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春绮(1921年12月7日—2010年2月3日),男,江苏泰县(今泰州市)人,中国著名文学翻译家。
人物经历
钱春绮先生于2010年2月3日23点26分,在上海市徐汇区中心医院病逝,享年89岁。生前和体弱多病的老伴住在上海市西北郊的一套3居室内。房间不算小,但堆了很多东西,感觉气氛有点凌乱。钱先生育有两女一子,儿子远在美国,小女儿定居香港特别行政区,都不在身边。大女儿在同城的另一端,平时往来也很寥寥。谈起日常起居,钱先生挺乐观,"我有老伴嘛,老伴身体不好,我自己照顾自己也行。"
弃医从文
钱春绮先生一生行止以上世纪60年代为分水岭,分属医生和翻译两个角色,而以翻译达到自己人生成就的顶峰。对于这一人生转折,钱先生自己的解释颇具戏剧性。他说自己是五官科医生,60年代转单位时想转入皮肤科,却因人事纠葛而未能实现。其实钱伯初搞翻译早在50年代就已经开始,据钱先生自己回忆,1952年他翻译出版海涅诗集拿到 8000元稿费,而当时普通人一个月的工资不过几十元。同时期他还著有医学书籍多种,如《中耳炎》《小儿脑膜炎》《组织疗法》《简明小儿耳鼻咽喉病学》《组织疗法概说》《喉结核及其化学疗法》《白喉的诊疗和预防》《睡眠疗法》《无痛分娩法》等10种医学书籍。
翻译伟人
钱春绮先生对翻译用力之勤、体会之深都反映在他书房里堆着的那几十本大大小小的泛黄词典上了。现在他书房中的书远非他藏书的全部,文革中钱先生被抄走的藏书就有十几车之多。钱先生通英法德日俄5门外语,他翻译时经常参照不同语种译本,这为他解决疑难问题提供了很大便利。"比如翻译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的《浮士德》,基本上参照英译本、日译本也就可以解决问题了。"钱先生的外文词典都是他从解放前一直收藏过来的,据他说直到解放初期,因为很多外国人回国前大量抛售原文藏书,外文书还是很好找。后来就少多了,不过改革开放后,心细的他还是在外文书店买到过旧版的席勒全集。1956年起,钱春绮先后出版了席勒诗剧《威廉·退尔》,海因里希·海涅《诗歌集》《新诗集》《罗曼采罗》,德国中古史诗《尼伯龙根之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诗选》《德国诗选》。1960年弃医从文后,专事文学翻译工作。1979年起,先后出版有海涅诗集《阿塔·特罗尔》《歌德抒情诗选》《歌德叙事诗集》《歌德诗集》、歌德诗剧《浮士德》《席勒诗选》《歌德戏剧集》《德国浪漫主义诗人抒情诗选》《海涅抒情诗选集》、波德莱尔诗集《恶之花 巴黎的忧郁》《尼采诗选》《施托姆抒情诗选》《法国名诗人抒情诗选》《黑塞抒情诗选》《歌德抒情诗新选》《海涅诗集》《海涅散文选》《尼采散文选》《席勒戏剧诗歌选》《茨威格散文选》《里尔克散文选》《瓦莱里散文选》《拉封丹寓言全集》,歌德小说《赫尔曼和多罗泰》以及尼采哲学著作《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等。
所得荣誉
2001年,钱春绮被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授予“资深翻译家”荣誉称号。钱春绮先生从小喜爱文学,至今写诗不辍,积累有大量未刊诗稿,总计有5到6本,其中长诗2部,十四行诗2部,每部100首。"写诗是自己的事",除了初中在大公报发表过几首诗作外,其他诗他从未发表。钱先生写诗锻炼文笔是次,主要目的在于排遣胸臆,浇心中之块垒。翻开这些泛黄的笔记本,大部分诗都标有写作日期,从50年代到90年代不一而足。这些诗题材广泛,有对时代风云的感慨,对长逝亲人的追念、对老友的牵挂,也有寓意深远的咏物诗,如一首名为《墨鱼》的短诗:"你有满肚子的墨水/却写不出一首好诗/你只会把清水搅浑/搅得一团乌烟瘴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