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水如(1892年—1971年)祖籍金山枫泾镇,名思浩,小名继龙。著名围棋大师。生于围棋世家,9岁随父兄学习围棋。自小对家藏的范西屏《桃花泉弈谱》、施襄夏《弈理指归》等棋谱悉心研究。22岁时到北京击败北京名手汪云峰等人,轰动北京,被誉为“围棋圣手”。1917年,顾水如东渡日本学习棋艺,成为我国赴日学棋的第一人。接受日本现代棋理的熏陶后,顾水如棋艺更加精进,在北方棋坛独步十余年。
顾水如1933年回到上海市定居,创办“上海奕社”。曾辅导过少年时期的吴清源,也是国手陈祖德的老师。1949年之后,机缘巧合,他发现年仅7岁的陈祖德天赋异禀。经顾水如精心培养终成为围棋界泰斗。
人物生平
顾水如自幼受家庭影响,9岁便开始学习围棋,他的双亲与兄长都喜好围棋。他对围棋的热爱和天赋使他迅速成长为棋坛高手。17岁时,他在上海受教于无锡的范楚卿、合肥市的张乐山、扬州市的王燕卿等棋艺高手。1909年,他受《时报》主编狄楚青之聘,开设围棋专栏,从而在沪上围棋界崭露头角。1917年,他东渡日本学习围棋,成为中国赴日学习围棋的第一人,并师从本因坊秀哉、越宪作等日本围棋名家。尽管在日本期间曾经失意归国,但他的棋艺在与日本棋手的交流中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顾水如在北方棋界首屈一指,1919年与本因坊秀哉互有胜负,被濑越宪作称赞为“当时中国变日本派围棋者,顾先生可谓第一人”。1920年代后,他移居天津,在当地创办棋会,并在《天津商报》开设围棋专栏。1933年回到上海市,与过惕生共同创办上海弈社,1935年又创办鉴止弈艺研究室。1937年,他出任中国围棋社甲组指导。1942年,濑越宪作等人访华时,他被承认为四段棋手,并与刘棣怀、魏海鸿、陈藻藩并称为上海棋界四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顾水如出任上海市首届政协特邀代表、上海市文史馆馆员。他还担任上海围棋学校负责人,并于1960年任《围棋》月刊副主编,1962年任中国围棋协会委员。1971年6月19日,顾水如在松江区的人民医院逝世。
个人生活
顾水如的故居位于上海市金山区枫泾镇友好街228号。他出生于一个商人家庭,家中对围棋有着浓厚的兴趣,这对他的棋艺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1989年,顾水如的骨灰被移葬到家乡上海枫泾公墓,并建造了纪念碑,陈祖德以弟子的身份亲撰纪念碑文,并题写“一代围棋国手”,以表达对他的敬仰。
社会评价
顾水如在围棋界享有极高的声誉,周恩来总理曾要求他多多培养围棋高手,为国争光。他的弟子陈祖德也成为围棋界的杰出人物。顾水如晚年仍不忘传承棋艺,即使在家中空间狭小,也会在茶室或公共场所设盘指导爱好者,直至生命的最后几日。(人民体育出版社)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
为一个人 逛一座城 | “围棋圣手”顾水如 曾在河滨大楼居住.新民网.2024-03-07
围棋史上的6月19日:围棋国手顾水如逝世48周年.新浪体育.2024-03-07
陈祖德:围棋大师落下最后一子.中国日报网.2024-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