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谷山丰

谷山丰(谷山豊,Taniyama Yutaka)(1927年11月12日—1958年11月17日),日本数学家,出生于埼玉县骑西町(现加须市)。他和志村五郎共同提出的谷山-志村猜想,后被英国数学家安德鲁·怀尔斯等人用来解决世纪难题“费马大定理”。

谷山丰在结婚前夕于东京池袋的住所中自杀身亡。一个月后,他的未婚妻铃木美佐子,在留下遗书后不久,也追随爱人而自杀了。隔年(1959年)的1月25日,谷山与铃木公司两家为两人举办了冥婚仪式。

人物经历

谷山丰1927年11月12日出生于埼玉县骑西町(现加须市),毕业于东京大学数学系,后在东京大学担任助教与讲师。

1954年谷山丰与志村五郎相遇,他们与一些志同道合的年轻人组织了一个数学讨论班,一起学习数学。因为当时日本和西方的隔离,这些年轻人在讨论班上时常讨论一些在欧美已经过时的课题。有一个特别冷僻的题目让谷山和志村非常着迷,那就是模形式(modular form)。谷山丰首先在模形式上做了一些研究工作,发现一些模形式与某些椭圆曲线之间存在一些朦朦胧胧的相似性,这两个来自不同数学领域的概念似乎存在同一套“数学基因”。1955年9月,国际数学大会在东京召开,时年28岁的谷山丰向大会提交了一份报告,他在报告中提出,模形式和椭圆曲线方程之间存在一种奇怪的联系。由于谷山丰发现的联系很模糊,而且缺乏完整的数学证明,再加上他只有本科学历、并不是成名的数学家,所以在当时,这个想法并没有受到重视。

志村五郎与谷山丰合作,希望能找到更多的证据来证明这种联系是真实存在的。但到了1957年,志村五郎作为日本数学家代表参加了国际数学家大会并做了报告,随后应邀去美国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做访问学者一年,他与谷山丰的合作暂时中止。

留下谜题

1958年11月17日的清晨,刚刚订婚的谷山丰在日本东京的一间单身公寓里自杀了。那天早上,公寓的管理员发现谷山丰死在房间里。桌上放着一份纸条,那是他的遗书:

“到昨天我还没确定要自杀。但一些朋友可能注意到我近来身心疲惫。此间缘由我也不明白。但这绝对不是因为某件特定的事和物。也许我只是对未来没有信心……我真心希望这件事不会给人的将来造成阴影。不管怎样说,我无法否认我抛弃了你们,但请原谅我按我自己的意愿去做……”

这已经成为数学史上一个亘古难解的谜——谷山丰为什么要自杀。

人物影响

谷山丰自杀以后,志村五郎再接再厉,找到了更多的论据,终于完整提出了“谷山志村猜想”:有理数域上的椭圆曲线都是模曲线。

到了1985年,德国数学家格哈德·弗雷(Gerhard Frey)指出了“谷山-志村猜想”和费马大定理之间的存在某种关系;1986年,美国数学家肯尼斯·里贝特(Kenneth Ribet)肯定了弗雷的说法,数学界开始形成一个重要的共识:只要证明“谷山-志村猜想”,那么费马大定理就会成为一个推论自动成立。

在这种情况下,数学家安德鲁·怀尔斯(Andrew Wiles)开始专攻“谷山-志村猜想”。到了1993年的6月21日,在英国剑桥大学牛顿数学研究所,怀尔斯正式宣布“谷山-志村猜想”是成立的,这也相当于证明了费马大定理

怀尔斯的证明马上被检验出有少许的瑕,于是怀尔斯与他的学生又花了十四个月的时间再加以修正。1994年9月19日他们终于交出完整无瑕的解答,费马大定理终得证明。

参考资料

只有本科学历的传奇数学家去世了:他打开了通往费马大定理的大门.环球科学.2024-09-13

河南工人日报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