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华灵,华东师范大学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青年研究员。
华东师范大学西方思想史硕士,复旦大学政治学博士,曾任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心访问学者,哥伦比亚大学历史系访问学者。
研究方向为西方政治思想史、西方政治哲学、知识社会学与当代中国政治。
人物经历
马华灵,1982年生于浙江临海,复旦大学政治学博士(2016年),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硕士(2010年),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学士(2005年),现任教于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曾任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心访问学者、哥伦比亚大学历史系访问学者、华东师范大学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青年研究员,主要学术兴趣是西方政治思想史。
社会兼职
2018年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欧诺弥亚译丛”编委
2017年中国法制出版社“法哲学与政治哲学文丛”联合主编
2016年华东师范大学政治哲学工作坊联合创办人
2016年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宪法与国家治理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学术活动
2010年1月7日,复旦大学文科科研处和复旦大学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以下称“高研院”)联合主办的“通业青年讲坛” ,当时还是硕士研究生的马华灵就已经受邀担任主讲嘉宾。
2014年9月27日,参加在上海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召开的“礼法秩序与中国传统国家治理研讨会” 。
2015年11月27-29日在重庆大学召开“第三届全国西洋古典学年会”,马华灵参会。
2016年10月14日,华东师范大学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政治哲学工作坊主讲人。
2017年5月4日,马华灵在思勉午餐沙龙第108期上做了一场主题为“什么是自由”的报告。
2017年8月18日,马华灵在商务印书馆上海书展与学者吴彦、葛四友、姚远、刘振宇进行对谈。
2017年9月6日,根据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公布的年度予以立项资助的课题名单,马华灵的研究课题“施特劳斯的西方自由主义批判研究”得以立项资助。
2017年12月22日,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摆脱秦制:走向共和的内在理由"青年学术沙龙评议人。
2018年10月17日下午,在华东师范大学闵行校区人文沙龙,哲学系举办了校庆学术系列报告暨哲学系青年学术沙龙讲座,马华灵出席。
2019年3月20日,上海外国语大学松江校区图文信息中心西厅,思索讲坛“民粹主义的幽灵”主讲人。
学术成果
学术论文
马华灵:《现代性危机的两幅肖像--伯林与施特劳斯之争》,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2010届硕士学位论文。
马华灵:《古代自由主义的复兴:施特劳斯的古典政治哲学》,载《西方“政治正确”的反思》(《知识分子论丛》第15辑),南京市:江苏人民出版社,2018年,第351—382页。
马华灵:《普遍主义与绝对主义:伯林与施特劳斯的思想纷争》,载《学术月刊》2017年第8期,第111—123页。
马华灵:《被误读的与被误解的:中国语境中的伯林》,载《天府新论》2017年第2期,第142—150页。
马华灵:《伯林致雅法书信——从伯林的未刊书信说起》,载《读书》2017年第3期,第73—82页。
马华灵:《从绅士到知识分子:清末民初乡村社会中的权威变迁》,载《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2期,第123—132页。
马华灵:《多元主义与相对主义:伯林与施特劳斯的思想争论》,载《学术月刊》2014年第2期,第32—40页。
公共写作
马华灵:《语言中的政治与政治中的语言》,载《语言战略研究》2017年第6期,第10—11页。
马华灵:《柏拉图祭坛的复归》,载上海市《东方早报》2005年 8月28日。
马华灵:《让靴子高于头脑,让黄金抵达草料》,载上海《东方早报》2005年4月19日。
马华灵:《烙痕》,载《第二届全国大学生樱花诗赛获奖作品集》,武汉市:长江文艺出版社,2005年,第172—174页。(获第二届全国大学生樱花诗歌邀请赛创作组优胜奖)
马华灵:《在诅咒与失望之间》,载《中间》2003年11月,第89—90页。
参考资料
马华灵.华东师范大学.2021-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