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王治增

王治增(1853-1911)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出生于河北通县。他在4岁时失去了父母,由胞伯抚养长大。受到齐孟尝和魏魏无忌的影响,他招纳贤人,决心推翻清代统治。他设立宣讲所,慷慨陈词,宣传革命,并辟阅报室,广备报刊杂志,以期醒世觉民。他与丁东第等人创立振武社,鼓吹革命,筹划举事。1911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他计议谋率通州军及民军直捣北京市,如有闪失,则退盘山,以牵制清军南下。然而,在临江事泄后,他被武毅管带马松图逮捕并遇害。

人物经历

4岁而孤,受业于胞伯。长喜齐田文、魏信陵君的为人,招纳贤人。痛满清弊政,决心推翻清朝统治。设立宣讲所,慷慨陈词,宣传革命。又辟阅报室,广备报刊杂志,以期醒世觉民。时丁东第等创立振武社鼓吹革命,乃与丁过从甚密。1911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命长子丕显赴各地运动,次子丕谟赴京津接洽,三子丕承传递消息,筹划举事。计议谋率通州军及民军2500余人直捣北京市,如有闪失,则退盘山,以牵制清军南下。不料在临江事泄,为武毅管带马松图逮捕,旋遇害。

儿子:王仲

王仲猷名丕谟,河北通县人。他的父亲王治增(1853—1912),曾做过清朝的官员,后因不满于官宦风气愤而辞职,回乡秘密宣传革命,成为当地革命组织“铁血团”的领导者之一。辛亥革命爆发后,王治增与同盟会遥相呼应,计划在通州举义,但因叛徒告密被捕,慷慨就义。受王治增的影响,他的三个儿子丕显、丕谟、丕丞,也先后加入了铁血团。在通州起义之前,王仲猷受父亲的派遣,到北京市天津市保定市等地接洽,负责联络工作,因而幸免于难。后来,著名回族伊斯兰教学者、社会教育家、活动家张子文创办了中国回教俱进会,王仲猷担任文书部长。

参考资料

河南工人日报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