茎直黄芪是一种植物名,在西藏自治区各地均有分布,垂直分布于海拔2900-4600米。生于河边、路边、河滩砾石地和山坡草地。
形态特征
茎直黄芪为豆科黄耆属多年生植物。根粗壮,木质。茎直立,高15-30厘米,基部分枝,有条棱,疏被白色和黑色短柔毛。叶长4-10厘米;托叶卵状披针形,长5-8毫米,疏被短柔毛,与叶柄分离;叶柄与叶轴疏被白色与黑色短柔毛;小叶17-31枚,狭短圆形,狭椭圆形,披针形,长5-14毫米,宽36毫米,顶端锐尖或饨,基部圆模形,上面无毛,下面疏被白色平伏长柔毛。总状花序腋生,有多数密生花冠;总生梗长于叶,有条棱,疏被白色和黑色平伏长柔毛;花萼长67毫米,密被黑色长柔毛,尊齿比萼筒短或近等长;花冠紫红色或蓝紫色;旗瓣长9-10毫米,瓣片宽卵形或近圆形;翼瓣长8-9毫米;龙骨瓣长7-8毫米;子房密被白色或黑色长柔毛,有短柄。荚果矩圆形,下垂,微呈镰形,长9-10毫米,宽约3毫米,密被白色和黑色短柔毛,有短柄,1室,含种子2-6粒。
分布范围
茎直黄芪在西藏自治区各地均有分布,垂直分布于海拔2900-4600米。生于河边、路边、河滩砾石地和山坡草地。特别在低海拔的河滩、山根冲积处生长更为茂盛,有些地方已形成优势群落。茎直黄民喜湿抗寒、耐旱,对盐碱土壤有较强的适应力,加之根系发达,籽实数量大,繁殖力和侵占性强,故在不同的生态环境下均有分布。
防治方法
化学防除:2,4-D丁以(3-3.75)×10-3浓度,每公顷用药750-1050毫升,杀除效果好,且不药害很小,7.5×10-3以上的高浓度药害严重。使他隆各种浓度均有良好效果,标准浓度(0.66×10-3)以上,当年防除效果达99%以上,且未见药害现象,其效果明显优于2,4-D丁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