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黄家正

黄家正(Ka-Jeng Wong),1990年11月29日出生,是一位钢琴演奏家,代表作品包括《KJ Music And Life》(中译名:音乐人生)。

个人经历

家庭成员:黄家立(哥哥)、黄家瑶(妹妹),爸妈离异

1990年出身香港特别行政区中产家庭,父亲是一位医生。黄家正在11岁时赢得《香港校际音乐节》钢琴组大奖,也获得去捷克和当地专业乐团合作演出,以及录制路德维希·范·贝多芬的《第一号钢琴协奏曲》的机会。2008年暑期黄家正放弃学业选择去美国读音乐。并且在Indiana University 的协奏曲比赛赢了第一名。

主要作品

主演纪录片《KJ Music And Life》(中译名:音乐人生)

精彩台词

1.

我不是要演出一场赚几百万,这没有意义,我要坚持我读音乐的原因,我要用音乐指引我的人生。

2.

我很清楚,我不管名利,只要死时无悔,人生无憾。罗老师则看重死后有多少人怀念自己,她取向贡献人群,社会认同。

3.

谱只是纸,我是人,比谱更有意思。

4.

有魅力的领袖能够改变人的思维,我非万人迷,但我绝对有魅力。

5.

音乐非常博大,没有对错及高低,甚至牵到人的存在。

6.

(To妹妹):谱里没有中弱、中强,只有天堂和地狱。要明天不怯场就紧记,你是为自己而演奏,也许这是你最后一次拉琴,你的最后一次是不会去和别人比较的,最后一次一定是为自己演奏。如果仍去想比较,你就不是人。你是木头,没反应,没感情。

7.

(To同学):要先做一个人,才能做一个优秀的中提琴手。

8.

罗老师弹琴是为荣耀神,世上有神吗?在facebook的“宗教”一栏里,我写上:“追寻真理”。找到与否不重要,寻找本身就是过程、经验、成长,最后回到音乐。

9.

拔萃精神非我所要,这是建基于比赛之上的,我们太想赢音乐节,这种心态超过追求音乐的心。胜出时感到团结,仅此而已,我想要的是,大家追寻音乐,宣告我们在演奏,不理胜负。我从小就有这种想法,但我知道别人会鄙视,但我会感染他们,不要为比赛去弹琴。

10.

我的一个朋友,是基督徒,我们人生的道不同,他的道是神,我的道是人。

11.

我故意超时,选别人不会选的曲,我不需要用赢来证明自己,我比他们好十倍。取消资格好了,我已赢过,锦旗拿去擦屁股。我选此曲是因为我们会获益良多,并非要在比赛中胜出,为音乐而音乐,而非为比赛。我要教育香港特别行政区弦乐界,何谓室内乐

12.

我需要祷告吗?不需要,相信自己。

13.

世上最好的钢琴演奏家是谁?我!

14.

成为钢琴演奏家可能是我的满足,但演奏家这个词笼统,每月一两场还是十场,频繁出国演出又意义何在?都不是为音乐而去演奏,我的终极目标是做一个人,有良知,有人性。

15.

我虽家境不错,爸爸疼我,但人不过一死,何不早了断?世界就是不完美,死掉就完美。世人懂音乐就不会有战争。

16.

为何搬家?因为父母离婚。为何离婚?因为父亲有第三者。这是我一生学得最多的,通过离婚,不论医生还是音乐家,背叛妻子,不尊重亲人,推卸责任,都是不对的。这一切告诉我,他没有人性。

17.

为何手指会弹琴?为何我会说话?有亚当夏娃吗?如果无神,音乐可否用科学解释?如果有神,那为何世界不公平?我一直在追求答案。

18.

余下的生命怎么办?早点了断,人有权结束生命。

音乐评论

忍耐一下影片开始男主狂妄而又令人讨厌的17岁,你就可以欣赏到一部不错的纪录片,尤其难得可贵的是他是由现在的香港特别行政区电影界所产生,在香港这样一个功利和现代的社会,如何找到投资人来拍摄一部前途渺茫的纪录片,绝对是一件非常有挑战性的事情,本片制作阵容里有两个名字,导演张经纬(《天水围的夜与雾》编剧),顾问许鞍华,有这两人,现在基本上就是对这类比较冷门的影片有了一个质量的保证。

黄家正绝对会给任何观赏影片的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有些狂妄,却有着惊人的天赋,孤寂、不合群、大家却也离不开他,非常传统的天才类型,只是其虽然有才能,未来的路却不太好说,就像导演自己所说的“像我在KJ11岁的时候,完全想像不到这个挺难看的孩子,7年后会变成一个帅哥。 ”当然,他这段话的前面,其实是在说影片创作的,希望这位外表有点像陈浩民的小帅哥天才能够一路走好。

2002的时候,导演张经纬的初衷是想拍三个小孩的记录片,黄家正11岁,另一个男孩6岁,一个女孩10岁,三个小孩都是学音乐的,7年过去了,那个女孩已经已经拿了大奖,在香港特别行政区非常有名了,导演说自己为什么没有选她做影片的主角,是这样说的“因为我不想表达人们是如何成功的,而是想表达一个人的思考与追寻。 ”也许是如此,但也许是黄家正的故事更有特点,更有电影的性质吧。

本片荣获第46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剪辑、最佳音效、最佳纪录片三项大奖,第29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新晋导演奖项。

参考资料

河南工人日报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