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世纪中国的档案中,1966年无疑是最沉重的一页。这年,“文革”风暴似狂风暴雨席卷中国大地。多多、夏小布等一群因种种原因被抛出时代洪流之外的中学生,在经历了数月的恐怖、羞辱、孤独和绝望之后,意外的获得了“革命身份”,还获得了少男少女的温暖、友情和初恋,寻找到了久违的青春悸动与美。
后来,他们终于无可避免地卷入各种冲突,在危机四伏中,看到了一幅幅令人惊异震撼的社会图景,于惶恐、困惑中品尝到另一种残酷与凶险。
内容介绍
封面由以文革系列作品《遗忘》闻世的艺术家田太权设计,很有视觉冲击力,也有与小说相关联的元素。书名由魏晋文化史专家、书法家教授唐翼明先生题写。在此一并致谢。前些天在接受采访时我说了,这本书,力图撕破多年以来,有关当局给文革蒙上的层层帷幕。我希望能被更多的青少年能看到,要像西方一代代青少年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背景和法西斯主义起源一样,了解文革,避免文革重起,也认清那些随时甚至已经将我们再次拽入万劫不复之地的人。
——胡发云
作者介绍
胡发云,出生于1949年,1987年毕业于武汉大学文学院。1968年赴湖北天门县乡村插队务农,后历任部队工厂焊工、车间统计人员、厂工会干事,武汉市文联文学创作所专业作家。80年代开始发表作品。1997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少年爱诗,爱音乐,也爱玩,由于许多机遇,读了许多同龄人当年不太容易读到的东西。当过知青,工人,企业干部,后来成为一个职业作家。20世纪80年代后以散文、随笔,中短篇小说为主。散淡、怠情,任由性情,写得不多。
著有小说集《晕血》,散文集《冬天的礼品》,诗集《心灵的风》,中篇小说《处决》、《老海失踪》、《麻道》、《死于合唱》,纪实文学集《轮空,或再一次选择》,纪实文学《红鲁艺》及散文、随笔、艺术散论等数篇。叙事诗《心灵的风》、组诗《户长的邀请》均获武汉作家协会优秀作品奖,小说《晕血》获武汉文学基金奖,纪实文学《轮空,或再一次选择》获首届中国潮报告文学二等奖。还著有《隐匿者》、《思想最后的飞跃》、《驼子要当红军》、《葛麻的1976—1978》、《媒鸟5》、《老同学白汉生之死》、《射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