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印度绘画

印度绘画在其历史中围绕宗教神祇及国王间发展。印度艺术是印度次大陆中不同艺术学派的一个总称。印度绘画的种类十分广泛,例如有埃洛拉石窟的大型湿壁画、错综复杂的莫卧儿微型画、坦贾武尔学派的金属装饰画。犍陀罗(Gandhar)至塔克西拉(Taxila)的绘画受到西方伊朗艺术的影响。而有东方特色的绘画则在那烂陀艺术学派附近发展。那些作品大部分都受到印度神话的不同场景所启发。

史前岩石壁画

印度绘画的历史可追溯至史前时期的岩刻,最早的绘画发现地点位于比莫贝特卡石窟,部分年代可以追溯至前5500年。这些岩石壁画在几千年间直到7世纪不断有壁画完成,其中阿旖陀石窟中的印度绘画尤为突出,它们主要由矿物中提炼出来的红色及橙色颜料组成。马哈拉施特拉邦邦的阿旖陀石窟是前2世纪的石切建筑,收藏了被认为在佛教宗教艺术上及通用图像艺术上均可被称为杰作的绘画及雕刻。

历史发展

六支法则

在前1世纪,印度的绘画发展出谢丹伽(sadanga)或"六支",这是印度传统绘画的六种法则。3世纪哲学家伐蹉衍那(Vātsyāyana)的著作《欲经》中在13世纪加入的一条注释列举了这六种法则:形别(Rupabheda),对于对象外形的认知;诸量(Pramanam),对于对象的大小及结构有正确的认识;情(Bhava),对于对象外形的感觉;美(Lavanya Yojanam),加入优雅及艺术性的表现方法去表达对象;似(Sadrisyam),与对象的相似性;笔墨(Varnikabhanga),以艺术性的手法使用颜色及画笔。这些原则被后期出现的佛教绘画所采用,并成为印度画家作品的基本元素。

中世纪

中世纪的印度绘画受到伊朗艺术的影响,开始发生重大转变,并出现了不同的学派。德干小型画画派(Deccan School of Miniature Painting)受到波斯及土耳其影响并溶合了当地元素而成,名作有胡塞因·沙黑手稿(Husayan Shahi Manuscript)、拉迦玛拉(Ragamala)等。冈格拉画派(Kangra School)由拉杰普特人(Rajput)提倡的帕哈里绘画(Pahari painting)画派,并成为帕哈里绘画的发展中心,以黑天与罗陀(Radha)的传说为最著名主题。此外,莫卧儿帝国画派(Mughal)和拉杰普特画派(Rajput)也在这一时期发展。中世纪后期则由有"印度写实画之父"之称的拉加·拉维·维马(Raja Ravi Verma)所主导。

现代

20世纪的现代印度绘画受到欧洲的影响,出现了孟加拉画派。这一时期的印度绘画特色为表现出高度的个人主义,涌现了众多人才,包括加入了中国及日本风格的阿巴宁德罗纳特·泰戈尔(Abanindranath Tagore),以及其他多才多艺的有名画家如罗宾德拉纳德‧泰戈尔(Rabindranath Tagore)、难陀婆薮(Nandalal Bose)、贾米尼·罗(Jamini Roy)等。

参考资料

河南工人日报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