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β-丙内酯

β-丙内,别名丙内酯、β-丙内酯,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化学式为C3H4O2,无色有刺激气味的液体,用作药物、没药树和纤维改性剂的中间体,也用作血浆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的杀菌消毒剂,其衍生物β巯基丙酸是聚氯乙稀稳定剂和医药的原料。β-丙内酯可由环氧乙烷氢化甲酰化反应制备,通常采用羰基钴/3-羟基吡啶配位化合物为催化剂,反应条件为6.0MPa、80℃。

2017年10月27日,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公布的致癌物清单初步整理参考,β-丙内酯在2B类致癌物清单中。

简介

β-丙内酯,液体,能溶于乙醇(发生反应)、丙、乙醚三氯甲烷。可用作杀菌剂、消毒剂,以及用于药品及合成树脂的制备。

β-丙内酯(β-propionolactone,BPL)

β-丙内酯(β-propionolactone,BPL)

β-丙内酯(β-propionolactone,BPL)自1984年作为狂犬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的灭活剂以来,已被广泛应用于多种人和动物疫苗的生产。β-丙内酯作为理想的灭活剂有以下突出优点:

1、易水解、无残留,水解产品无危害

2、直接作用于病毒或病原物核酸,灭活效果很理想

3、灭活时间短,缩短了疫苗生产周期。

物性数据

分子结构数据

计算化学数据

生态学数据

含有大量聚合物时,喷雾消毒后沉降在物体表面上,既不易挥发又不溶于水,很难除去。

性质与稳定性

贮存方法

密封于4℃干燥保存。

合成方法

用途

用作药物、没药树和纤维改性剂的中间体,也用作杀菌消毒剂,用于血浆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的杀菌。衍生物β-基丙酸是聚氯乙稀稳定剂和医药的原料。还用作溶剂、有机合成中间体、分析用标准物质。

制备方法

由乙酸裂解制得乙烯酮,再与甲醛按摩尔比3:1配合,以氯为稀释剂,在BF3催化剂作用下气相缩合或液丁缩合而成。

毒性分析

属高毒。大鼠经口最小致死量为50mg/kg(体重),小鼠静脉注射LD50345mg/kg(体重),对肝、肾有损害。可经皮吸收,且刺激性较强。皮下注射可致大鼠、小鼠局部肉瘤及腺癌、皮涂可致小鼠、豚鼠类地鼠皮肤肿瘤,小鼠腹腔注射及新生小鼠皮涂可致肺、肝肿瘤淋巴肉瘤。美国(ACGIH)列为人类可疑致癌物,并规定车间空气中阈限值为1.5mg/m3。

安全信息

危险品标志:T+

危险类别码:45-26-36/38

安全说明:53-45-99

危险品运输编号:UN33826.1/PG1

WGKGermany:3

RTECS号:RQ7350000

HazardClass:6.1

PackingGroup:I

毒害物质数据:57-57-8(HazardousSubstancesData)

爆炸物危险特性:与空气混合可爆

可燃性危险特性:易燃;火场释放辛辣刺激烟雾;在水中迅速水解

储运特性:库房低温,通风,干燥;防潮

灭火剂:二氧化碳,干粉

职业标准:TWA1.5毫克/立方米

特别提示

β-丙内酯可能具有致癌性,操作时需要特殊防护。β-丙内酯可改变人血清白蛋白的性质,所以灭活的病毒培养液中不能含有人血清白蛋白。不同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其作用浓度、灭活作用时间、作用温度、pH等条件不同,需要使用者经过试验确定最佳条件。

参考资料

Propiolactone.PubChem.2024-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