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涌泉

霍涌泉(1963-),男,吴堡县人,现为陕西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校学术委员会委员、教育科学部委员、校综合改革领导小组专家组成员、学校教代会民主评议干部委员会委员。现任中国心理学会理论与历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国家知识工程大百科全书心理学第三版理论心理学分卷副主编,中文核心杂志CSSCI《心理学探新》编委。《心理学报》、《心理科学进展》、《心理科学》、《教育研究》等权威杂志审稿专家。2016年6月在中央党校学习。1998年被选拔为陕西师范大学跨世纪人才工程入选人员,2000年在多伦多大学做访问学者,2016在中央党校学习。

主要从事心理学理论与历史、认知科学哲学和教师教育研究。发表学术论文90多篇,出版学术专著6部,承担及主持全国省部级项目6项,获得省部级奖励7项。多篇被高校文科学报文摘、人大复印资料和《新文华文摘》全文或摘要转载。《新西部》和陕西省省人事厅、教育厅主编的《三秦归国学人》(第五辑)曾以“追求品味,建构特色”介绍了主要学术事迹。

学术兼职

中国心理学会理论与历史专业委员会委员,美国管理与课程发展协会国际会员,亚洲比较教育协会国际会员。被教育部考试中心聘为全国教师资格证书教育心理学课程审定组成员,陕西省人事厅人才流动评价专家组成员,陕西省教育厅师范院校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心理学探新》编委。

研究领域

主要方向为现代心理学基本理论与教师教育研究。任教课程有普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认知科学导论、西方心理学史等,曾获中国心理学会先进工作者奖、陕西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奖、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和省高校优秀教学成果等奖励以及校、省级教学优秀成果奖。主持完成了国家与省部级课题6项,参与国际合作项目多次,参加了中国和加拿大两国政府特别巩固项目SCULP研究,应加拿大国际发展署(CIDA计划)项目的邀请,2000年在多伦多大学安大略省教育学院作高级访问学者。

座右铭

“在科研与教学的海洋里,自己仍然是一名在海滩边蹒跚学步的婴儿,尚唱不出动听的歌声。可是总想挣扎着成长,希望有一天能够哼出一首并不难听的歌。”

简历

1980-1984陕西师范大学教育系本科毕业

1984-1987 陕西师范大学普通心理学硕士毕业

2001-2005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基础心理学专业博士研究生

1987-至今 陕西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师。

学术专长

心理学理论、认知科学哲学和教师教育研究。学术论文50多篇,承担及主持全国省部级项目6项,获得省部级奖励4项。多篇被高校文科学报文摘、人大复印资料和新文华文摘全文或摘要转载。陕西省省人事厅、教育厅主编的《三秦归国学人》(第五辑)曾以“追求品味,建构特色”介绍了主要学术事迹。在心理学理论、意识心理学和教师素质等领域取得了有影响的学术研究成果。在全国性会议作过两次重要分会报告和主持工作。《中国心理学科发展报告》(2007)、《中国高校哲学人文社会科学发展报告》引述了观点。培养的学生中有多人在国内外著名高校中攻读博士。

代表成果

出版专著

1.主编《教育心理学》教材,西北大学出版社,2008第二版。

2.与李越教授共同主编《教育心理学教程》,高教社,2010。

3.参加王振宏教授主编〈教育心理学〉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4.与李越教授共同主编《心理学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5.参与栗洪武教授主编《学校教育学》,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获得省优秀教材一等奖

6.参加游旭群教授主编《旅游心理学》编写一章。

7.参加方俊明强海燕教授出版专著教材6部。

8.参加叶浩生教授主编著教材专著4部。

出版教材

1.主编《教育心理学》教材,西北大学出版社,2008第二版。

2.与李越教授共同主编《教育心理学教程》,高教社,2010。

3.参加王振宏教授主编〈教育心理学〉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4.与李越教授共同主编《心理学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5.参与栗洪武教授主编《学校教育学》,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获得省优秀教材一等奖

6.参加游旭群教授主编《旅游心理学》编写一章。

7.参加方俊明强海燕教授出版专著教材6部。

8.参加叶浩生教授主编著教材专著4部。

学术论文:在《教育研究》、《心理科学》、《心理科学进展》、《陕西师大学报》、《南京师大学报》、《自然辩证法研究》等刊物发表50多篇论文。多篇被《高等学校文科学报学术文摘》、《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转载。

主持的课题

1.2010年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经费9万。

2.2015年承担国家知识工程大百科全书《心理学》理论分卷副主编。

3.负责省教育厅“民办高等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专题调研”2008,经费3万元。

4.负责省决策咨询委员会“教育强县建设”,2010,经费3万元,调研报告获得省决策咨询委会二等奖

5.1997年主持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青年专项。

6.1998年主持陕西省高校面向21世纪课题;中学教师的素质。

7.2001年主持教育部师范司课题。

8.2001年主持全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中心课题。

获奖

1.《意识心理学》一书获得2009年陕西省第九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2.《心理学理论价值的再发现》一书获得2011年陕西省哲学社会优秀成果二等奖。

3.“中国传统文化中儒道互补的乐观心理模式探微”论文获2015陕西省哲学社会优秀成果二等奖

4.主编《教育心理学》一书2009年获得全国高校优秀畅销书一等奖

5.《教育心理学》2011年陕西省优秀教材一等奖(集体奖五本教材排名第一)。

6.《现代心理学基本理论研究》一书2013年获得陕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一等奖。

7.《心理学新进展与思潮研究》2003年获得陕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一等奖。

8.2009年获得学校教书育人奖。

9.2001年获得陕西师范大学优秀党员表彰。

10.2003年获得陕西师大学科建设优秀个人奖励。

11.2005获得陕西师大教育观念大讨论一等奖励。

12.“教育心理学”课程改革的深化,2003年获得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排名第一。

13.2010年负责民办高等教育师资队伍建设调研报告获得省政府二等奖励。

14.参与栗洪武教授主编《学校教育学》,陕西师大出版社2012年,获得省优秀教材一等奖

15.参加车文博主编《中外心理学比较思想史》,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本书获得第六届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16.副主编《心理学通史》,北京师大出版社2010,本书获得全国十一五规划教材奖励。

17.参加叶浩生先生主编《心理学史》教材,高教社2008,本书获得全国精品教材奖。

代表论文

权威及SSCI杂志论文

1.霍涌泉、魏萍:试论西方马克思主义心理学取向的特点及成就,《心理学报》,2011,12。第一作者。

2.霍涌泉、陈永涌:中国传统文化中儒道互补的乐观心理模式探微,《心理学报》,2013,11,第一作者。

3.霍涌泉宋佩佩等:试论杰罗姆·布鲁纳晚年的学术研究转向及其现实意义,《心理学报》2017,3 第一作者。

4.霍涌泉、栗洪武:教师元认知技能及其培训途径,《教育研究》,2003,6。

5.朱金卫、霍涌泉:提高服务于教师教育的心理学科发展路径,《教育研究》,2016,10。

6.SSCI杂志,Comparison of social anxieties among Han,Tibetan,and Muslim university students in China, Social Behavior and Personality, 2012,10,通讯作者。

7.SSCI杂志,Moderating effects of gender and loneliness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elf-Esteem and life satisfaction in Chinese university student, 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2013,8,第一作者。

8.包开亮、霍涌泉:认知神经科学的心理学理论价值,《心理科学》,2012,5,通讯作者。

9.魏萍、霍涌泉:西方心理学的马克思主义取向评述,《心理科学》,2012,3,通讯作者。

10.柳强、霍涌泉:试论诺姆·乔姆斯基对认知心理学的学术贡献,《心理科学》,2013,6,通讯作者。

11.张家昱、霍涌泉、宋佩佩:伊曼努尔·康德的心理学思想及其对当代认知心理学的影响,《心理科学》,2015,5,通讯作者。

12.郭祖仪、霍涌泉:从论理学看神经科学联结学说,《自然辩证法研究》,2008,7,通讯作者。

13.霍涌泉、宋佩佩,当前文化与智力研究中的几个重要理论问题,《高校文科学术文摘》2015,6全文转载,人大复印资料心理学2016,1,原载《陕西师大学报》。2015,5。

14.霍涌泉:意识心理学研究的百年演进与理论反思,《高校文科学术文摘》2006,5全文转载。

15.霍涌泉:心理学理论研究范式的转换及其意义,《高校文科学术文摘》2008,6全文转载。

16.《学术中国》社会科学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全文转载论文:20世纪国际教育改革思想的三次转向与心理科学的贡献,1999,6。《高校文科学术文摘》全文转载。

17.霍涌泉:自然科学向度意识研究的贡献与发展困境,《哲学原理》2005,11,原载《自然辩证法研》

核心杂志论文

1.霍涌泉、袁书卷:马克思主义心理学发展取向对理论心理学建设的意义,《陕西师大学报》,2013,4,第一作者。

2.魏平、霍涌泉:国外马克思主义心理学研究的新特点与贡献,《安徽师大学报》,2011,4,通讯作者。

3.段海军、霍涌泉:西方心理学视野下的乐观主义研究,《国外社会科学》,2010,5。

4.霍涌泉、魏平:西方理论心理学的演进及方法论意义,《陕西师大学报》,2010,3,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第一作者。

5.霍涌泉、段海军从立论之基、研究内涵到方法进路,《南京师大学报》,2010,5,第一作者。

6.霍涌泉:社会建构论心理学的理论张力,《陕西师大学报》,2009,6。独立。

7.霍涌泉、刘娜:新中国心理学六十年的发展与变革,《河北学刊》,2009,5,第一作者。

8.霍涌泉、张洪英:当前意识问题研究的主要论争及其意义,《社会科学评论》,2008,3,第一作者。

9.霍涌泉、段海军:认知科学范式的意识研究:进路与发展前景,《陕西师大学报》,2008,6,第一作者。

10.霍涌泉、段海军乐观的心理机制及其培育,《光明日报》,2012,4,24,第一作者,本文被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求是网、教育部社会科学网等30多家媒体转载。

11.霍涌泉:心理学研究的人文社会科学向度,《光明日报》,2010,1,14,独立。本文被求是网、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信息网中国工会网等十几家网络转载。

12.王华、霍涌泉:关怀性:多学科视野下的研究,《国外社会科学》,2015,5。

13.霍涌泉:心理学理论研究在新时代复兴,<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6,9,独立。本文被光明网等十多家媒体转载。

14.霍涌泉、包开亮:认知神经科学难以引领心理学的发展,<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4,17,本文被[中国哲学年鉴]论文荟萃收录。

15.当前心理学文化转向研究中的方法论困境,2005,3高校文科学术文摘全文转载。

16.后现代主义能否为心理学提供新的精神资源,2004,3高校文科学术文摘全文转载。

17.20世纪国际教育改革思想的三次转向与心理科学的贡献,1999,6高校文科学术文摘 全文转载。

18.认知科学范式的意识研究前景,2009,4 摘要转载。

19.霍涌泉、刘华,心理学理论研究的范式转换及其意义,2008 年第 5 期,原载《陕西师大学报》。2008,3。

20.王传东、霍涌泉,复杂性理论在心理学研究中的价值,人大心理学2010,1,原载《心理学探新》2009,5。

21.郭祖仪,巴甫洛夫学说的终结与心理科学的研究,人大复印资料心理学2007.8,原载《自然辩证法研究》,2007,5。

22.霍涌泉、魏萍,西方理论心理学的演进及方法论意义,人大复印心理学2010,8原载《陕西师大学报》。2010,3。

23.崔荣宝,霍涌泉,辩证法心理学发展的曲折道路与新机遇,心理学人大复印,2011,2,原载《心理学探新》2010,5。

24.李西林、霍涌泉,意识与无意识关系新解,人大心理学2005,12,〈西北师大学报〉。

25.霍涌泉,后现代主义能否为心理学提供新的资源,人大复印资料2004,5,原载南京师大学报。

26.霍涌泉:自然科学向度意识研究的贡献与发展困境,《哲学原理》2005,11,原载〈自然辩证法研究〉,2005,8。

27.郭祖仪、霍涌泉,超越危机,走向繁荣,人大复杂资料,1998,5原载《陕西师大学报》。1998,2。

28.霍涌泉,20世纪国际教育改革的三次转向与心理科学的积极贡献,人大复印资料教育学,1998,8原载《陕西师大学报》。1998,4。

29.霍涌泉:消费心理学研究与市场经济的繁荣,人大心理学全文复印,1996,4,原载〈行为科学〉1996,2。

30.霍涌泉:开发智力观念的新变化,人大复印资料《教育学》1992,6,原载〈光明日报〉,1992,5,6。

31.霍涌泉:当前西方心理学研究的新取向,〈国外社会科学〉,2000,5。

32.霍涌泉、梁三才:西方理论心理学发展的新特点,〈心理科学进展〉,2004,1。

33.霍涌泉、弓建国:西部大开发对高等教育提出的新要求,〈中国高等教育〉,2000。

34.霍涌泉:李卫东:学生评价与教学质量,1998,8,17。

35.霍涌泉:心理学的人文社会科学向度,2010,1,14;被求是网,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信息网等转载。

36.霍涌泉、齐梓凡:传统乐观思想有助和谐社会发展,光明网2015,1,17。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