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建民,男,汉族,1984 年毕业兰州大学化学系,1987年、1990 年在兰州大学化学系相继获硕士及博士学位。1990年至1993年,岳建民在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植物化学研究室从事博士后。1994年至1996年,岳建民担任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副研究员。2001年,岳建民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2004年,岳建民获得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基金。2017年11月,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现任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个人简介
主要从事具有重要生物活性天然先导结构的发现与研究。内容包括新颖结构天然化合物的提取分离、结构鉴定,具有重要生物活性的化合物的结构优化和构效关系研究,以及新药的研究与开发工作。
完成和负责完成数十种药用植物的化学和生物活性的研究,获得 1200 余个具有结构多样性的化合物,其中新化合物超过 500 个,一些新化合物基本骨架十分新颖。发现了一系列具有重要生物活性的化合物,并对其中的一些进行了结构优化和合成。这些研究为解决一些名贵中草药的重大化学和生物活性问题提供了理论基础。已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论文近 120 篇,申请专利多项。
人物经历
1984.08–1987.07 兰州大学化学系,获理学硕士学位
1987.09–1990.07 兰州大学化学系,获理学博士学位
1990.07–1993.09 博士后,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植物化学研究室,合作导师: 孙汉董院士
1993.09–1994.09 博士后,布里斯托尔大学化学学院,合作导师:Geoffrey Eglinton 教授
1994.09–1996.04 副研究员,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植物化学研究室
1996.05–1999.04 高级研究员和项目主管,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与联合利华公司联合实验室
1999.05– 研究员,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天然药物化学研究所
2000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
2004获得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基金资助
2005获得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支持
2011.09–2011.11 访问教授,昆士兰大学化学系
2002.01–2002.02 访问教授,诺华集团
2017.08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科院上海药物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研究组长、天然产物化学研究室主任、化合物样品库副主任。
研究方向
1. 天然资源尤其是中草药中新颖活性成分的提取分离和结构鉴定
2. 从天然产物中寻找药物先导和候选结构
3. 具有重要生物活性天然产物的结构修饰和全合成
科研成果
1.交让木生物碱研究取得了新进展
生源途径独特、结构复杂多变的虎皮楠生物碱的研究在过去的十几年里仍然保持了相当的热度。不管是天然产物领域还是有机合成领域,陆续有大批新的研究成果报道。我们在过去十几年里,对10种虎皮楠植物中的生物碱成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分离鉴定200多个生物碱,其中新结构近100余,新骨架化合物16个,如calycinumine A (1)、angustimine (2)和logeracemin A (3)。特别是近期发现logeracemin A (3),为国际上首个虎皮楠生物碱二聚体,具有独特的螺环聚合结构,其绝对构型通过波谱学数据,X-ray单晶衍射及计算ECD等手段确定,生物碱3显示良好的抗HIV活性(IC50 = 4.5 ± 0.1 μM, SI = 6.2),是近年来虎皮楠生物碱研究方面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工作,该研究结果发表在J. Am. Chem. Soc.。
图一、部分代表性交让木生物碱结构
红卡雅(Khaya ivorensis)是非洲楝属植物,主要分布在非洲热带地区一些国家如喀麦隆、安哥拉和尼日利亚等;在我国部分南部省份也有栽培。我们对其树皮乙醇提取物的小极性部位进行了研究,得到两个新颖的大环内酯类化合物ivorenolides A (4)和B (5)。化合物4和5分别具有18和17元环结构,分子中具有环氧乙烷和植物代谢物中少见的共轭炔键官能团。其中4的绝对构型通过波谱学数据、X-ray单晶衍射及全合成其对应异构体确定;5的绝对构型通过波谱学数据和全合成确立。免疫抑制活性测试表明化合物4及其对映异构体对ConA和LPS诱导的小鼠淋巴T细胞和B细胞增殖均具有较好抑制作用,并且选择性和阳性对照(CsA \u0026 PSA)相当甚至更优。本研究使得天然免疫抑制剂家族再添新成员,研究结果分别发表在J. Am. Chem. Soc.和Org. Lett.上。
楝科植物以富产结构多样性的柠檬苦素类化合物而闻名,部分该类型结构具有良好的昆虫拒食、抗疟和神经保护等活性。此类化合物因其复杂多变的骨架类型和生物活性一直是本领域的研究热点。楝科植物在国内共有15个属62个种和12个变种。在前期我们对楝科植物研究取得了非常突出成绩的基础上,本课题组在过去5年里继续对20余种楝科植物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这一阶段的工作共分离得到近400个化合物,新化合物超过150个。在已知和新化合物中,柠檬苦素类化合物所占比例均为一半以上。不同类型柠檬苦素类化合物在我们的活性测试中显示了抗菌,钾离子通道抑制和11羟基甾体脱氢酶抑制等活性。其中代表性新骨架化合物如图三所示。如,具有16,19位二降柠檬苦素结构的chukrasone B (7),具有高度重排芳香化D环结构的walsucochinoids A (9)。
图三、部分代表性柠檬苦素类结构
4. 类化学成分研究取得新进展
除柠檬苦素之外,对传统中草药中其他萜类成分的研究也是我们课题组工作一个主要内容。我们在过去5年里对楝科、桃金娘科、大戟科等科属中部分药用植物的萜类成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取得了良好结果。
(a)二萜类化合物研究从楝科植物大叶山楝中我们得到以aphadilactone C (12)为代表的四个新骨架链状二萜,其绝对构型通过波谱学数据,化学降解,片段合成及计算ECD方法确定。活性测试表明化合物12对二基甘油酰基转移酶1型(DGAT-1)具有强效(IC50 = 0.46 M)高选择性(SI \u003e217)抑制活性,是迄今为止活性最强的天然产物抑制剂。同时这四个二萜还具有较好的抗疟(Plasmodium falciparum)活性(IC50 = 0.12-1.35 M)。从大戟科药用植物光叶巴豆(Croton laevigatus)中我们分离鉴定两个(13为例)具有重排映-克罗型骨架的二萜化合物,其绝对构型通过单晶衍射实验确定。该工作为近年来少见的二萜新骨架化合物报道之一。在近5年里我们对大戟科三宝木属4种药物植物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从中得到40余个达芙妮类型二萜。部分化合物对人肿瘤细胞株HL-60和A-549具有相当的抑制活性。其代表性化合物如trigochilide B (14),分子中被引入新的12碳结构片段,形成一个新颖的三双键共轭的大环内酯基团。
(b)倍半萜类化合物研究金粟兰科多数植物以其药用价值而闻名,在天然产物领域该科植物因为其次级代谢产物乌药烷型倍半萜和二聚体而被研究者熟知。我们从该科中药及己(Chloranthus serratus)中首次报道两个由榄烷型和桉叶烷型倍半萜聚合而成的新骨架二聚体(15为例)。并通过波谱学,单晶及计算圆二色谱数据确定了它们的绝对结构。我们从桃金娘科澳大利亚引种植物蓝桉中(Eucalyptus globulus)分离得到三个以eucalyptin A (16)为代表的具有混合生源的倍半萜衍生物。三个化合物对肿瘤靶标HGF/c-MET通路具有强效抑制作用,为一类新型的抑制剂。初步构效关系研究表明,单独的倍半萜和酰化间苯三酚片段均未表现出活性,说明二者的偶联对于其活性是必须的。
图四、部分代表性萜类化合物结构
科研项目
1.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基于清热解毒重要傣药的新型活性物质的发现与研究,2014.01-2017.12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新墨西哥州交酯型柠檬苦素类衍生物的发现与功能研究, 2013.01-2016.12
3.科技部, 人工细胞的代谢网络改造与系统优化, 2012.01-2016.08
4.科技部(十二五重大新药创制), 规模化中药化学成分库的建立,2011.01-2013.12
5.科技部(十一五重大新药创制), 天然产物平台, 2009.01-2011.12
6.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天然药物化学, 2012.01-2016.12
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三种割舌树属植物活性成分的研究, 2013.01-2016.12
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三种米仔兰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研究, 2012.01-2014.12
主要论文
参考文献:
社会任职
担任Natural Products and Bioprospecting、Journal of Chinese Pharmaceutical Sciences、Journal of Asian Natural Products Research和《中国天然药物》四个专业杂志的副主编或编委。岳建民担任兰州大学双聘院士。
获奖荣誉
2000 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 2003 年获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基金。上海药物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和学位委员会委员,学位委员会副主任。《 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 》、《中国药学,英文版》、《云南植物研究》和《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编委会委员。
2010 上海市自然科学一等奖。
2013 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2016年,岳建民获得第十七届吴阶平医学研究奖-保罗·杨森药学研究奖。
2018年9月,获第十五届上海市科技精英称号。
人物评价
岳建民长期从事基于药用植物新颖结构天然活性物质的发现、结构和功能研究、药物先导结构的发现、结构优化和构效关系研究及新药研究与开发,特别是在新骨架活性化合物的发现,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上海应用技术大学评)
岳建民的团队已是国际天然有机化学领域最具影响的著名小组之一。他有近50个天然分子的研究被该领域评为重要进展,是近十多年来国际研究入选最多者;8项研究被该领域作为“突破性新闻”报道;系列重要分子被中国国内外著名学者作为全合成等研究的目标分子,产生了大量后续研究论文,促进了相关学科的发展。(《文汇报》评)
参考资料
岳建民.科创中国.2024-05-09
岳建民.中国科学院大学.2024-05-09
功能有机分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报告.兰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2024-05-09
中科院上海药物所岳建民院士做客“文魁论坛”.兰州大学新闻网.2024-05-09
2017中科院院士增选初步候选人名单公布.news.sciencenet.cn.2024-05-09
研究队伍.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2014-11-20
岳建民研究课题组.上海药物所.2014-11-20
岳建民.兰州大学.2024-05-09
专家人才库数据----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2021-12-15
中国科学院院士岳建民来校作学术讲座.上海应用技术大学.2021-09-15
【文汇报】用现代科学“尝”百草寻新药----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2021-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