鄢郢之战
郢之战,是秦国统一过程中的重要战役。公元前279年至公元前278年,秦国名将白起率军伐楚,接连攻下楚国别都鄢(今宜城市东南)、楚国都城郢(今江陵县西北),迫使楚国迁都于陈(今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区)的大规模作战。
在战役中,秦国名将白起选择了引兵深入的作战方式,让秦军沿汉江而下,在绕过诸多城邑后,直捣楚国核心地带,使秦军处于深入敌国的作战状态,取得了攻打楚国的战略主动,削弱了楚军主力,秦国大获全胜。
鄢郢之战使秦国获得了楚国大量国土,白起也因战功卓著被秦昭襄王封为白起,楚国从此一蹶不振,极大地保障了秦国南线的安全。
背景
秦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诸侯国。秦国最初的领地在秦(今天水市),在当时属于中国的边缘部分。秦穆公时,秦国开始参与中原争霸。
楚国是春秋战国时期南方的一个诸侯国,最初的领地在楚地,从一个小国逐渐变成春秋战国时代一个拥地千里的强国。
楚文王时定都于郢(今湖北省襄阳市宜城辖区内),此后为扩充领域,楚国与中原诸侯国经常发生战事。
进入战国时代,楚悼王为求富国强兵,任用吴起开始变法兴革,使楚国国力日益强盛。至楚威王时,楚国的领土已扩张至巴国,蜀国间,灭亡越国,兴盛一时。
周郝王二年(前313年),秦国的张仪欺骗楚怀王,告诉楚国:如果能和齐国断交,秦国愿意割让六百里商於之地给楚国,楚怀王中计,与齐国断交后只得六里地。楚怀王恼怒不已,发兵进攻秦国,被秦将魏章大破于丹阳,楚怀王再召集全国的部队,发动进攻,再惨败于蓝田县。楚怀王晚年被秦昭襄王骗去秦国,客死咸阳市,楚国国势迅速衰弱。
楚顷襄王时政治腐败,国势日衰,任用阿谀谄媚之臣,排挤贤良的忠臣,城池年久失修,守备薄弱。
周赧王二十二年(前293年),秦国派大将白起攻打韩国,在伊阙获大胜。伊阙之战后,秦昭王写给楚襄王一封国书说:“楚国背叛了秦国,秦国将率领诸侯军攻打楚国,决一雌雄。希望您重整军队,以便痛快地打一场。”楚襄王很担心,便打算跟秦国讲和。周赧王二十三年(前292年),楚国到秦国迎接新妇,秦楚讲和。
周王三十年(前285年),楚顷襄王与秦昭襄王在宛(今宛城区一带)友好相会,议和结亲。
周赧王三十二年(前283年),楚襄王与秦昭王在楚国的别都鄢(今宜城市东南)友好相会,同年秋季,又和秦昭王在秦国的穰(今邓州市)相会。
起因
周赧王三十四年(前281年),楚国有一位善于用微弓细绳射中北归大雁的人,楚襄王听说后,把他叫来询问射中的经验。
这个人在回答的时候说:“我喜好射小雁、小鸟,这是小箭的作用,怎么值得向大王说呢?况且凭着楚国广袤的土地,凭借大王的贤明,所射中的绝非仅仅是这些小雁、小鸟......秦国是只大鸟,背靠大陆居住,面向东方屹立,左面靠近赵国的西南,右面紧挨楚国的鄢郢,正面对着韩国、魏国,妄想独吞中原,它的位置处于优势,地势又有利,展翅翱翔,方圆三千里,可见秦国不可能单独缚住而一夜射得了。”
此人的话激怒了楚顷襄王,楚襄王又想起他的父亲被秦国欺骗,客死在秦国。于是,楚襄王派使者出使诸侯国,重新约定合纵,以便讨伐秦国。秦国听到这个消息,决定先发制人出兵攻打楚国。
楚国想和齐国、韩国联合讨伐秦国,借机图谋周代。周郝王派武公(周定王曾孙)去游说楚国,并且成功说服了楚国的宰相昭子。于是楚国放弃了原有的计划。
次年(周赧王三十五年,前280年),秦国大将司马错率领军队从陇西郡出兵,攻取了楚国的黔中郡,楚襄王被迫割让上庸(今湖北省竹山县东南)和汉江以北的土地给秦国。
周赧王三十六年(前279年),秦昭襄王派大良造(爵位名)白起率军大举攻楚。
经过
占领鄢城
白起分析了两军形势后,决定采取直捣楚国统治中心地区的战略方针。周郝王三十六年(前279年),白起率军数万沿汉江东下,攻取沿岸重镇,掠取汉水流域丰饶的粮草补给军需,出敌不意突入楚境。
白起还命令秦国的军队在过河之后拆除桥梁,烧毁船只,自断归路,以此表示决一死战的信心。而湘军因在本土作战而有后顾之忧,将士只关心自己的家庭,没有斗志,无法抵挡秦国精锐士卒的猛攻,节节败退。
秦国军队在白起带领下长驱直入,迅速攻打并占领了楚国在汉江流域的要地邓(今襄阳市北),一直到达楚国的别都鄢(今宜城市东南)。
鄢城距离楚国都城郢(今荆沙北)很近,是拱卫郢都的军事重镇,楚人早已集结重兵在鄢城,企图阻止秦军南下进攻郢。
秦军在鄢城遭到进入楚境以来最顽强的抵抗,屡攻不克,而秦国军队孤军深入,不宜持久,于是利用夷水从楚西山长谷出而流向东南的有利条件,在鄢城西边百里处筑堤蓄水,并修长渠直达鄢城,然后开渠灌城,水入城为深渊,鄢城的东北角经河水浸泡溃破,城中百姓被淹死数十万。
秦军于是占领了鄢城。攻克邓、鄢城后,白起休整部队,补充兵员和军资,同时将秦国的罪人刑徒迁徙到所得邓、鄢两地,以此为进一步攻楚的基地。又率军攻打并占领西陵区(今宜昌市西),扼住长江,截断郢与西面巫郡的联系。
攻陷郢都
周郝王三十七年(前278年),白起再次出兵攻打楚国,势如破竹,攻陷楚国首都郢,烧毁其先王陵墓夷陵(今夷陵区),向东进兵至竟陵郡(今潜江市东北),楚顷襄王在兵败后,向东北方溃逃至陈(今淮阳区),被迫迁都于此以自保。
结果
鄢郢之战,秦国大获全胜。此战,秦国占领了楚国西部长江以北(江汉平原西部和鄂西北地区)大片土地,并在此设立南郡,白起因战功卓著被秦昭襄王封为白起。
影响
此战,秦国的胜利,进一步打击和消弱了楚国的实力,从此,楚国更加衰弱。周郝王三十八年(前277年),秦昭王任命白起为主将、蜀郡郡守张若为副将,夺取了楚国的巫郡和黔中郡,严重削弱楚国实力。在黄歇(战国四公子之一)的调解下,秦昭王才与楚国结盟休战。
后续
周赧王三十九年(前276年),楚顷襄王聚集东部的士兵,共有十多万,又向西攻取秦国占领的长江畔的十五座城池划为郡县,夺回西部一部分地区。
周赧王四十三年(前272年),楚襄王派三万人帮助赵国、魏国、韩国攻打燕国。于是楚国又和秦国讲和,让太子熊完到秦国做人质。
评价
毛遂:“此百世之怨,而赵之所羞,而王弗知恶焉。”
轶闻故事
臭池据《水经注》所载:鄢郢之战中,白起见久攻不下,决定引水灌鄢(湖北宜城)。水从城西灌到城东,在一个叫熨斗陂的地方入注成渊,水流冲垮了城池的东北角,百姓随水流死于城东者数十万,城东皆臭,故称熨斗陂为“臭池"。
白起渠
据说白起灌鄢的水是从距鄢城百里之遥的南漳县武安镇蛮河上垒石筑坝、开沟挖渠引的,后来,这条水渠被开发利用,又成为了一项水利工程。流水百余里,溉田数千顷。东汉时期,南郡太守王宠在此基础上又开挖木里沟渠,使灌区面积进一步扩大,宜城市从此成为鱼米之乡。唐代诗人胡增,写了一首诗:武安南伐勒秦兵,疏凿功将大禹并。谁谓长渠千载后,水流犹如故宜城。后人又把“白起渠"改称为“百里长渠"。
参考资料
春秋战国 韬略兵戈 | 鄢郢之战. 中国国防报.2024-02-25
春秋战国 韬略兵戈 | 鄢郢之战.中国国防报.2024-10-17
鄢郢之战.族谱网.2024-10-17
鄢郢之战:河水倒灌 杀神白起迫使楚国迁都避避难 强楚从此一蹶不振 白起因为此战被封武安君.阳新县融媒体中心门户网站.2024-10-17
书院文化||屈子书院:上下求索,忠贞爱国. 河南科技大学河洛书院.2024-02-26
【名人故事】眉县名人|“战神”白起.眉县图书馆.2024-02-25
【历史文化名人在灵台】武安君白起迁阴密.灵台文旅 .2024-02-26
秦灭巴蜀之战:秦统一路上的关键一步,却长期被人忽视. 国家人文历史.2024-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