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音十九纽
黄侃先生在其研究上古音的过程中,提出了“古音十九纽”的理论,这一理论包括了“古无轻唇”、“古无舌上”以及“娘日二纽归泥”的观点。
创作背景
黄侃在阅读陈澧的《切韵考》后,发现其中对于今字母照、穿数纽的描述存在错误。经过深入分析,他认为这些错误源于对古代声音的研究不足。通过结合音理和历史文献中的通用词,他的结论与现有知识完全一致,最终确定了十九个音节。起初,他的老师并不认同这一说法,但在后来逐渐接受了它。黄侃的老师在自己的著作《菿汉微言》中也改变了原有的看法,转而支持黄侃的观点。在这套理论中,庄组被归入了精系,形成了所谓的“精庄归一”论。黄侃还提出,《广韵》中的四十一声纽实际上可以追溯至上古时期,因此被称为“古本声”,而其对应的韵部也被认为是古本韵。他据此提出了“古本声配古本韵”和“古本韵配古本声”的理论。
参考资料
黄侃的古音学:古本声十九纽和古本韵二十八部.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2024-11-01
切韵考.豆瓣读书.2024-11-01
“精庄归一”的证明——兼论“相同条件下音变必相同”西方历史语言学原则.语音字典.2024-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