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秋枫公园

坐落于东莞企石镇的秋枫公园是以里面的千年秋枫树命名,其中千年秋枫树是里面的著名景点,它是国家一级保护植物。

2005年,为了更好地保护这株老树王,企石镇围绕着老秋枫在旧围村建成秋枫公园。据了解,这是东莞市第一个以古树命名的生态主题公园。

相关传统简介

老当益壮古秋枫

企石旧围村的秋枫树,树龄约莫1008年,是东莞现存唯一的千年古树,不折不扣的“老树王”。老秋枫高13米,“胸围”足足有740厘米,平均冠幅15米。这株千年秋枫位于聂氏宗祠一侧,据村史记载,此树是宋朝惠阳区县长种下的。

最令人惊奇的是,老秋枫并非常人印象中的古树,那些古树大多老态龙钟,而这株秋枫的枝叶绿意盎然,老干挺拔,树根盘根错节,依然生机勃勃,没有半枝残丫。

秋枫文化节

为了庆祝古秋枫高寿,企石每年都会举办“千年秋枫文化节”。今年的秋枫文化节以“祈福纳祥福满企石”为主题,将于8月27日至31日期间举行。其间将举办千年秋枫文化节开幕式文艺晚会、美食嘉年华、施粥布茶会、民俗文艺展演等系列活动。

市林业局总工程师徐正球表示,千年老树不稀奇,稀奇的是“如此高寿但长势还如此茂盛”。为什么这株“老树王”比起其他“年轻”的名木古树生命力更强?“它的周围比较空旷”,徐正球解释,不少古树周围已然是钢筋水泥的高楼大厦,树根无法透气,树木缺乏生存空间。市绿化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袁照明曾表示,东莞至少有三成古树树基周边存在硬底化问题。

因此,在城市里的许多古树名木都采取了在周围水泥地面打孔的方式来帮助树根“呼吸”。可古树们的天敌不仅仅是城市化,不少古树还难逃被白蚁袭击的“厄运”,树干被掏空。从2001年的普查到2009年的普查,东莞市古树名木的数量由3940株减少到3838株。

立村之始,种下“风水树”

这棵秋枫树,是东莞古树之最。它高15米,胸围7.6米,冠覆320平方米。如今,它已经成为企石镇秋枫公园的镇园之宝。

旧围村,村人黄姓,祖先居住在中原地区,宋朝先南迁到福建省广东省等地。赵恒年间,从南雄市珠玑巷迁徙到现在的旧围村。黄氏在旧围村定居时,即种下秋枫树,作为立村的“风水树”。此后,在秋枫树旁,黄氏一族建起聂氏宗祠。祠堂前,秋枫树旁,还挖了一口水塘。整个风水格局,就此形成。近千年来,秋枫树就立在此处,见证着黄氏一族一代代生生不息。而关于这棵树的记忆,也存在每一个族人脑海中。

古树历经千年,多次险遭不测

据村中长者回忆,1943年春天,东莞遭遇大旱,秋枫树也枝枯叶落,只剩下主干。很多人以为,它可能就此老去,但其近千年的盘根,仍吸收到大地精华并顽强地生存下来。

到了1960年代,当地引东江水筑成水库,灌溉农田,水库水位较高,秋枫树的根部被浸泡在水里数月。当时,附近一棵古树就此死去。秋枫树也奄奄一息。有家船厂想趁机将这棵秋枫树砍走,用于造船。当村民获知消息,到现场制止,古树才得以保存。不久,农田改为电力灌溉,水库水位下降,秋枫树再次躲过一劫。

秋枫树的第三劫,发生在1976年。有一段时间,秋枫树下,垃圾成山,还有人点燃垃圾,时间一长,古树又只剩下主干,直到被村里领导发现并制止。如今,作为旧围村的一个象征,秋枫树现在已被更好地保护起来,再次焕发新绿。

古树下尊老敬老已成传统

“左聂氏宗祠,右秋枫”,说的是旧围村的风水格局。祠堂近年已翻修过,而秋枫树则静立一旁,见证旧围村的今昔和往日。而已经离开旧围村的族人,念念不忘的,也是“左祠堂,右秋枫”。民国年间,曾三任惠阳区县长的黄惠波,正是凭借这句话,才认祖归宗。黄惠波的祖先,在明朝洪武年间离开旧围,到惠阳城定居。1932年,黄惠波寻根来到旧围村。在他家的代代嘱咐中,家乡是“左祠堂,右秋枫”。当他来到旧围村时,凭现场就认定这是他的祖居地。后来,经过核对族谱,确实如此。

在旧围村人心中,秋枫树也是村中辈分最高的“长者”。有些族人,遇到不顺心的事,或有美好的愿望,都会向秋枫树祈祷和许愿。

也许是秋枫树的庇佑,在旧围村,有不少长寿者。年高树老,旧围村人一直保持着尊老敬老的传统。每年春分时节,老树正发新枝,旧围村就在秋枫树旁大开筵席,孝敬长者

参考资料

河南工人日报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