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郑杭生

郑杭生(1936年-2014年11月9日),浙江乐清人,出生于浙江杭州,成长于浙江余姚。前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1961年,郑杭生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哲学专业五年制本科毕业,并留校任教。1979年,他以副研究员的身份前往布里斯托大学社会学系工作和进修。1983年12月,郑杭生从英国回到中国人民大学,1984年,受命创建人大社会学研究所,1986年,作为学术带头人建立“社会学理论和方法”的硕士点,1987年9月,任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研究所第一任所长,社会学系第一任主任,副校长。1993年,作为学术带头人建立“社会学理论和方法”的博士点,次年8月到10月,在美国杜克大学进行研究和讲学。1998年4月,他前往日本立命馆大学担任客员教授,并在日本讲学一年。2003年,他开始担任为期八年的《奥运会总体影响项目(OGGI)》的首席专家。2004年,郑杭生先后担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人民大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社会学会会长,北京市社会学会会长等职。2009年,郑杭生获评中国人民大学首批一级教授。2012年11月,他在浙江农林大学担任客座教授。2014年11月9日,郑杭生因病逝世,享年79岁。

1991年,郑杭生开始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同年被授予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荣誉奖。2008年,其发布的《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术影响力报告(2000-2004)》,在社会学论文被引用最多的作者中位居第三。此外,他还入选“2007(首届)中国杰出社会科学家”505名学者名单。2009年,郑杭生被评为第四届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50名之一。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郑杭生,1936年出生在浙江杭州,1937年,由于抗日战争爆发,他在2岁时全家逃难迁到浙江余姚,并在余姚一直读书到初中毕业。1953年,郑杭生初中毕业考高中,随后,他报考了上海中学,并幸运地考进了该校。1956年,郑杭生高中毕业,同年,人民大学提前招生,其因为成绩符合条件,被保送进入了中国人民大学,并报了哲学系,学制是五年。

职业经历

1956年的暑假,郑杭生因看了艾思奇的《大众哲学》,并对这本书很有兴趣。于是,便上了人大哲学系,开始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一学就是五年。

1961年,郑杭生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哲学专业五年制本科毕业,并留校任教。1979年,根据邓小平同志恢复派遣留学生的指示,人民大学从那时起开始陆续向不同国家选派自己的学者,当时已经45岁的郑杭生通过各种考试,取得了前往英国进修哲学资格,然而,布里斯托大学却邀请他以副研究员身份去该大学社会学系工作和进修,就这样,郑杭生走上了进修社会学的道路。时任哲学系主任、伦理学家罗国杰教授写信给他,说当时人民大学哲学系当务之急是现代西方哲学而不是社会学,又使他在进修社会学的过程中,不得不将哲学放在重要的位置。就这样,他在布里斯托大学一边进修社会学,一边进修分析哲学。

1983年12月,郑杭生在布里斯托大学的进修结束,他从英国回到中国人民大学,1984年初,学校让其牵头成立哲学系现代外国哲学研究室、现代西方哲学硕士点,同时,还让其牵头筹建了社会学研究所,并于同年秋天获得教育部批准;1985年,现代西方哲学的硕士点得到批准,开始招收学生、扩充教研室学术力量,1986年,他在《红旗》杂志第三期上发表了《正确看待现代西方哲学》的文章,随后,又连续在《教学与研究》上发表关于现代西方哲学方面的5—6篇系列文章,同年,建立了社会学硕士点,开始招生,并着手撰写关于社会学对象问题的专著和开始组织编写社会学概论新编等教材。从那时起,他逐渐把重点从哲学学科转移到社会学学科。于1987年,郑杭生在当时校领导袁宝华校长和罗国杰副校长的支持下,筹建了社会学系。同年7月,郑杭生作为主编组织编写了现代西方哲学方面的参考书《当代西方哲学思潮概要》,9月,郑杭生任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研究所第一任所长,社会学系第一任主任,副校长。1988年2月,郑杭生再次作为主编组织编写了现代西方哲学方面的教材《现代西方哲学主要流派》。

1989年,郑杭生提出了“转型中的中国社会”“转型社会”“社会转型”等转型论的核心概念。1991年,郑杭生开始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同年被授予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荣誉奖。1993年,郑杭生作为学术带头人建立“社会学理论和方法”的博士点,次年8月到10月,在美国杜克大学进行研究和讲学。1997年5月,他卸任任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研究所第一任所长,社会学系第一任主任,副校长职务。同年8至10月,在悉尼科技大学讲学。

1998年,郑杭生建立社会学博士后流动站。同年4月,他前往日本立命馆大学担任客员教授,并在日本讲学一年,于1999年1月回到中国。2003年,他开始担任为期八年的《奥运会总体影响项目(OGGI)》的首席专家。2004年,郑杭生先后担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人民大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社会学会会长,北京市社会学会会长等职,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社会学方面的“七•五”“八•五”“十•五”重点课题、“九•五”重大课题。

2009年,郑杭生获评中国人民大学首批一级教授。2012年11月,他在浙江农林大学担任客座教授。2014年11月9日,郑杭生因病逝世,享年79岁。

担任职务

主要作品

译著类

以上内容截至2024年8月28日,资料来源于:

著作

以上内容截至2024年8月28日,资料来源于:

论文

创作特点

郑杭生先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学理论的开拓者之一,曾题写“运行转型,本土互构,实践结构,五论渐显”十六个字对自己的学术理论进行了概括。郑杭生教授提出,社会学应该以“社会良性运行与协调发展的条件与机制”为研究对象,中国社会学的发展和创新要遵循“立足现实、开发传统、借鉴国外、创造特色”的路径,社会学应以“增促社会发展减缩社会代价”为深层理念,社会学者要有“顶天立地”的精神和高度的理论自觉意识。

相关作品特点

主要思想

郑杭生教授在社会学理论上建树很多,先后提出了“社会运行论”、“社会转型论”、“社会学本土论”、“社会互构论”等四论。这四论被认为是“在世界上提出了具有东方学术品格的中国人自己的原创性社会学理论”,他和他的学术团队在社会学界被称为是东方“社会运行学派”,他本人被认为是“中国特色社会学理论的开拓者”之一。有学者认为,他的社会学理论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学在世界社会学格局中的兴起”。他的理论成果对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的重大理论问题和热点问题做出了富有创造性的回答,为中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重要的社会学理论支撑和政策建议。已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郑杭生社会学学术历程》(四卷,共五册)是这些理论的集中体现。

荣誉奖项

郑杭生曾获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北京市师德先进个人、“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称号,四次获得北京市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三次国家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获得北京市精品课程奖、国家精品课程奖、北京市精品教材奖、国家精品教材奖、首届费孝通学术成就奖。2008年发布的《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术影响力报告(2000-2004)》,在社会学论文被引用最多的作者中位居第三。入选“2007(首届)中国杰出社会科学家”505名学者名单。2009年被评为第四届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50名之一。

以上内容截至2024年8月28日,资料来源于:

人物评价

郑杭生的社会运行理论的影响,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社会运行研究,正开始在中国社会学中出现。郑杭生开创了一个重要的社会学流派——社会运行流派。而且,他的社会运行论所产生的影响已超出了社会学界,为人口学、历史学界的一些学者所认可。(人民网评)

郑杭生先生弘社会学之道,致社会良性运行之善,寄身翰墨,孜孜以求,为文章经国之大业,勤勉一生。先生创立社会运行学派,著述“五论”,将学术之思之情深深系于中国社会,民胞物与,廓然大公。(中国社会科学报评)

“知者不惑、仁者无忧、勇者不惧”。(郑杭生的学生评)

“他很勤奋。我们这一代人转行来学社会学是很辛苦的,社会学开始恢复以后他已经45岁了,但他还是去英国进修现代西方哲学和社会学… …他是我们老一代社会学家认识、传承历史的先驱。”(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研究员,北京市社会学学会原副会长兼秘书长杨雅彬评)

“郑先生尝试开拓一种新的社会学认识论传统,发展出完备的社会学元理论,构建了中国化的社会学本理论;并且郑先生通过自己的经验研究,使这些理论与现实社会之间形成了一种良性互动、相互助益的格局,达到了社会学理论创新与应用之间相济相融的状态。”(中共中央党校社会学教研室副教授、副主任,社会学博士王道勇评)

“他常常说,不要因为心情或者某些想法产生对身体的心理干扰。这种对身体的自信和对生命的达观使他生命的质量超过常人,让他可以把他的整个的心托付给他的事业。”(华东理工大学教授曹锦清教授评)

参考资料

访谈郑杭生:中国特色社会学理论的探索之路.人民网.2024-08-28

郑杭生:社会学本土化的担纲者.中国社会科学报.2024-08-28

郑杭生.北京社科.2024-08-29

社会学视野下的“中国经验”.光明网.2024-08-28

河南省郑文化研究院首任院长郑杭生.河南省郑文化研究院.2024-08-28

社会学日历 | 11月9日 郑杭生:社会学的东方学术品格.北京大学社会学系 社会学人类研究所.2024-08-28

从学派自觉到理论自觉.北京日报.2024-08-28

郑杭生学术成果第一、二部分:著作及译著.人民网-理论频道.2024-08-28

郑杭生教授学术历程.郑杭生教授学术历程.2024-08-29

社会运动学派轨迹:郑杭生自选集.豆瓣读书.2024-08-29

社会学概论新修.豆瓣读书.2024-08-29

社会学概论新修(第五版).豆瓣读书.2024-08-29

郑杭生:中国社会“治乱兴衰”考察者(4)_思想理论_人民论坛网.人民论坛网.2022-01-11

郑杭生先生的家国情怀.中国社会科学报.2024-08-28

社会学日历 | 11月9日 郑杭生:社会学的东方学术品格.北京大学.2024-08-29

河南工人日报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