方面,2024中国企业500强共投入研发费用18137.34亿元,比2023年500强同口径增长了2350亿元,增幅为14.89%。此外,平均研发强度创下1.90%的新高,连续第7年提升。研发强度前十名有五家企业来自通信设备制造业,华为成为研发费用和研发强度最高的企业。
总体来看,2024中国企业500强发展呈现出营业收入低速增长、经济效益恢复性增长、创新驱动发展更加巩固、行业结构持续优化、发展的协调性有所增强、所有制结构趋于稳定等特点。中国企业500强在规模、效益、创新能力等方面均显示出积极的发展态势。随着经济形势的逐步向好,以500强为代表的大企业,也将进一步提高核心竞争力,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参考资料:
2023年
2023中国企业500强发展所呈现出的主要特点是:规模平稳增长、盈利水平回落、创新实力不断积累、人均营业收入持续增长。
规模平稳增长。2023中国企业500强规模继续保持增长态势,营业收入总额108.36万亿元,比2022年500强增加5.74%;资产总额为399.77万亿元,比2022年500强增加了27.24万亿元,增长了7.31%;入围门槛连续21年提高,2023中国企业500强入围门槛为469.98亿元,比2022年增加23.73亿元。千亿级企业首次超过50%,2023中国企业500强营业收入超过1000亿元的企业数量增至254家,净增10家。其中有16家企业营业收入超过1万亿元,国家电网、中国石油、中国石化营业收入超过3万亿元,中国建筑集团有限公司的营业收入超过了2万亿元。
盈利水平回落。2023中国企业500强共实现净利润42938.90亿元,比2022年500强减少3.80%,同期美国500强和世界500强的净利润分别减少了14.97%和6.49%。2023中国企业500强资产利润率为1.07%,比2022年下降0.13个百分点;净资产利润率为8.14%,比2022年下降0.90个百分点。
创新实力不断积累。研发投入与研发强度持续提升。2023中国企业500强共投入研发费用15786.88亿元,比2022年增加了1312.21亿元,增幅为9.07%。平均研发强度呈持续提升态势,创下1.85%的新高,与2022年500强相比提高了0.04个百分点。专利数量与质量持续提升。2023中国企业500强共申报专利总数188.53万件;专利申报数量比上年500强增加了21.73万件,增长了13.03%。其中申报发明专利74.34万件,比2022年500强增长了10.48%,发明专利数量连续5年持续增长,占专利数比重为39.43%。参与标准制定活跃度提升。2023中国企业500强共申报参与标准制定75110项,较2022年500强申报数增加171项,企业申报参与标准制定数据实现了4连升。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企业共申报参与了4992项国际标准制定。
中国企业500强人均营业收入持续增长。2023中国企业500强的人均营业收入为330.22万元,比上年500强增加了14.26万元。
参考资料:
2022年
2022中国企业500强发展所呈现出的主要特点是:第一,营收规模迈上百万亿级台阶;第二,盈利水平总体改善;第三,创新实力不断积累;第四,行业结构持续优化;第五,国际地位稳步提高。
2022中国企业500强营业收入实现较高速度增长,营业收入总额达到102.48万亿元,首次突破百万亿元大关,比2021年500强增加了12.65万亿元,增长14.08%;资产总额为372.53万亿元,比2021年500强增加了28.95万亿元,增长8.43%;入围门槛连续20年提高,2022中国企业500强入围门槛已经提升至446.25亿元,比2021年提高了53.89亿元,增长为13.74%。这是中国企业500强自发布以来入围门槛绝对值提高最多的一年。同时,千亿俱乐部加快扩容,万亿级企业首次突破10家。2022中国企业500强中,营业收入超过1000亿元的企业数量增至244家,占比接近50%,净增22家;有12家企业营业收入超过了1万亿元。
参考资料:
2021年
从2021年公布的榜单中看到,中国企业500强规模逆势增长,全球行业地位显著跃升,主要呈现如下特点:规模逆势增长、效率效益相对较好、创新实力不断积累、产业结构持续深化、全球行业地位更加突出。总体来看,2021中国企业500强的资产周转率普遍下降,企业资本劳动比持续提高,人均产出水平降低。受新冠疫情影响,中国企业500强的换榜率反弹回升,新上榜企业营业收入与利润均高速增长,但盈利率指标均低于连续上榜企业。新上榜企业主要来自东部沿海地区,连续上榜企业的排名变化较大。
参考资料:
2020年
从规模上看,2020中国企业500强营业收入继续保持增长态势,合计实现营业收入86.02万亿元,比2019年增加了8.75%。榜单中排名第500位的企业营业收入为359.61亿元,与2019年入围门槛相比提高了36.36亿元。这已是中国企业500强的入围门槛连续18年提高。2020中国企业500强中营业收入超过1000亿元的企业数量增至217家,净增23家。分行业来看,榜单中制造业企业238家,服务业企业181家,其他行业企业81家。上榜企业的产业结构继续优化,先进制造业增加了6家、现代服务业增加了8家,黑色冶金等传统制造业企业不断减少。
参考资料:
2019年
看总体规模,2019中国企业500强营业收入总额79.10万亿元,比2018年500强增长11.14%;资产总额为299.15万亿元,较2018年增长9.08%,增速提高2个百分点;员工总数为3359.11万人,增加167.77万人,增幅为5.26%。看入围门槛,2019中国企业500强的入围门槛为323.25亿元,较2018年高出16.36亿元,连续17年提高。看千亿级企业,2019中国企业500强中营业收入规模在1000亿元以上的企业数量为194家,比2018年的172家增加了22家,“千亿俱乐部”企业数量持续增加,且增量再创新高。其中,有6家企业的营业收入突破1万亿元。
看效益水平,2019中国企业500强共实现利润总额44864.25亿元,实现归属母公司的净利润35320.95亿元,分别比2018年500强增长20.7%、10.3%。净资产利润率为9.7%,比2018年提升0.2个百分点。人均净利润10.51万元,比2018年500强提高0.47万元,实现两连增。看研发投入,2019中国企业500强中填报研发数据的426家企业共投入研发费用9765.48亿元,与自身同口径比,同比大幅增长21.71%。企业平均研发投入为22.9亿元,增长9.1%;平均研发强度增长至1.60%,提高0.04个百分点。
总体上看,以中国企业500强为代表的我国大企业继续呈现稳健发展的良好态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势头更为明显。
参考资料:
2018年
在规模效益方面,2018年中国企业500强入围门槛为306.89亿元,首次突破300亿元大关,实现了16连升;实现营业收入总额71.17万亿元,首次跃上70万亿元,增速连续两年提高,重回两位数区间,达到11.20%,略快于GDP名义增速;资产总额增长7.08%到274.26万亿元,但资产增速却大幅下降,创下了2005中国企业500强以来资产总额增速的新低。值得注意的是,2018中国企业500强中营业收入规模在1000亿元以上的企业数量为172家,比2017年的157家大幅增加了15家,增加企业数量为近几年来的新高。此外,2018年中国企业500强中有237家民营企业,比2017年增加了11家,占比为47.40%,国有与民营企业入围数量差距进一步缩小。
参考资料:
2017年
2017中国企业500强实现营业收入64万亿元,较2016年增长7.64%,扭转了增速连续两年下滑的态势。入围门槛为283.11亿元,较2016年大幅提高39.65亿元,提高幅度为自2002年发布中国企业500强以来最高。入榜企业中,制造业企业为245家,服务业企业为175家,较2012年制造业企业减少23家、服务业企业增加27家。2017中国企业500强中服务业企业占全部500强营业收入的42.67%、净利润的68.77%、资产总额的80.83%,较2016年都有提升。这表明中国结构调整继续深化,产业升级取得进展。从整体上看,受国际国内发展环境转好影响,中国企业500强营业收入增速触底回升,经济效益继续保持增长,企业亏损面明显收窄。同期,世界500强和美国500强也扭转了2016年明显下滑的态势。中国入围世界500强的企业连续11年保持增加,在世界大企业群体中的地位持续提升。
参考资料:
2016年
2016中国500强企业,呈现出如下特点:第一、规模和效益稳中有增,好于世界和美国500强;第二、结构调整继续深化,产业升级取得进展;第三、并购重组保持活跃,研发创新成效明显;第四、 国际地位达到新高度;第五、国企民企共同发展。此外,国企业上榜世界500强的数量连续十年增加。2016世界企业500强中,中国企业共有110家入围;内地企业99家,较2015年净增5家。入围企业数量仅次于美国的134家,比排名第三的日本多出47家,比英国、法国、德国3国的总和多出17家。2016中国企业500强的营业收入折合9.6万亿美元,相当于美国企业500强的79.9%,较2015年提高2.4个百分点。
参考资料:
2015年
2015中国企业500强榜单表明,中国500强企业坚持在发展中转型,在转型中发展,着力转变发展方式,推进结构调整,深化企业改革,在诸多方面取得积极成效。一是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突出。全年实现营业收入59.5万亿元,净利润2.6万亿元,分别增长4.9%和7.3%;上缴税收3.98万亿元,占全国税收的33.39%。二是创新发展稳步推进。全年投入研发费用6210亿元,同比增长8.7%;平均研发强度1.29%,提高0.05个百分点。共拥有53.1万件专利和14.3万件发明专利,增长12.7%和13.4%。三是结构优化展现良好势头。2015中国服务业500强营业收入增长7.2%,制造业500强营业收入增长3.3%。服务业500强的营业收入增长率连续3年超过制造业500强。同时,中国企业500强中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企业比重增加。四是国际地位更为彰显。94家内地企业进入世界500强,比排名第三的日本多出40家;总体规模为美国500强的77.5%。五是国企民企共同进步。中国500强企业中有293家国有企业,207家民营企业;94家世界500强中,有83家国有企业,11家民营企业。中国民营大企业的世界地位与竞争力显著提升。
营业收入236.1亿元,这是2015年中国企业500强的入围门槛。相比于2014年,这一数字增长了7.5亿元。但增幅为5年来最低,只提高了3.3%。从上榜的企业性质来看,2015中国企业500强中国有企业293家,民营企业207家。民营企业上榜数量比2014年增加7家,继续保持了持续增长趋势,已经占全部500强企业的41.40%。从行业角度看,2015中国企业500强中有制造类企业266家,服务业企业151家,其他类企业83家。与2014年相比,制造类企业增加了6家,服务业企业减少了6家,中国500强呈现出制造业数量占比回升态势。
参考资料:
2014年
从入围门槛来看,2014中国企业500强的门槛首次突破200亿元,达到228.6亿元,比2013年度提高了29.9亿元。榜单前三名企业的营业收入都超过2万亿元;另有131家企业营业收入超过1000亿元,其中国有企业108家、民营企业23家。2014中国企业500强营业收入达到56.68万亿元,同比增长13.31%,与2013年中国生产总值56.88万亿元大体相当;利润总额达到2.4万亿元,同比增长了10.6%,增幅较2013年的3.65%明显提升。值得关注的是,这500家企业的收入利润率仅为4.24%,同比下降了0.1个百分点;资产利润率为1.36%,同比下降了0.8个百分点,这两项反映企业经营效益的重要指标已连续3年下降。
参考资料:
2013年
2013年中国企业500强首次跨上50万亿元台阶,500强实现营业收入50.02万亿元,较2012年增加了5.12万亿元;500家企业营业收入总和已经相当于2012年度GDP的96.32%,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更加凸显。500强资产总额达到150.97万亿元,突破了150万亿元大关。2013中国企业500强的整体规模继续扩大,但自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中国企业500强营业收入增速已经显著放缓。2013中国企业500强营业收入总额增长了11.41%,增速大幅回落12.22个百分点;资产总额增长了15.99%,增幅下降4.41个百分点。2013中国企业500强的入围门槛提高到了198.67亿元,增长了13.48%。
参考资料:
2012年
2012中国企业500强呈现如下特点:第一,企业规模继续快速提升,盈利能力有所下降。第二,税收贡献居于突出地位,效益增速明显放缓。第三,兼并重组持续活跃,上榜企业的地位更趋稳定。第四,研发投入持续增加,研发强度有所下降。第五,国际地位更加突出,国际化经营稳步推进。第六,与美国企业500强规模差距缩小,绩效指标再度拉开差距。
参考资料:
2011年
与2010年相比,中国500强企业的体量更大了,营业收入超过千亿元的企业数量已达80家。然而,2011中国企业500强的平均寿命仅为23年,人均营业收入只相当于世界企业500强和美国企业500强同类指标的45.6%、45.7%,仍然缺乏核心竞争力。
与2010中国企业500强相比,2011中国企业500强的入围门槛有了大幅提高,年营业收入从2010年的110.8亿元提高到了141.98亿元。中国企业“千亿俱乐部”继续快速扩容。2011中国企业500强中,中石化的营业收入已经逼近2万亿元大关,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和国家电网的营业收入也都超过了1.5万亿元。同时,营业收入在1000亿元以上、1万亿元以下的企业有77家,比2010年增加了17家,其中包括9家民营企业。2011年中国内地入围世界500强企业数量也取得历史性突破,排名大幅上升。2011世界企业500强中共有69家中国公司入围,其中中国内地公司58家,中国台湾地区8家,香港特别行政区3家。中国内地入围企业比2010年净增加15家,创下年度入围企业增加数量历史纪录。而且,2010年入围世界500强的43家公司全部继续入围,排名平均上升了42.6位。
参考资料:
2010年
2010年中国企业500强入围门槛由2009年的105.4亿元提高到110.8亿元,提高了5.4亿元。2010中国企业500强的营业收入总额达到了27.6万亿元,而2009中国企业500强营业收入总额达到26.0万亿元,净增1.6万亿。2010年500强平均营业收入为552.5亿元,比去年提高了6.27%;500强企业的总资产达到了91.3万亿元,平均资产为1833.1亿元,比2009年提高了22.02%;代表投资回报的平均所有者权益为321.2亿元,与2009年相比提高幅度达16.89%。
参考资料:
2009年
2009年,中国500强企业整体实力不断增强,在国民经济中的优势地位日益突出。2009中国企业500强的营业收入总额达到26万亿元,比2008年提高了19.7%,入围门槛首次突破100亿元大关,同比增长13.21%。而它们的纳税总额为1.91万亿元,占中国税收总额的35.2%,就业人数2581.99万人,同比增加128.60万人,同比增幅为5.2%。研究同时显示,中国企业500强在世界500强中的占比继续提升。中国企业入围世界500强的数量已超过英国,达到创纪录的34家,其中江苏沙钢集团是首家入围世界500强的中国民企。而2009中国企业500强的营业收入总额折合3680.5亿美元,相当于世界500强的14.62%,这一比重比2008年提升了1.95个百分点,相当于美国企业500强的34.42%,比重也同比提升了6.22个百分点。
参考资料:
2008年
从整体规模看,2008中国企业500强营业收入较2007年增长25.0%,是2002中国企业500强的3.58倍。2008中国企业500强资产总额较2007年增长13.2%,是2002中国企业500强的2.29倍。2008中国企业500强的营业收入折合29921亿美元,净利润总额折合1884亿美元,资产总额折合81720亿美元。2008世界企业500强的营业收入总额为236185亿美元,净利润总额为15892亿美元,资产总额为1048654亿美元。2008中国企业500强的营业收入、利润总额、资产总额分别相当于2008世界企业500强的12.67%、11.85%和7.79%,营业收入、利润总额的比例比2007年有明显提高。2008中国企业500强纳税总额1.74万亿元,占中国税收总额(4.94万亿)的35.2%,比例与2007年持平,反映了500强企业对国家财政税收的突出贡献。
参考资料:
2007年
2007中国企业500强的营业收入为17.49万亿元人民币,资产总额达51.98万亿元人民币,纳税总额132亿元人民币。中国企业500强总体规模不断扩张,与世界500强企业的差距正在缩小。总体上看,中国500强企业的所有制结构变化不大,国有经济继续在国民经济中占据统治地位,并控制了对国民经济整体具有重要影响的行业。2007中国五百强企业效益明显改善,但主要集中于制造业,服务业比重仍然偏低,产业布局仍然偏“重”。与地区经济发展程度一致,七成以上入围中国500强的企业来自东部地区,来自西部地区的企业仅占十分之一左右。
参考资料:
2006年
从整体上看,2006中国企业500强的营业收入达14.14万亿元、资产总额达41.17万亿元。与2002中国企业500强相比,2006中国企业500强的营业收入大幅增长131.60%,平均增幅为23.36%。这一数值超过同期GDP增幅的一倍还多,充分说明中国大企业近年来良好的成长性。500强企业的平均营业收入从2002年的122亿元,跃增为2006年的283亿元,增幅为131.96%,平均增幅为23.41%。从资产总额来看,2002至2006年五年间,中国企业500强资产总额大幅攀升58.16%,平均增幅为12.14%。2006年有25家企业的营业收入超过了1000亿元人民币,有23家企业达到了2005世界企业500强的标准,其中有19家企业申报并入围2005世界企业500强。而1995年中国仅有3家公司入围世界企业500强。列2006中国企业500强第1位的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身2005世界企业500强的第23位(2005年为第31位),这是中国公司在世界500强排行榜上的历史最好名次。
参考资料:
2005年
从整体上看,2005中国企业500强的营业收入达11.75万亿元、资产总额达33.51万亿元。与2002中国企业500强相比,2005中国企业500强的营业收入几乎翻了一番,增长了92.62%,年均增长24.37%;资产总额增长了28.73%,年均增长8.78%。2002至2005中国企业500强的平均营业收入分别为:122亿元、139亿元、180亿元、235亿元。2005年有19家企业的营业收入超过了1000亿元人民币,有17家企业达到了2005世界企业500强的标准,其中有15家企业申报并入围2005世界企业500强。另外,在一些成长性指标上,中国企业500强已经赶上或超过世界企业500强。
中国企业500强与世界企业500强在规模上、营业收入上还有比较大的差距,但是随着中国企业的发展,这种差距正在缩小。从数据上来看,中国500强的营业收入从最开始世界500强的5.2%上升到现在的8.4%。从成长性来看,也超过了世界500强,宝钢等大型企业与世界500强的同类企业已经有了可比性,营业收入占GDP的比例也已经上升到86.04%。
参考资料:
2004年
从整体上看,2004中国企业500强的营业收入总额近9万亿元,比2003年增长了29.18%,占当年中国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77.07%,比2003中国企业500强所占的比重上升了9.08个百分点;资产总额达2.8万亿元、职工人数2066万人,分别比2003年增长了3.16%和2.59%。从2002至2004年,营业收入平均增长21.36%,资产总额平均增长4.13%。中国企业在一些成长性指标上已赶上或超过世界500强企业。如2004中国企业500强的平均收入增长率为26.24%,比2004世界企业500强的平均收入增长率10.5%高近15.74个百分点;2004中国企业500强的平均资产周转率为31.86%,而世界企业500强平均资产周转率为24.46%。
参考资料:
2003年
与2002年中国企业500强相比,2003年中国五百强企业的显著特点是:有112家新面孔荣登500强排行榜;500强的入围门槛大幅提高,2003年排名最后一位的营业收入达到25亿元,而2002年同一位置的企业年营业收入为20亿元;2003年500强企业的营业收入、利润、资产和职工人数比2002年500强企业都有所增长,反映出中国经济和企业的迅速成长和变化。2003中国企业500强比较全面、真实地反映了当年中国大企业的状况。112家新企业进入排序,换位率达到22.4%,说明中国企业发展的迅猛和地位的动荡;入围门槛提高了5亿元,说明中国企业总体规模提高了。总体来看,200强企业的状况好于2002年,也具有了一定的国际竞争力,但少数企业亏损严重,国有企业仍保持控制地位,与世界500强企业的地位差距较大。
参考资料:
2002年
2002年中国企业500强比较全面、真实地反映了中国大企业的状况,反映了经过20多年改革开放和“抓大放小”政策所取得的成果,中国企业500强已把握了中国经济的命脉,成为了中国国民经济的主体。中国企业500强就其数目来说,只有大型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单位数7864家的6.36%,但中国企业500强2001年完成营业收入61,054.7亿元,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95,933亿元的63.64%。中国企业500强前11名进入世界500强的企业,总营业收入为20,942亿元,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21.83%,2002年中国企业500强的整体规模和企业平均规模得到了较大幅度扩大,中国企业500强2001年的平均营业收入增长13.16%、平均资产增长9.86%,但企业之间的规模差距很大,不过差距在呈缩小趋势。中国企业500强2001年平均人均利润、平均人均营业收入、平均人均资产、平均资产利润率和平均资产周转率等经济效益与效率指标,分别增长6.8%、15.73%、13.04%、15.84%和2.36%。但仍有少数企业亏损严重,有约1/3的企业利润缩水。
参考资料:
申报信息
申报资格
申报企业为在中国境内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一级企业,不包括在华外资、港澳台独资控股企业,也不包括行政性公司、政企合一的公司以及烟草公司,但包括在境外注册、投资主体为中国自然人或者法人、主要业务在境内的企业。属于集团公司的控股子公司或者相对控股子公司,由于其财务报表能被合并到集团母公司的财务报表中去,因此仅接受其母公司申报。申报企业的营业收入和员工总数均需满足规定要求。申报企业均需提供由会计师事务所或者审计机构确认的相关合并财务报表复印件。未能提供的,需提交能够证明企业数据真实性的可靠材料,如上报地方财政局、统计暨普查局、国资委、发改委或主管部门的报表(副本),亦可由审计机构盖章确认。凡只提供企业申报表或者数据不完整又无法确认的,均不纳入申报范围。
指标填报
申报企业要填报申报表,申报表可以登陆中企联合网(www.cec1979.org.cn)下载。所有指标均需按照企业合并财务报表的数据填报。主要填报营业收入、海外收入、利润总额、净利润、归属母公司所有者净利润、资产总额、海外资产、所有者权益、归属母公司所有者权益、纳税总额、研发费用、员工总数、海外员工等指标和企业有关信息。
此外,还需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填报时间和程序
企业申报采用线上、线下两种方式同时进行,须在规定时间前,登录www.cectop500.cn网站进行申报,同时按照申报要求将申报表填好打印、签字盖章,连同经会计师事务所或审计师事务所审计的年度相关财务报表的复印件或者其他证明材料,统一寄至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
榜单目标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引导中国企业特别是大企业深刻把握国内外形势变化,积极应对风险挑战,主动践行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展现更大担当作为,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截至2023年9月22日)。
影响意义
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向社会发布中国企业500强及其分析报告,是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实施大企业战略的重要举措,得到了各级政府、企业界、新闻界等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肯定,在国际上也产生了显著影响。榜单的发布,记录和见证了21世纪以来中国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的历史进程,社会各界可以从中较为全面地了解中国大企业的发展状况,帮助中国大企业明确差距和努力方向,对于引导服务中国企业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提高国际竞争力,争创世界一流企业,起到了有力的促进作用。
榜单分析
变化分析
从2002至2021年,可以从“量”“质”“力”“新”“活”五个方面来概括中国企业500强20年的成长特点。
第一是“量”。2002至2021年间,中国企业500强快速崛起。无论是从营收规模还是从资产规模角度来看,中国企业500强都已从二十一世纪初的地方级企业转变为国家级企业,甚至其中的很大一部分企业,已经成为世界级企业。中国企业500强通过过去20年的发展,具备了与有数十年、甚至上百年积淀的欧美企业同台竞技的硬实力。
第二是“质”。在规模体量追上了国际领先企业之后,中国企业500强群体将关注重点落在经营质量上。质与量密切相关,“量”是营收、资产、人数,而“质”则是各个“量”之间的比率。以往中国企业500强给人“大而不强”的印象,这是中国企业的问题,但不是中国企业的错误,这是中国企业500强成长过程中必须经历的阶段,而且这一现象正在扭转。2002至2021年间,中国企业500强各项比率指标,在企业规模增长的同时,都保持了稳步提升。
第三是“力”。说的是竞争力、影响力。2002至2021年间,中国企业500强群体的行业影响力与国际竞争力,在软、硬两个方面都在稳步提升。所谓“软”的方面包括文化实力、管理实力、品牌实力等,所谓“硬”的方面包括市场实力、资金实力、技术实力、人才实力等。在这些方面,中国与2002年相比有了明显的进步,但与国外领先企业相比,可能还存在不少差距,这也是中国企业500强下一步要重点关注和提升能力的方向。
第四是“新”。只有有了与众不同的特别优势,才能获得超额利益和地位,这就需要各方面的创新,包括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商业模式创新,规则标准创新等。特别是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必须依靠长期的、大量的投入,中国企业发展到今天,科研创新已经成为持续发展甚至能否生存之必须。但是,由于这是零和博弈层面的竞争,国外企业早就占据先发的、巨大的优势地位,因此相当艰难。
第五是“活”。企业能否活下去,和规模没有太大关系,而且,可以说存亡问题一直是中国企业要面对的首要问题。2002至2021年间,中国企业500强不断发展壮大,但2021年左右,无论是外部竞争对手变为更为强大的美国企业,还是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问题集中爆发,都再一次让中国企业500强意识到了“活”的重要性。生存,依旧是中国企业500强经营发展过程中,要时刻牢记的底线。
对比国际
比较中国企业500强与世界500强
2002年,尽管中国企业500强有了一定的竞争实力,但中国企业500强与世界企业500强的差距仍然非常明显。主要是:一、企业规模普遍较小。2002年中国企业500强平均资产规模只有2002年世界企业500强的6.46%,2002年中国企业500强平均营业收入只有2002年世界企业500强的5.26%;二、劳动生产率水平低。2002年中国企业500强的平均人均营业收入、人均利润、人均资产,分别只有2002年世界企业500强的12.95%、29.62%和1.57%;三、盈利能力水平低。2002年中国企业500强平均利润水平只有2002年世界企业500强的12.06%;四、创新能力低。根据对中国钢铁、煤炭等16个行业调查,中国多数大企业关键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有相当大的差距。研究开发费用投入少、创新机制没有建立起来是其主要原因;五、国际化水平比较低。中国500强企业中还没有出现主要以全球市场配置资源、进行跨国经营的企业。
经历20年的不断奋斗,2022年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企业500强营业收入从2012年的50.02万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102.48万亿元,增长了1.05倍,迈上百万亿元台阶;资产总额从150.98万亿元增长到372.53万亿元,增长了1.47倍。同一期间,世界500强的营业收入、资产总额分别增长了24.65%、31.68%,美国500强的营业收入、资产总额分别增长了33.38%、52.20%。以2022年汇率计,中国企业500强的营业收入相对于美国企业500强比例,从2012年的65.81%提高到2021年的97.74%;资产总额相当于美国500强的106.46%,已连续两年超过美国500强。此外,中国企业500强实现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从2.17万亿元增长到4.46万亿元,翻了一番多,与营业收入增长基本保持同步。同一期间,美国500强净利润增长了1.24倍,世界500强净利润增长了1.01倍;中国企业500强净利润增长慢于美国500强,但稍好于世界500强。
世界500强中国企业数量变化
中国企业500强榜单和研究本就是学习世界企业500强而来。纵观世界500强榜单的中外企业数量变化,有五个关键历史节点。
第一个节点是1995年的美日双雄。1995年《财富》杂志第一次发布世界500强,美国企业151家,日本企业149家,美日两国就占500强中的300家。法德英分别为37家、35家和33家,其中日本企业的营业收入排名第一,而中国只有3家入榜,完全不在一个档次。
第二个节点是2001年的美国企业独霸。自1995年到达149家顶峰之后日本企业一路下跌,美国企业则在2001年达到184家,日本企业减至103家,2002年美国企业则进一步达到创纪录的198家,日本企业进一步减少至88家,但依然排名第二,而中国大陆企业入榜11家。也正是在2002年,进入21世纪后,中国加入WTO,中国企业联合会开始发布中国企业500强。
第三个节点是2009年和2010年,中国企业超英国企业、德国企业和法国企业。进入21世纪后,已走过改革开放20年历程的中国大企业开始走上高速发展的成长历程。2009年中国大陆企业入榜37家,超过英国企业的27家,2010年中国大陆企业入榜43家,超过法国企业的39家和德国企业的37家。
第四个节点是2012年和2013年中国企业超日本企业。随着中国GDP在2010年超过日本,2012年中国入榜企业数量追平日本入榜企业的68家,一年后中国大陆企业入榜86家,超过日本的62家。
第五个节点是2019年中国成为第一。美、日企业继续“降”,法、德、英企业继续“稳”,中国企业继续“长”,终于在2019年超美。2020年,中国大陆企业121家(含中国香港、中国台湾地区的中国企业共133家)对美国企业121家,日本企业53家。2021年榜单中,中国大陆企业增加到132家(含中国香港、中国台湾地区的中国企业共143家),美国企业122家,日本企业依然53家。
相关评价
500强不能总是“老大粗”。所谓“大”,指500强企业大多是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所谓“老”,指传统行业依旧占较大比重;所谓“粗”,指其中不少企业的业绩靠的是行业红利、资源红利和政策红利,而非技术红利、管理红利。——2010年人民日报
中国企业500强一再被批评为“500强,实际上还是500大”。透过2012年500强企业的榜单,不能不遗憾地说,中国企业500强,在某种意义上,仍然还是500大。——2012年中国信息报
中国不断在内循环、外循环,双循环的情况之下来推动国家的国际化,以至于中国企业目前的情况,已经具备了一种走向国际化、全球化的实力。——2023年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教授杨杜
参考资料
查询说明.中企联合网.2023-09-22
China releases 2023 list of top 500 enterprises.新华网.2023-09-22
2022中国企业(含制造业、服务业)500强开始申报.中企联合网.2023-09-22
中国企联向社会发布2022中国企业500强.中国企业网.2023-09-22
2023中国企业500强公布(附全名单),有哪些特点?.经济日报.2023-09-22
2002-2021《中国企业500强20年报告》(全文)发布.中国企业网.2023-09-22
“中国企业500强”榜单出炉:国家电网稳居榜首 超半数企业营收达千亿.腾讯网.2024-09-11
“中企500强”榜单出炉:国家电网稳居榜首 超半数企业营收达千亿.南方财经网.2024-09-11
2024中国企业500强营收破110万亿.新浪微博.2024-09-11
“2024中国企业500强”发布!.百家号.2024-09-11
2023中国企业500强全名单公布!.经济日报.2023-09-23
重磅发布!2022中国企业500强出炉.新浪财经.2023-09-23
2021中国企业500强公布 企业规模逆势增长.中国企业网.2023-09-23
2021中国企业500强分析.企业家杂志 .2023-09-23
重磅!2021中国企业500强发布!(附完整名单).中国企业报.2023-09-23
重磅!2020中国企业500强榜单发布.中国经济网.2023-09-23
重磅!2020中国企业500强全榜单发布.新浪财经.2023-09-23
2019中企500强榜单公布:"质"上取得显著突破.人民日报海外版.2023-09-23
重磅!2019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全榜单发布.新浪财经.2023-09-23
2018中国企业500强:国网蝉联榜首 金融业最赚.人民网.2023-09-23
2018《财富》中国500强排行榜揭晓!(强大搜索版).新浪财经.2023-09-23
2017中国企业500强榜单发布.中国网-财经中心.2023-09-23
2017中国企业500强榜单.新浪财经.2023-09-23
2016中国企业500强:国网两桶油列三甲、华为第27.凤凰财经.2023-09-23
2016中国企业500强名单发布.人民网.2023-09-23
2015中国企业500强榜单显示——.中国政府网.2023-09-23
中企500强榜单发布.人民日报海外版.2023-09-23
图解中国企业500强.新浪财经.2023-09-23
2014中企500强发布:中石化第一 前37均是国企(榜单).凤凰财经.2023-09-23
中企500强前19名均为国企 中石化连续10年蝉联第一.新浪财经.2023-09-23
2013中国企业500强揭晓 中石化中石油国电排前三.新浪财经.2023-09-23
2012中国企业500强发布 Top 500 Chinese companies for 2012 unveiled.China.org.cn.2023-09-23
2012年中国企业500强排行榜(全榜单).搜狐财经.2023-09-23
2011中国企业500强出炉 体量更大仍缺核心竞争力.人民日报.2023-09-23
2011中国五百强企业名单.新浪财经.2023-09-23
2010中国企业500强发榜 中石化连续6年居榜首.新浪财经.2023-09-23
2010中国企业500强全榜单.新浪财经.2023-09-23
2009中国企业500强发布 “石化双雄”名列前二位.新华社.2023-09-23
2009中国企业500强名单公布(全榜单).新浪财经.2023-09-23
2008中国企业500强公布.新浪财经.2023-09-23
2008中国企业500强名单.新浪财经.2023-09-23
2007年中国企业500强发布 与世界500强差距缩小.中国新闻网.2023-09-23
2007中国企业500强名单.中国企业网.2023-09-23
2006中国企业500强公布 大企业成长不断加快.北方网.2023-09-23
2005中国企业500强新鲜出炉.人民网-江南时报.2023-09-23
2005年中国企业500强发布.华商网-华商报.2023-09-23
中企联中企协公布2005中国企业500强名单.中企联合网.2023-09-23
2004中国企业500强公布.京华时报.2023-09-23
2004中国企业500强名单(前100名).搜狐财经.2023-09-23
2003中国企业500强公布 中石油居榜首(附名单).新浪财经.2023-09-23
2002年中国企业500强分析报告.中国企业网.2023-09-23
2002年中国企业500强榜单.中国企业网.2023-09-23
2023中国企业(含制造业、服务业)500强正在申报中.中国企业联合会.2023-09-22
中国500强企业高峰论坛.中企联合网.2023-09-22
2002年中国企业500强分析报告.中国企业网.2023-09-22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企业500强发展取得突破性进展.中国企业报.2023-09-22
“2023中国企业500强”榜单今天发布 千亿级企业占比首次过半.央视新闻.2023-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