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定期点检

定期点检是一种通过对设备性能、缺陷、隐患及其劣化程度进行定期检查的方法,旨在为设备大修、中修决策提供依据。点检的时间间隔可根据设备具体情况设置,通常为一周、半月、一月或更长时间。

作业活动

询问点检

专职点检员在执行点检任务前,会先向生产操作岗位了解设备运行情况,收集相关信息,并检查日常点检记录。他们会提供技能指导和建议,并对操作日志和点检记录进行确认签名。如果操作岗位报告设备异常,点检员会亲自检查并记录任何简单的发现问题。

实施点检作业

点检员根据已有的点检计划表,沿着修正后的点检路线逐一检查设备的各个部位。他们会对最近修理过或有过异常故障的设备进行额外的诊断性检查,并记录所有发现的问题。点检员还会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点检标准和计划。

标准的制修订

点检员负责制定和修订点检标准和给油脂标准。新设备投入使用前,必须制定相关标准,并根据实践经验进行必要的修改。

编制计划作业

点检员负责编制点检计划、检修工程计划、备件资材预期需用计划等。他们的计划编制工作涵盖了多个方面的细节,包括维修费用的管理。

维修费用的管理

点检组负责控制、使用和管理维修费用。点检员会根据点检结果决定是否进行维修,并控制费用的支出,以确保不超过规定的总额。

劣化倾向管理

点检作业的一部分是对设备劣化趋势的监测和管理。这涉及到对机件工作状态的变化进行观测和测量,以评估其使用寿命和剩余寿命。

故障(事故)管理

点检员对设备故障管理非常重视,因为他们肩负着防止故障发生、保障生产的重要责任。通过故障管理,点检员可以获取设备状态情报,分析故障规律,并制定预防策略。

收集情报信息传递

点检员会收集各种与设备状态相关的信息,并将其分析处理后传递给相关部门和个人,以支持维修决策。

改善性建议

点检员会根据所掌握的信息提出改善性建议,帮助检修施工团队改进设备。

机旁备件的管理

点检员参与机旁备件的管理,包括规划、定位、建账建卡等工作,以确保备件的有效利用。

实施步骤

定期点检的实施包括以下步骤:

1. 确定检查范围、项目、方法,结合企业管理和技术人员的经验。

2. 细化检查项目、内容、周期和鉴定标准,考虑设备磨损规律和功能、精度、安全等因素。

3. 制定检查项目、对象、事项、仪器、诊断标准对照表。

4. 建立定期点检站,配备检测仪器。

5. 制定工作规范和流程。

6. 建立指导监督体系,由高级管理人员定期抽查和辅导。

7. 开办培训班,进行检测仪器操作培训和技术考核,颁发证书。

8. 制定并实施经济考核方案。

实施要领

1. 明确主要负责部门,确保具备专业知识和经验。

2. 遵守法律法规,必要时可委托专业点检公司。

3. 制作定期点检检查表,参考机械厂家使用说明书和历史故障记录。

4. 根据检查表进行点检。

5. 发现故障时,即使不影响运转也应及时维修。

参考资料

设备定期试验和缺陷管理制度.百度文库.2024-11-26

河南工人日报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