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项艳

项艳,1965年9月生,汉族,安徽省桐城市人,中共党员,博士,安徽农业大学项艳教授教授,安徽农业大学林学系副主任、林木遗传育种硕士点负责人,安徽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

人物经历

教育背景

1984年9月至1988年7月,项艳在安徽农学院林学系学习,获得农学学士

1997年9月至2000年7月,项艳在安徽农业大学生物工程系学习,获得农学硕士学位。

2002年9月至2006年12月,项艳在安徽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学习,获得农学博士学位。

参考资料:

工作经历

1988年7月至1994年7月,项艳在合肥林业学校任教。

1994年8月至今,项艳在安徽农业大学林学与园林学院任教,2004年晋升为教授,是安徽省林业领域的专家。

参考资料:

人物简介

项 艳,女, 1965年9月生,汉族,安徽省桐城市人,中共党员,博士,教授,安徽农业大学林学系副主任、林木遗传育种硕士点负责人,安徽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长期从事林木遗传育种及生物技术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先后参加国家“八五”、“九五”林业科技攻关重大项目,在滩地杨品系的选择、杨属的生长规律及栽培模式和林农复合生态系统抑螺机制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地研究,参加的“长江中下游平原不同类型滩地综合治理与开发”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国家林业部科技成果一等奖。参与编写《长江中下游滩地杨树栽培与利用》和《现代林业理论与技术》等专著。

先后主持国家“十五”林业科技攻关子专题、安徽省“十五”攻关、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科技厅重点项目和安徽省教育厅自然基金项目6项,在杨树、花卉等植物的组织培养、遗传转化和林木分子生物学方面上做了大量工作,建立了多个杨树优良无性系的高频再生体系和林木不同品种(系)及类型的分子鉴定体系。研究成果获安徽省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安徽省科研成果1项,国家发明专利2项。

目前主要从事杨属核糖核酸干涉基因工程育种和基因表达调控等方向的研究。主持6项科研项目,包括国家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基因表达调控技术研究”子专题、国家863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子课题、安徽省科技攻关重大专项、安徽省人才开发资金项目和安徽省教育厅重点项目等。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

发表文章

1. 项艳,等。杨树ISSR反应体系的建立及正交设计优化. 核农学报. 2007, 21(5):470-474.

2. 项艳,等. 滩地13个杨属无性系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 中国农学通报. 2007, 23(6): 222-226.

3. 项艳,等. 金竹ISSR反应体系的正交优化. 竹子研究汇刊. 2007, 26(4): 17-21.

4. 项艳,等。正交设计在杨树最佳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 核农学报. 2008, 22(2):136-140.

5. 项艳,等. 60Co-γ射线辐照孤挺花诱变效应研究. 激光生物学报. 2008, 17(3): 299-305.

6. 项艳,等. 晚香玉γ射线辐照的生物学效应. 核农学报. 2009, 23(5):799-804.

7. 项艳,等. 毛果杨全基因组NBS类型抗病基因分析。林业科学. 2009, 45(2):152-157.

8. 项艳,等. 核糖核酸干涉培育低木质素杨树的研究. 林业科学. 2010, 46(2): 39-44.

主要课题

1. 安徽省2008年科技攻关计划重大科技专项“速生优质多抗杨属生物技术育种”(项目编号08010302073)时间:2008.1~2011.12

2. 安徽省教育厅重点项目“杨树制浆性能改良的分子育种技术研究”

(项目编号:KJ2008A128)时间:2008.1~2010.12

3. 国家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基因表达调控技术研究”子专题

(项目编号2008ZX08010-002)时间: 2008.9~2010.8

4.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子课题“防灾减灾农田防护林构建与经营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编号2009BADA6B006-1)时间: 2009.1~2011.12

人才培养

自2004年起,总计指导了66名硕士研究生(其中61人已毕业,5人处于在读状态)以及11名博士研究生(9人已毕业,2人在读)。在2012年至2023年期间,其指导的研究生中有18名硕士和6名博士荣获“研究生国家奖学金”。

社会职务

安徽省植物学会副理事长

中国林学会林木遗传育种分会常务理事

安徽省细胞生物学会常务理事

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

师者风范|项艳:不忘初心 潜心育人.安徽农业大学.2024-11-01

项艳.安徽农业大学.2024-11-02

河南工人日报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