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贺坡光

原名梅生,又名少茹,清宣统二年(1910年)出生于丹阳城宗巷贺家大院,排行为三。民国23年4月参加中国社会主义者联盟(次年10月改称中国社会科学者联盟,简称“社盟”),从事工人教育联盟活动。贺在“社联”工作时,被称之为“拼命三郎”。

基本介绍

贺坡光(1910-1956) 原名梅生,又名少茹,清宣统二年(1910年)出生于丹阳城宗巷贺家大院,排行为三。童年就学于正则附小,民国12年(1923年)转学丹阳县立师范,民国14年,在上海浦东新区某丝织厂当学徒,次年加入中国国民党,后曾一度在浦东任小学教员,又在浦东五区党部任事,并在新法洗染业工会和装卸工会担任书记工作,是上海早期工人运动的积极分子。

民国23年(1934年)初,与华克之、孙凤鸣张玉华四人志同道合,义结兄弟,矢志除奸,密谋刺杀蒋介石。是年11月,成立“南京晨光通讯社”,贺坡光为采访主任。通讯社凭藉持论公正,作风敏捷的新闻作风,不久就得到社会的承认和同行的赞誉,在对外的公开场合以“小中央社”自居。在四人中,孙凤鸣是唯一的军人出身,又是刺蒋最坚决的拥护者,他曾在“一·二八”淞沪事变时担任十九路军排长,有一手绝好的枪法,且粗通文字。经《晨光通讯社》四人商讨决定:由贺坡光负责,在很短的时间里把孙凤鸣培养成“无冕之王”。孙凤鸣在贺坡光的耐心指导和实践下,得以胜任。

民国25年(1935年)11月1日,中国国民党四届六中全会在南京正式召开。晨光通讯社华克之和张玉华已在10月28日晚先后撤离,贺坡光为孙凤鸣领取出席这次大会的记者出入证,连日来到国民党中宣部新闻事业处找人,直到当天上午8点钟左右才领到晨光通讯社记者孙凤鸣的记者出入证,号码为“第六十三号”。贺坡光立即将这份出入证交给了孙凤鸣,并把他送到国民党中央党部。随即又赶回晨光通讯社,在门口电线杆上张贴房屋招租告示后,匆匆撤离了南京。9时30分,孙凤鸣在大会上没有看到蒋介石出来,当即改变了主意,将三颗充满仇恨的子弹射向了另一个大卖国贼汪精卫。汪被刺的消息传开以后,南京满城风雨,舆论哗然,蒋介石对此十分恼火,找来中统徐恩曾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戴笠等严加训斥,责令限期破案,并授意务必把晨光通讯社的全部人员一网打尽。

两天后,贺坡光得知孙凤鸣刺汪而牺牲的消息,十分悲痛。他冒着生命危险从镇江市赶回丹阳市,准备与年迈的母亲去延陵的塘东村亲戚家躲避。

在上海,中统侦骑倾巢而出,陆续逮捕了曾与贺坡光有过来往的人共二百余人,11月5日,在特务的跟踪下,贺坡光在丹阳和丹徒区间的宝堰镇被特务所包围,后终被捕。在狱中,中统特务对他采用了种种酷刑,贺坡光坚强不屈,怒目相对。民国25年(1936年)4月19日,当局故意回避案件反蒋抗日的政治性质,颠倒是非,混淆黑白,把“刺汪”案作为刑事案件来处理。判处贺坡光、张玉华等三人死刑。贺坡光等人即向江苏省高等法院提出上诉。

7月,江苏省高等法院刑庭在南京开始审理,时值上海市“八·一三”战起,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全面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1月30日,贺坡光等人被押至江西南昌。民国27年(1938年)1月又被押至湖南常德。是年8月,贺坡光等人按国民政府司法部裁定,“刺汪”一案移交贵州高等法院审理。同年9月4日,又被关押在贵州第一监狱。而本案在南京审理中形成的所有卷宗已在大撤退及押解途中毁失,贵州高院已根本无法审理。民国33年(1944年)初,日寇侵扰独山县,贺坡光等移押黔西大方县(今大方县)。1945年日寇投降后,贺坡光等再度押回贵阳。

民国35年(1946年)春,经宋庆龄、黄炎培等七君子及冯玉祥等在国民参政会上呼吁后,“刺汪”案开始重新审理。民国37年(1948年)1月,原判为死刑的贺坡光等人改判为有期徒刑10年。而事实上贺坡光等人坐牢已超过12年,当局只得开释出狱。

解放后,贺坡光改名“何一民”,经中共上海市市委副书记潘汉年介绍,在上海市纺织品公司工作,来往于上海、香港特别行政区之间。工作期间,他积极肯干,曾多次受到表扬。正当党组织接受他为中国共产党员之际,因潘汉年案株连,于1955年8月6日被捕入狱。1956年1月22日,贺坡光在放风时跑步锻炼身体,执勤战士不允,以为他想越狱逃跑,竟当场开枪将他格杀,时年47岁。

1985年2月12日,上海市公安局(85)沪公预复件第13号文,为贺坡光平反昭雪。复查决定:“贺坡光同志是1934年参加中国左翼文化团体(社联)活动的老同志,以后一直从事革命活动,为党做过许多有益的工作,1955年受潘汉年同志冤案株连而错捕,此应予纠正,恢复名誉

人物评价

贺坡光在“社联”工作时被称为“拼命三郎”。他每次集会游行总会领先呼口号,散传单,视死如归地走在队伍的最前列。(丹阳市史志办评)

参考资料

近现代人物-文卫科技界.丹阳市史志办公室.2024-07-29

河南工人日报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