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南后街花灯

福州南后街的花灯历史可以追溯到宋代,其繁荣时期主要集中在明清两代。这些花灯不仅具有观赏价值,还承载着祈求好运和增加喜庆气氛的功能,因此深受当地居民喜爱并流传至今。2008年底,南后街因其独特的花灯文化被授予“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称号。

历史背景

南后街的花灯起源于宋代,到了明清时期达到了鼎盛状态。据宋代文献《武林旧事》记载,福州市的花灯以其精湛的制作技艺和耀眼的外观,在京城展览中被评为上品。当时的花灯制作技术在全国范围内享有盛誉,尤其是福州的花灯更是远超其他地区。这种高水平的制灯工艺使得福州花灯成为了中国传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化传说

南后街的花灯文化有着丰富的历史故事。例如,北宋时期,官府曾强制要求市民在元宵节捐赠花灯,这引起了南后街郎官巷学者陈烈的强烈不满。他通过一首诗表达了对政府行为的批评,这首诗后来被记录在《三山志》中,成为了一段广为流传的历史佳话。

习俗

福州市自古以来就有赠送花灯的传统,因为“灯”与“丁”在福州方言中发音相似,所以送灯意味着“添丁”。南后街作为春节花灯的主要集散地,曾经有许多专门制作花灯的店铺。这些店铺大多由家族世代相传,除了春节期间销售花灯外,他们还会制作各种用途的灯具。花灯的种类繁多,包括传统的西瓜灯、莲花灯等,以及现代的“飞机灯”。

现状与发展

尽管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花灯一度被认为是封建主义的象征而遭到禁止,但在改革开放后,随着社会文化的逐渐开放,花灯文化得以复兴。2007年,福州市鼓楼区举办了一场名为“南后街元宵灯会”的活动,吸引了众多观众。次年,鼓楼区政府继续主办了第二届灯会,并实施了一系列保护措施,鼓励花灯艺人的传承和发展。这些努力最终促成了南后街花灯文化的再度辉煌。

参考资料

福州南后街花灯:传统技艺面临断代危险.网易新闻.2024-11-08

庭院夏趣·花灯制作 | “福州灯王”手把手教你制作南后街传统花灯.搜狐网.2024-11-08

年味里的非遗丨感受福州民间“灯文化”.网易.2024-11-08

河南工人日报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