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弗兰基谢克·帕拉茨基

弗兰基谢克·帕拉茨基František Palacký(1798—1876) 捷克历史学家,资产阶级自由派领袖。

生平

生于新教徒家庭。年青时曾做过私人教师。受过良好的教育。中年起积极参加政治活动,在捷克和奥地利资产阶级中有较大的影响。1848年当选为奥地利帝国议会议员。同年,充任斯拉夫人代表大会主席。但他站在亲奥的立场上,主张维持奥地利帝国的完整,在帝国内实现捷克民族自治,不赞成1848年6月布拉格人民反对哈布斯堡王朝的民族起义。1852年因其要求实现联邦的理想破灭,遂引退。1860年和1861年重又成为奥地利帝国终身参议员,并为捷克民族党领袖。1867年曾出席莫斯科的泛斯拉夫主义者大会。晚年主要从事捷克民族史的研究。有《波希米亚民族史》等著作 。他的名字命名了布拉格伏尔塔瓦河边的一个广场,那里可以自由示威集会而无需申报,他的塑像也立在那里。

贡献

奥地利帝国的社会环境下,历史学家帕拉斯基,查阅了丰富的资料,写了一本有关捷克历史的书,包括当今捷克西部波希米亚地区和东部摩拉维亚地区的历史,这本书也成为历史界的权威著作。书的出版有些曲折,因为帝国为了维护统治,不能允许出现不利于政权的言论,审查制度很严格,那么,从1526年以后的历史,在当时属于“当朝”史,集权帝国里,当朝历史是最难做的,说错了话,写错了字,都会被扣上“反动”的罪名,帕拉斯基承认了“不得不撒谎”。此前的历史阶段,他感觉没有那么大的负担,可以完全放松地依照能够搜集到的资料来编撰,唯一需要有点注意的是,他本人从感情上是民族主义且信仰新教的,所以,对于胡斯运动的态度,需要恪尽一个学问家的守则,尽量避免一边倒的赞扬。尽管如此,这部分还是没有通过上面的审查,因为和宗教主旋律不和谐,有影响人们对天主教信仰的危险,只好被迫删节改编了很多段落,才得以出版。不过,后来的革命风潮令奥地利帝国在1848年一度开放出版业禁区,取消审查制度,帕拉斯基的书得以按照本来面目再版。

说实话,哈布斯堡家族后期的统治整体上算是比较开明的,他们大概认为国泰民安,是上下一致的希望,不妨抓住这点一致性来进行作为,让被统治者尽量满意一点,好继续维持帝国状态。但是再开明的集权政府,仍然是专制当前,特别是当他们感到危险的时候,施舍给民众的宽容就随时可以像口袋一样再次收紧,他们也许认为收紧,就可以压服反对的声音;而他们并不想正视这样的事实,通过压服带来的社会沉默,事实上蕴藏着更大的危险。当然了,从另一方面说,宽容和开明倒也并不意味着集权政府就可以避免社会的变化,因为人们的追求不止于得到上级给的自由,不管统治者怎么做,下一步都在所难免。开明、宽容地及时施行渐变政策的好处呢,从欧洲实行了君主立宪国家的经验来看,只不过是为将来留条后路作准备,从这点意义上算是聪明的选择。但这种适时地居安思危的做法,需要足够的勇气,否则在一定时期内难免背上“数典忘祖”的骂名。

这个时候的奥地利帝国,眼前的形势似乎还好,并没有面临强烈的要求君主立宪的呼声。帝国内部民族太多,民族自治的诉求始终挡在对皇帝革命的前沿,只有民族问题先解决好,民主政治问题才能解决好。

帕拉斯基推动建立了很多捷克民族运动组织,根据哈布斯堡统治地区的状况,几百年来德意志人和斯拉夫人,诸侯林立,矛盾丛生,他提出了实行联邦制的政治构想,成立包括南德、斯拉夫地区一共8个自治政府,这样可以稳固奥地利斯拉夫帝国,而且维护斯拉夫人的权益,他设想中的自治政府之一就是捷克王国,版图包括波希米亚、摩拉维亚和西里西亚,和现今的捷克版图差不多。当时奥地利权力中央也有人提过“大奥地利合众国”的设想,所以,帕拉斯基一度被邀请进入政府当部长。但理想化的向现代社会平稳迈进的蓝图,最终没能实现,而且从1850年代起,奥地利帝国真的再次收紧了口袋,他们限制帕拉斯基的公共活动,时不时由秘密警察对他盯梢,只留给他进行历史学术研究的自由。

奥地利皇室不会真的实施“合众国”设想的,这对于当时的他们来说,太超前了,他们还不认为专制帝国真的已经大势已去死到临头。但对于斯拉夫人要争取权益的问题怎么解决呢?这就看实力了,奥地利帝国里斯拉夫人的势力分散而且有限,政府可以各个击破分别搞定,但是匈牙利这一块势力却不敢小觑,所以,1867年的结果是奥匈帝国出炉,匈牙利的地位明确地高过了其他属地。这段时间的故事,我们最早是从那个可以向往帝国奢华加爱情浪漫的电影里知道的,弗朗茨·约瑟夫一世皇帝一边忙着和茜茜公主搞恋爱,一边忙着应付四面楚歌焦头烂额的局面。后来,得到做奥匈帝国议员的邀请,帕拉斯基拒绝了,坚持留在布拉格。为了纪念他曾对捷克民族寻求独立的努力和贡献,人们决定把帕拉斯基印在1000克朗纸币上,

参考资料

河南工人日报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