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荷风盛世

《荷风盛世》,中国人民大会堂最大的背景画,由画家崔如琢创作而成。

2011年6月,崔如琢受人民大会堂的邀请,为二楼回廊北侧的墙壁创作一幅国画。为应景崔如琢提出画荷,随后用了八天时间完成整体创作。2012年初,《荷风盛世》被正式悬挂在人民大会堂二楼回廊北侧的墙壁上。八张画拼接而成,画芯长十八米、宽两米八,装裱完成之后,长二十米,宽度到达三米多,画面总面积比其背面墙壁上的《江山如此多娇》要大三分之一。

崔如琢为人民大会堂创作的巨幅画作《荷风盛世》,这件长18米、高2.8米的巨制是目前人民大会堂最大的作品,悬挂在历史名作《江山如此多娇》背面,新闻晚报詹皓记者提出“这一作品落户人民大会堂是中国传统文化全面复兴的标志之一”的观点。

创作背景

2011年6月,自幼习书画,曾拜李苦禅门下的崔如琢接到人民大会堂的邀请,要他为二楼回廊北侧的墙壁创作一幅国画

崔如琢去实地考察,发现大会堂背面就是傅抱石关山月一起创作的山水画《江山如此多娇》,按照中国画的题材,花鸟是首选。崔如琢提出画荷。“荷”,象征“和”,有“和谐”之意。荷叶的风,谐音“逢”,意味“和谐逢盛世”。

崔如琢用的是韩美林早年送给人民大会堂的丈八旧宣纸。他每天早上八点半到人民大会堂画室,用自购的四个大砚台,一小时研磨,然后画到十二点左右。八张丈二匹的画,每天画完一张,完成整体创作,崔如琢用了八天。最终,这张巨幅国画被命名为《荷风盛世》。

画面内容

《荷风盛世》通幅画以水墨为主,只花朵上施以朱砂与石绿,远处的荷叶,以淡染出。全画展开,56朵荷花顾盼神飞,其荷叶,浓淡起伏、黑色酣畅淋漓,整幅画作既有伟岸之势,又不失冲和浑融之质,诗意的布局,完整的画面与雄伟的建筑相得益彰。

艺术欣赏

构图

这幅巨制,纵横开合,高低错落,56朵花安然绽放,笔墨之间阔大,整体造型上有大片的留白。

笔墨技法

崔如琢所用之“笔”甚为奇巧,受其恩师李苦禅先生之启发,画荷叶时手抓“纸团”或尼龙丝团来点结合,这样见到干润湿漓的墨色感觉、干湿相破的破墨变化,还有浑厚华滋的积墨效果。荷花的枝杆苍劲如铁,无疑是篆隶笔意的移用。崔如琢学书师从郑诵先,郑先生诸体兼工,尤工北派章草,随手落笔,圆浑天成,此画的浑厚苍茫之气来自北碑、章草,体现深厚的书法功力。

意境特色

56朵荷花顾盼神飞,荷叶浓淡起伏,墨色酣畅淋漓,斯品既有豪纵伟岸之气势,又饶冲和浑融之高韵,更蕴丰美幽之理趣。画家以浩博的胸次、饱满的激情、卓越的才华、精湛的功力成功地创造了一幅反映时代风情的艺术佳构。崔如琢以荷花为载体遣意抒情,艺品意象除了具有古人所赋诗性意义之外,又赋予崭新的美学内涵:以56朵荷花象征中华民族的大团结,通过谐音双关的修辞手法表达对和平的热爱、对和谐之美的追求。

作品地位

崔如琢为人民大会堂创作的巨幅画作《荷风盛世》,这件长18米、高2.8米的巨制是目前人民大会堂最大的作品,悬挂在历史名作《江山如此多娇》背面,新闻晚报詹皓记者提出“这一作品落户人民大会堂是中国传统文化全面复兴的标志之一”的观点。

衍生作品

《荷风盛世创作纪实》

《盛世荷风》

作品纵2.47米,横9.84米,为崔如琢2011年新作。荷花作为花鸟画的主流题材,具有鲜明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和广泛的审美意趣。此件作品荷叶多使阔笔泼墨,焦墨形简意繁,灰墨干湿适中,活泼洒脱。笔下荷花落落大方,娇艳而不媚,沉着而不浮,生动而不匠,以叶衬花,以花衬叶之意被表达得淋漓尽致。2011年,崔如琢《盛世荷风》香港佳士得秋拍以1.28亿成交。

参考资料

人民大会堂最大的画《荷风盛世》:崔如琢8天完成.中国新闻网.2023-11-02

清水出芙蓉 天然去雕饰 ——崔如琢《荷风盛世》赏析.艺术中国.2024-01-20

崔如琢作品拍出1.28亿元 创当代书画家拍卖纪录.凤凰网文化.2024-01-20

崔如琢画作《荷风盛世》赏析与创作过程.南昌县融媒体中心.2024-01-20

清水出芙蓉 天然去雕饰 ——崔如琢《荷风盛世》赏析.艺术中国.2024-01-20

一片灵荷一片诗——读崔如琢写意花鸟《荷风盛世》感赋.百家号.2024-01-20

书画大师崔如琢:文化是一个国家的灵魂.中国作家网.2024-01-20

崔如琢《盛世荷风》香港佳士得秋拍以1.28亿成交.中国经济网.2024-01-20

河南工人日报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