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木画,又称软木雕、木画。中国传统民间雕刻工艺品。主要产于福建福州。它是一种“雕”“画”结合的手工艺品。色调纯朴,刻工精细,形象逼真,善于再现中国古代亭台楼阁,园林景色,使人观后如身临其境。运用浮雕、圆雕、透雕等技法,精雕细镂成花草树木、亭台楼阁、栈桥船舫和人物,再用木通作成白鹤、孔雀、麋鹿等鸟兽,根据画面设计,粘在衬纸上,配制成立体、半立体的木画,装在玻璃框里,就成了独具一格的艺术品。
2008年6月7日,软木画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遗产编号为Ⅶ-90。 2018年5月15日,软木画入选第一批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 2019年11月,软木画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 2023年10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福州西园软木画协会获得“软木画”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历史源流
起源
福州软木画问世于21世纪初,发源于福州东郊西园村。相传在辛亥革命后的1913年,有人从德国带回一帧类似“木画”的作品。当地民间雕刻艺人陈春润、吴启棋、郑立溪等深受启发,遂在福建工艺传习所工读时,用从西班牙、葡萄牙及阿拉伯进口的栓皮栎树木栓层作主要原料,把这种质地轻松、富有弹性且纹理细润的软木切削成薄片,运用我国各种传统雕刻技法,以刀代笔,用手工加以精雕巧镂,制成纹理纤细的复杂画面,并利用画框内有限的空间,使景物的形象立体化,安排上具有鲜明民族风格的各种亭台楼阁等。
辉煌时期
福州软木画起源于1914年。当时,福建省巡按使许世英从德国带回一幅简单的风景画片(类似圣诞节贺片),交给福州工艺传习所的雕刻师傅陈春润(外号“牛仔师”)研究仿制。陈春润与木雕艺人吴启棋、郑立溪等研究,发现该画片所用的材料,与“软木”。相似,遂找来软木,以利刀切成薄片,切刻出细小的树木、花草、亭台等零件,粘贴在衬纸上,做成简单的贺年片。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向平面多层(半浮雕)改进,参照宋代山水画形式,制作成为玻璃镜框的软木画挂件,丰富了软木画的表现形式。
1931年,吴启棋在福州市城内总督后(今省府路)开设“启棋木画店”,其弟吴启煊在城内斗中街开设木画店,吴启棋的学徒陈康、陈树荣、陈树德等。也在城内、仓山区等处开设木画店,福州木画得到进一步发展。20世纪30年代后期,吴启棋受西湖风景照片启发,创作了不少以名胜风景为内容的木画作品;他的徒弟陈康、魏良栋等也以各地园林名胜作木画,同时销往港澳、东南亚等地,深受侨胞、外商赏识,福州软木画从此打入国际市场。至40年代,福州西园村、岳峰乡等地从事软木画生产的人员,发展到一百多人。
新中国成立之后,吴启棋家族中的18人,于1953年成立合作社,1958年又发展成福州木画厂,从业人员也不断增多。1956年,吴启棋的高徒陈锟、陈庄等,应用圆雕、透雕技法,创新了立体的软木画《天安门》作品,开拓了软木画创作新领域。1957年,吴启棋和陈锟创作的《天安门》《万寿山》《颐和园》等作品,参加首届全国工艺美术艺人代表大会的作品展。1959年,软木画作品《福州西湖》作为室内装饰品进入人民大会堂福建厅,奠定了软木画由民间工艺向高层次艺术品发展的基础。
日渐衰落
80年代末,外贸遇冷订单锐减。1988年仅福州木画厂的出口额就突破500万元大关,可1990年,出口额却跌至20多万元。由于大量劳动力进入软木画行业,许多偷工减料、做工低劣的次品也混入外贸出口的队伍,给整个行业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
90年代中期,国企改制的风潮刮进繁荣一时的福州工艺木画厂。大师封刀,人员下岗,直至1999年工厂倒闭。
振兴之路
2022年3月16日,为促进福州市传统工艺美术(软木画、脱胎漆器、寿山石雕)传承、保护和发展,制定若干措施。
制作方法
软木画技法虽源于木雕工艺,主材选料、制作工具、生产流程与艺术效果却截然不同。软木画技法内涵是追求“工艺画艺术”,其制作工艺所汲取的写生、透视、古代建筑、山水园林等中国传统文化更是长期审美与文化积累的体现。运刀如运笔,美景刀下出。将软木画制作工具刻刀比作绘画的画笔虽是比喻说法,却形象道出了软木画技法的突出特征。
软木画对主材料软木的选择十分严格,主要采用由葡萄牙等国家进口的栓皮栎木树的栓皮层,因为它的材质细密柔软、富有弹性,有不透气、不透水、不易燃、抗腐蚀、耐磨等优点,且表面有细密的天然纹样和针孔大小不等肌理,比较适合切削成薄片状材料进行造型刻画。
软木画制作流程精细繁杂,总共需要几十道工序,但总体可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造型设计,明确作品的型制是平面挂框还是立体屏风或案头摆件,并清楚标识作品的具体尺寸。
第二阶段是绘图定稿,严谨准确地描绘作品画面的所有造型,包括标明透视空间层次,以及画面题款文字、印章图形的字体、位置等。
第三阶段是制作零部件,选择合适的软木和天麻子等主辅材料,制作出全部的作品零配件。
第四阶段是布景组装,这是流程的关键阶段,要求严格按照定稿设计图将零部件一一组装完成。
第五阶段是配框包装,为作品配好外框和外包装,整个作品制作完成。
传承人物
参考资料:
文化特征
艺术特点
栓皮软木画的特点是雕画结合、质地轻软、纹样细密、色泽柔和、色调占雅淳朴、形象逼真,画面犹如宋人笔意,意境深邃,清奇可爱,具有“丛山数百里,尽在一框中”的艺术效果。最适宜于表现花卉毛、亭台楼榭及名山巨川等园林风景和名胜古迹,如《颐和园》《苏州虎丘》《桂林山水》《武夷春色》等。
作品种类
软木画品种繁多,有各种样式的屏风、挂屏、大摆件、小摆件,以及与实用结合的产品、旅游纪念品等多达二三百种规格,四五百个花色品种。新中国成立后,福州市软木画已由过去的单面浮雕发展到彩石雕刻和双面雕,并与漆器工艺相结合,创作出各种透屏、挂框、挂联、围屏、屏风等作品。
题材作品
软木画雕画结合,色调纯朴典雅,具有工艺精细、景致逼真等特点,适宜于表现山水风景、亭台楼阁、园林建筑。 代表作品有《武夷风光》《福州西湖》《鹭岛风光》《泉州东西塔》《土楼奇观》等。
传承保护
传承价值
软木画源于自然,画面中时见宋人笔意,场景生动逼真,意境高古深远,风格清隽秀雅,呈示出“丛山数百里,尽在一框”的艺术境界,被誉为“无声的诗,立体的画”。
保护措施
自2008年6月软木画被选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以后,软木画晋安区人民政府和社会各界致力振兴福州西园软木画产业:一是设立民族民间文化保护专项资金,加紧申报软木画原产地产品专利和注册软木画商标,筹建“中国软木画艺术馆”,馆内设历史资料展示厅、作品展示厅等,已完成选址、立项等前期筹备工作;二是创办软木画创作中心,通过名老艺人的传、帮、带,抓紧培养新人,确保艺术传承后继有人;三是注重技术创新和宣传包装,定期举办“软木画精品展”等展示推介活动,努力将其打造成福州市的一大文化旅游品牌。
2023年10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福州西园软木画协会获得“软木画”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社会影响
2019年4月14日,由福建民俗博物馆与福建省少年儿童图书馆联合举办的“小手传承民俗·匠心润养童心”——少儿民俗手工艺体验系列活动在福州举行。
2019年9月3日,展示中国福州传统文化及城市发展新风采的“榕情四海”系列活动在比利时第二大城市安特卫普举行,非物质文化传承人在比利时安特卫普现场制作软木画。
参考资料
软木画.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2025-05-01
非遗里的闽人智慧丨缩龙成寸的福州软木画.福州新闻网.2025-05-01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软木画.华夏经纬网.2025-05-01
国务院关于公布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扩展项目名录的通知(国发〔2008〕19号).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2025-05-01
文化和旅游部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发布第一批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的通知(2018).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2025-05-01
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关于公布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的通知.中国政府网.2025-05-01
文化和旅游部关于公布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的公告.非物质文化遗产司.2025-05-01
福州软木画.福州市人民政府.2025-05-01
福州软木画.福州软木画.2025-05-01
福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福州市促进传统工艺美术保护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福州市人民政府.2025-05-01
【资讯】闽都工艺三宝 | 软木画:无声的诗,立体的画.福州市博物馆.2025-05-01
匠心润养童心 福建少儿体验软木画制作.中国新闻网.2025-05-01
“榕情四海”福州文化经贸推介活动在比利时举行.中国政府网.2025-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