匙唇兰属(学名:Schoenorchis),又名羞花兰属,是兰科下的一个属,为附生草本植物。该属约有24种,主要分布于亚洲热带地区,包括澳大利亚和太平洋岛屿。在中国,主要有三种:匙唇兰,圆叶匙唇兰和台湾匙唇兰。
形态特征
匙唇兰属植物的茎短或伸长,细圆柱形,下垂或斜立,有时分枝,具数至多个节。叶肉质,扁平而狭长或对折呈半圆柱形或中下部呈“V”字形,先端钝或锐尖,2浅裂或不裂,基部具关节和抱茎的叶鞘。总状花序或复总状花序下弯,具许多小花;花肉质,不甚开展,萼片近相似,花瓣比萼片小;唇瓣厚肉质,牢固地贴生于蕊柱基部,比花瓣长,基部具圆筒形或椭圆状长圆筒形的距,3裂;侧裂片直立,上缘平截;中裂片较大,常呈匙形;距大,通常与子房平行;蕊柱粗短,两侧具伸展的翅,无蕊柱足;柱头位于蕊柱基部;蕊喙2裂;药帽半球形,前端伸长并且向上翘;花粉团蜡质,近球形,4个,每不等大的2组成一对;粘盘柄狭长,着生于粘盘中部,粘盘比粘盘柄宽而大。
下级分类与介绍
匙唇兰
匙唇兰 Schoenorchis gemmata (Lindl.) J. J. Smith。匙唇兰的茎质地稍硬,下垂,通常弧曲状下弯,稍扁圆柱形,长5-20厘米,粗5-8毫米,不分枝,节间长7-15毫米,被宿存的叶鞘。叶扁平,伸展,对折呈狭镰刀状或半圆柱状向外下弯,长4-13厘米,宽5-13 (-17) 毫米,先端钝并且2-3小裂,基部具紧抱于茎的鞘;复总状花序从叶腋发出,比叶长或多少等长,密生许多小花;花序柄和具肋棱的花序轴紫褐色,纤细;花苞片小,卵状三角形,长约1毫米,先端急尖;花梗和子房紫红色,长3毫米,子房膨大,较长;花不甚开展;中萼片紫红色,卵形,长1.5-2.2毫米,宽1-1.2毫米,先端钝,具1条脉;侧萼片紫红色,近唇瓣的一侧边缘白色,稍斜卵形,长2-2.5毫米,宽1.1-1.4毫米,先端钝,在背面中肋稍隆起呈彩云阁状;花瓣紫红色,倒卵状楔形,长1.1-1.5毫米,宽约1毫米,先端截形而其中央凹缺,具1条脉;唇瓣匙形,3裂;侧裂片紫红色,直立,半卵形,长1.5毫米,宽约1毫米;中裂片白色,厚肉质,匙形,向前伸展,长2-2.5毫米,宽1.7-2.1毫米,先端钝,基部具短爪;距紫红色,与子房平行,圆锥形,长约2毫米,粗1.5毫米,末端钝;距口前方具1个肉质舌状物伸入距内;蕊柱黄褐色,长约0.8毫米;蕊喙2裂,其裂片很短小,先端钝;药帽黄褐色,前端伸长为先端钝并且向上翘起的三角形。蒴果近卵形,长约6毫米,粗3毫米。花期3-6月,果期4-7月。产福建省南部(南靖县)、香港特别行政区、海南省(万宁市、陵水、三亚市、安定、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县、桂平市、凌云县)、云南省(屏边苗族自治县、蒙自市、金平、西畴县、勐腊县、勐海县、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一带)和西藏自治区东南部。生于海拔250-2000米的山地林中树干上。分布于尼泊尔、锡金王国、印度东北部、缅甸、泰国、老挝、越南。本种的叶形和花的颜色有变化,分布于云南西北部的植物,其叶为半圆柱状,其他地区的为扁平的,在同一地区花的颜色也稍有变化,然而它们的花在形状、结构上完全一致。
圆叶匙唇兰
圆叶匙唇兰 Schoenorchis tixieri (Guillaum.) Seidenf。植株矮小症,高1-3厘米。茎很短,不明显,密被覆瓦状叶鞘所包。叶质地厚,表面黑绿色,具皱纹,扁平,长圆形或椭圆形,长1-2厘米,宽6-9毫米,先端钝并且不等侧2裂,基部具彼此套迭的鞘。总状花序从叶腋中发出,约等长于叶,下垂,密集许多小花;花序轴肉质,具肋棱;花苞片黄绿色,披针形,长1.5-2.5毫米,向先端急尖;花梗和子房紫褐色,长4-5毫米,子房较粗,弧曲;花稍肉质,不甚伸展,萼片洋红色;中萼片卵形,长2.5毫米,宽1.5毫米,先端钝;侧萼片斜倒卵形,长、宽均为2.5毫米,先端钝,背面中肋多少彩云阁状隆起;花瓣中部以下白色,上部洋红色,卵形,长2毫米,宽1.2毫米,先端钝;唇瓣3裂,分前后两部分;后部为侧裂片,直立,较大,半圆形,长2毫米,宽2毫米,与中裂片连接处具1个近球形的胼体;前部为中裂片,厚肉质,翘起,长约2毫米,上面中央隆起呈圆锥形,基部具可动的关节;距囊状,长约3毫米,基部上方弯曲,末端指向前;蕊柱黄色,粗短,长约1毫米;蕊喙很小,尖齿状,长约0.4毫米;药帽黄色,前端伸长并且翘起,先端近截形带3个尖齿;粘盘柄扁平,着生于粘盘中部,长约1毫米,宽0.3毫米;粘盘鳞片状,长2毫米,宽0.5毫米,两端锐尖。产云南省南部(景洪市)。生于海拔980米的山地林缘树干上。分布于越南。本种酷似 Schoenorchis fragrans (Par. et Rchb. f.) Seidenf., 主要区别在于药帽前缘先端具3个齿。
台湾匙唇兰
台湾匙唇兰 Schoenorchis venoverbeghii Ames。茎长达15厘米,节间长约5毫米。叶二列互生,扁平,狭长圆形或狭倒披针形,长5-6厘米,宽7毫米,先端钝或不等侧2裂,基部楔形并且具1个关节和鞘。花序出自叶腋,长6-7厘米,具分枝,密生许多小花;花苞片很小,三角形,长3毫米;花梗和子房圆柱形,长2毫米;花白色,不甚开展;中萼片椭圆形,长2-2.3毫米,宽1-1.2毫米,先端圆形;侧萼片斜卵形,长2.3-2.5毫米,宽1.2-1.5毫米,先端稍钝;花瓣倒卵形或椭圆形,长2毫米,宽0.9-1毫米,先端圆形;唇瓣肉质,匙形,长约2.5毫米,宽约1.3毫米,3裂;侧裂片直立,近半圆形;中裂片较厚,近倒圆锥形;距近椭圆状,长1.3毫米,在距口的前壁具1个舌状附属物;蕊柱长0.6毫米。花期3-5月。
产台湾(台北市、台东县)。生于海拔约1000米的山地林中。也分布于菲律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