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社会符号学

《社会符号学》的作者是罗伯特·霍奇、冈瑟·克雷斯,周劲松,张碧翻译。

内容介绍

符号意义强烈而普遍地存在于任何符号系统之中,存在于种种视觉、听觉、行为及其他符码之中,而这些符号体系则是社会所构成的,并且必须被当做社会实践来处理。因此,社会符号学所研究的人类符号体系,既同人类的符号活动相关,又同社会意义相关。正是在符号活动与社会意义这一既庞杂繁芜又微妙难传的结合点上,作者通过对符号在模仿层面和活动层面的模态和叙事的深切把握,讨论了从民俗、宗教、诗歌、绘画,到电视访谈、杂志报道、流行时尚,乃至漫画和涂鸦等大量社会现象和社会活动,展示了符号学的阐释力量。

《社会符号学》写到,符号学不是一门新学科,却是近20年来发展最迅速的人文社会学科。其原因倒是在学院之外:整个人类文化正在我们眼前发生剧烈变化,我们都能感觉到一切在变,并给了它各种好好坏坏的称呼:信息经济、超级现实、平坦地球精神分裂症时代、泛审美化、奇观时代、消费时代、消闲时代、娱乐至死时代、历史终结、流动现代、软件现代,不一而足。每个称呼都很有道理,都有道理就说明没有一个能解决问题。人类思维的习惯,是从现象纷纭背后寻找一种规律。偏偏在这个紧要的转变关头,我们苦于不理解这个时代,我们焦虑无法把握现象流,更无法窥看一眼可能的未来。

图书目录

序言

第一章社会符号学

意识形态综合体与思想控制体系

信息、文本与话语

体裁、顺从和反抗

社会符号学和文本分析

第二章回顾奠基之父

弗迪南·德·索绪尔的垃圾箱

社会与符号

符号如何工作

符号学和现实

结构主义和符号的物质性

历史、变化、转换

第三章作为意义的语境:符号活动维度

关于权力与稳定性的信息

权力和稳定性的媒体建构

空间中的意识形态和身体

画作放置背景的意义

坐姿的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与性别建构

场域与反世界

仪式的空间和时间

第四章作为意识形态的风格

作为元符号的风格、腔调和语法

腔调、差异、社群

阶级、文化和定式

性别的元符号

作为症候的风格

第五章真实的社会定义

探索一种关于模态的总体理论

视觉媒介的模态

处于危急之中的模态

模态和控制

差异与社群建构

第六章转换与时间

符号学与历史

探索关于转换的唯物主义理论

时间中的符号活动

共时性横组合段与凝结了的时间

作为转换的蒙太奇

解读历史

解码经典

第七章爱与权力的转换:叙事的社会意义

关于家庭文本的符号学

俄狄浦斯王》的社会意义

家庭照片与家庭文本

幸福家庭和叙事顺序:从历史中抽取时间

第八章进入符号活动:为文化而培训主体

“瞧,那是操作指南”:开始步人性别和权力

牙齿还是痤疮:归化还是抵抗

意义的生产与再生产

符码与主体:就写作而论

附录:社会符号学理论中的关键概念

参考书目

参考资料

社会符号学 (豆瓣).豆瓣.2021-04-24

河南工人日报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