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五花爨弄

五花爨弄,又称金元院本,是一种传统的戏剧形式。其名称来源于院本演出通常由五位角色组成,分别为副净、副末、引戏、末泥和装孤。

历史背景

五花爨弄起源于中国历史上的金元时期,这一时期的院本杂剧逐渐发展成两种独立的形式。据明代陶宗仪的《辍耕录·院本名目》记载,院本最初是由五个人组成的,他们分别被称为副净、副末、引戏、末泥和装孤。这些角色各有特点,其中副净被古代称为参军,副末被称为苍鹘,因其能够攻击副净,就像苍鹘能够捕捉鸟类一样。此外,还有引戏、末泥和装孤的角色。这种组合也被称之为五花爨弄。有一种说法认为,宋徽宗曾看到爨国人的服装和行为举止,于是命令艺人模仿他们的样子来进行表演,因此得名为爨弄。

表演特色

五花爨弄的表演包含了多种元素,包括念诵、筋斗、科泛等方面。在元明时期,爨字常用于描述与足部动作相关的词语,表明爨弄与舞蹈有着紧密的关系。同时,爨弄也是一种以歌曲伴奏的舞蹈形式,许多现存的院爨名目都是以词调命名的。此外,爨弄还涉及化妆和幻术,演员们的装扮非常讲究,有时会使用颜色直接涂在脸上,而不是像唐代那样佩戴面具。幻术也是爨弄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上有多次记录提到爨弄表演中的幻术技巧。

影响与发展

五花爨弄的发展使得中国的戏曲艺术自形成之初就融合了唱念做打等多种元素,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宋代画家苏汉臣所绘制的《五瑞图》生动地展现了当时的舞台场景,画中的不同角色相互追逐嬉闹,体现了爨弄表演的多样性和趣味性。

参考资料

五花爨弄.五花爨弄.2024-11-20

五花爨弄.五花爨弄.2024-11-20

五花爨弄|汉语词典.查字典.2024-11-20

河南工人日报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