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忠谋,号义水人、仰德堂主人,室称忱斋,是一位著名的书法家。他是国家一级美术师和社会文化研究员,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湖北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武汉书法家协会主席和武汉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他供职于武汉市文联和武汉市群众艺术馆。瞿忠谋还是《辛亥百年·首义碑林》的策划人之一,这是一项重要的社会文化研究项目。
简介
瞿忠谋,字忠毛,笔名笑我,号义水人,室称苦砚斋。1961年12月出生于罗田县,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副研究馆员、江岸区政协委员、武汉市优秀专家,享受政府专家津贴。
经历
中国文艺家书画院研究员、文化部中国硬笔书法协会理事、中国书画家协会会员、湖北省硬笔书法家联谊会副主席、湖北省书画研究会理事(书学专业委员会委员)、湖北省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会员、湖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湖北省群众文化学会会员、武汉书法家协会副秘书长(书法交流与宣传委员会副主任)、江岸区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江岸区群众文化学会会长,《中国硬笔书法》杂志、《武汉书法家》会刊等多家编委,湖北书画艺术网首席艺术顾问。
2021年12月,任武汉书法家协会第五届主席团主席。
影响
瞿忠谋自幼酷爱书法,三十个春秋临池不辍。近二十年来着眼于二王、米芾诸碑帖的研习。其作品于传统中求新意,稳健中求灵动,洒脱率真,自然流畅,并形成自己的风格。1984年以来,他曾多次参加省市、国内、国际书展数十次,并多次荣获各类书法比赛大奖。出版、发表作品百余幅。日本东京美术馆、日本大分博物馆及图书馆、辽宁省博物馆等数百处收藏了他的书法力作。
他在从事书法创作的同时,还特别注重培养学生。1998年由他组织、辅导的书法骨干作者入选全国“群星奖”。迄今,瞿忠谋所辅导的学生累计达500多名,不少学生已活跃在社会各界。瞿忠谋在湖北堪称是一位有影响、且十分活跃的书法家,同时也是一位融组织、策划、辅导、创作能力于一体的复合型人才。
艺术特点
瞿忠谋是一位以行草书作为表现载体的书法家。在他大量的行草书作品中那单纯、明净的线条,怡静、雅洁的书法境界,几乎成了当前书坛追求大气势、大感觉、大效果为主题的“书法展厅效应”大行其道与滥觞的不和谐的“噪音”的“清凉剂”。然而,有趣的是,这种书法审美趣味上的差异并没有妨碍瞿忠谋“愉快地”加入到他们所认同的行列,这亦可认为是一个“传奇”。
因为,在瞿忠谋看来,传统书法所宏扬的严肃的艺术精神,较之它后来被阐释的社会内涵更为重要。在“新古典主义”、“流行书风”、“艺术书法”等新潮迭起的烈烈旋风中,古老的、传统的书法法则受到普遍的怀疑和嘲讽,在传统书法这片被中国文人洒落了太多的孤愤和不平的荒原上建功立业可能是一种冒险而又令人兴味无穷的选择。对一切无所作为的人来说,我们除了对“二王一系”的书法大师以传统的顶礼膜拜外,就别无出路了;而一些雄心勃勃的“革新家”们则坚信,绕过“传统”的峰峦,山那边就是一个可以自由称孤道寡的天国。事情也许正如波普尔所说,正是“这种传统、这种历史的延续性,与推翻、破坏,传统的革命一起建立和哺育了科学和艺术”(贡布里希《理与偶像》附录:波普尔《贡布里希论情境逻辑以及艺术中的时期和时尚》)。值得庆幸的是,在一个相对自由的空间,“师法传统、推陈出新”可以借鉴前人在创造相同审美类型和审美价值的秩序中所作的无数次实验,瞿忠谋在他的书法创作过程中能够发现一些意外的新的关系,并且,利用这种关系创造书法艺术的“新和谐”。
把瞿忠谋书法艺术上的形式、章法与“金石趣味”联系起来,并非毫无根据的臆测。从广义上来说,碑、帖作为书法学习取法范畴的二大体系,但并不能因此而割裂二者的关联。碑版石碣从视觉形态上已远离书法中“笔”、“书”的意味,更多的是表现一种“刀意”,而迫近现代装饰艺术中的平面布局;尤其是碑版石碣的“刀味、刀趣”与现代版画艺术的基本语汇相近。有许多观众声明,他们在瞿忠谋的书法作品中看到一丝绘画的影子。从这一角度看,瞿忠谋在书法中注入的绘画的一些因素,窃以为,他更乐于对所有的笔踪墨迹进行预先设定,只是在创作中书画间相互借鉴、影响把握着相对的“适度”。
荣誉
获国际国内各类书法展赛奖项百余次,发表、出版或被国内外美术馆、博物馆、纪念馆、陈列、图书馆收藏逾千件。曾参加在日本东京举办的第四十九回至五十七回国际文化交流,作品在日结集出版。在政府和社团与日本、澳大利亚、韩国、美国、法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外事活动中,曾多次以其书法作为馈赠礼品。
2000年在文化部主办的全国群众文化书画大展活动中荣获组织奖。
在2003年武汉市文联成立二十周年优秀书法作品评展中,以最高选票评为武汉市最受群众喜爱的书法作品(全市10人)。
2004年春节和2008年冬《瞿忠谋个人书法展》连续两次在黑龙江省美术馆成功举办。
曾在全国首届“鹤城杯”硬笔书法大赛、第八届中国艺术节“长江奖”硬笔书法大赛、全国首届“孝文化”万人书法大赛、全国“推新人”青少年书画大赛湖北赛区总决赛等数十次书法赛事中担任评委和监审委。
相关新闻
2011GLK全国车友年会拍卖会于1月16日13:20—15:00在上海举行。著名书法家瞿忠谋先生书法小品在本次拍卖会中以9000元人民币成交(作品尺寸长60cm,宽30cm,每平方尺4500元),位居本次拍卖会书画艺术类单位面积价位之首。
据本场拍卖师介绍:在本次拍卖会中瞿忠谋的书法作品经过几轮竞拍,能以远高于武汉书法市场平均价成交,一方面得益于瞿忠谋在武汉书法界的名气和书法艺术的造诣,且是我市唯一一位享受市政府专项津贴的专职书法干部;另一方面本次书写的“人生三立”的书法内容也深得竞拍者喜爱(立志以求远,立行以求功,立德以求尊,人生得此三立,则可立起事业、理想、做人的尊严,更能立起事业的成功和人生的幸福);更重要的是买主王先生喜欢瞿忠谋的这一书法风格。
艺术年表
1984年:
●策划、组织、主持举办全国著名书法家作品邀请展——《凤山书法联展》(中国中央电视台、中国青年报(第1版)等19家新闻媒体先后报道,在全国书法届引起较大反响。)
●应征为《四川青年》杂志题写刊名,并被采用。
1985年:
●先后两次应邀为国家交通部《公路交通编史研究》、《编史研究》题字。
1986年:
●应邀为《湖北日报》“农家乐”栏目题字。
1987年:
●书法作品捐赠“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该会以王震副总理、邓朴方会长名义发来感谢信。
1988年:
●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参加第49回国际文化交流,书法作品在日本京都美术馆展出,并在日结集出版,此后先后参加第51、52、53、57回国际文化交流(1988年12月7日和1991年4月7日《湖北日报》报道)。
●应邀为《青年报》“文化与生活”栏目题字。
1989年:
●书法作品及传略载入《当代中国书画家大辞典》。
1990年:
●《湖北日报》、《黄冈日报》以“新松恨不高千尺”为题介绍瞿忠谋辅导青少年学习书法的事迹。
1991年:
●书法作品被辽宁省博物馆收藏。
●应邀为《黄梅戏艺术》创刊十周年题字。
1992年:
1993年:
●《中国书法家篆刻家辞典》刊载瞿忠谋传略及书法作品,并授予“中国当代知名艺术家”称号。
1994年:
●书法作品被庐山博物馆、庐山画院收藏。
1995年:
●书法作品被新加坡神州艺术院收藏。
1996年:
●应邀为国家科委《科技商报》专刊题字。
●参与并负责1996—2003年历届“滨江之春”中国艺术节和“武汉之夏”“金秋读书节”(江岸区)活动方案的起草和实施。
1997年:
●书法作品收入《华夏艺林》丛书,参加《九七香港回归书画精英展》。
●与刘炳森、庞中华等担任《首届“鹤城杯”全国硬笔书法大赛》评委。
1998年:
●武汉市公益事业促进会等单位授予瞿忠谋“爱心艺术家”称号,表彰其在“让聋童回归声生世界”活动的突出成绩。
●策划并组织举办98抗洪赈灾省市书画家作品义卖,所得款项近4万元全部捐献灾区人民。
1999年:
●《东方之子》丛书刊载瞿忠谋书法作品。
●论文《论市场经济条件下群众文化》在全国部分城市、城区文化局长理论研讨会上获优秀论文奖。
●策划、组织并参加纪念武汉解放50周年暨抗击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暴行“中国人民不可侮”著名书画家大型笔会。
2001年:
●《中国艺术报》专题介绍“瞿忠谋书法艺术”。
●策划、组织举办《纪念建党80周年·全国著名书画家邀请展》,省、市、区主要领导出席,这是湖北武汉历史上第一次举办的全国性(含港、澳、台)书法展,新华社等十多家媒体先后报道。
2002年:
●武汉书法家协会第一部书法专辑——《武汉书法作品选集》收编瞿忠谋书法作品(本书共收入二十世纪以来武汉八十余位书法家作品)。
●书法作品荣获“湘楚杯”全国书法大赛银奖
●书法作品荣获第二届中国书法“中国电影华表奖”精品奖
●书法作品荣获首届武汉社区文化中国艺术节书法金奖(全市共三名)
●书法作品荣获第七届“楚天群星奖”优秀奖。
●参与策划、组织并参加大型书画义卖活动——新世界祈福迎春花绿化武汉活动,所得款项近15万元全部捐给市政府绿化办。
●参与策划并组织武汉市第二届暨江岸区首届社区运动会开幕式大型展演活动。
2003年:
●湖北电视台专题播出——《瞿忠谋的书法世界》。
●《文化报》——“点击大武汉”栏目专题介绍《瞿忠谋的书法艺术年表》。
●《长江日报》正月初一以“贺岁版”刊发瞿忠谋书法作品。
2004年:
●《瞿忠谋个人书法展》在黑龙江省美术馆成功举行(由武汉书协、美协和黑龙江省美术馆联合举办,鄂、黑两省八家新闻媒体先后报道。)
●中共江岸区委、区人民政府授予瞿忠谋“区管优秀专家”荣誉称号。
●组织、策划《江岸地区首届革命歌曲大家唱·万人歌咏会》。
●自2004年以来,先后应邀为《与时俱进》《出鞘》等多部书籍题写书名。
2005年:
●瞿忠谋书法荣获最受群众喜爱的书法作品。(在《纪念武汉市文联暨书法家成立20周年书法作品展》中,经社会各界投票产生,全市10人。)
●应邀为武汉两条历史文化街“京汉”“友益”题名,并被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局注册。
2006年:
●被江岸区委、区政府确定为有影响的高水平人才并进入人才工程库。
●《长江日报》专题介绍瞿忠谋书法艺术。
●书法作品参加武汉首期《武汉书画二十二人联展》并入编作品集。
●《瞿忠谋行书斗方系列之一》由中华国际出版社出版。
●担任全国青少年书法、美术、英语口语才艺新人选拔赛(湖北赛区)艺术总监和评委会副主任。
●至2006年以来,应邀为“新村小学”“黄陂路小学”等多所学校题写校名。
2007年:
●《瞿忠谋书法臆评》在《青少年书法报》在第一版头条刊发,专题介绍其人其书。
●中国铁道部出版社专题推介瞿忠谋其人其书。
●书法作品入展《第三届“江韵楚风”全国名家书画展》。
●参与策划第八届中国艺术节“长江奖”全国硬笔书法大赛暨中部六省书法作品的邀请赛(组委会成员),并担任书法大赛评委。
●《2008·让世界充满爱》活动组委会等多家单位联合授予“让世界充满爱·爱心大使”称号。
●应邀为《江岸区志》题名。
2008年:
●被中共武汉市委、市人民政府授予“武汉市优秀专家”称号,享受市政府专项津贴。
●《中国当代书画骄子》丛书刊载瞿忠谋书法作品(中国书画社出版)。
●参与策划组织了省文联主办的“为四川省灾区祈福、为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祝福——百名书法家写福”活动。
●应邀为《武汉动漫协会》题名
2009年:
●湖北省总工会全国期刊《工友》封三刊载瞿忠谋书法作品。
●《中国硬笔书法》杂志——以《图说书家瞿忠谋》专题报道。
●书法作品入展由武汉市文联主办的《武汉市第二届书展》,并入编作品集。
●书法作品入展由武汉市文联、武汉市文史研究馆主办的《“1+8”庆祝建国60周年武汉城市圈书画名家作品邀请展》,并入编作品集(武汉书协共推荐10位书法家参展)。
●书法作品入展由武汉委宣传部主办的《庆祝澳门回归十周年——澳门·武汉文化周书画摄影艺术展》,并入编作品集。
●书法作品入展《全国楚简帛书法艺术研讨会暨楚简帛书法作品展》,并入编作品集。
●书法作品作为礼品馈赠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蒋正华先生。
●文化部·中国硬笔书法家协会授予瞿忠谋中国硬笔书法“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湖北仅2人)、“全国优秀中青年硬笔书法家”荣誉称号。
●出席九届文代会,并被大会选举为武汉市文联第九届委员。
●组织辅导武汉市各城区文化馆参加湖北省第十三届中小学生幼儿美术书法作品比赛活动,取得群艺馆历史上最好成绩。获得教育厅和文化厅颁发的优秀组织奖,个人荣获辅导金奖。
●组织全市各区少儿书画精品参加第二届湖北少儿文艺金蕾奖(展览类)活动,实现武汉市群众艺术馆在此类比赛中零的突破并荣获优秀组织奖。
●策划、组织并成功举办了《庆祝建国60周年——武汉首届书法提名展》。此展创武汉书坛观众人次、学术价值、装帧形式、综合效应及展期等诸多第一,并首次提出了“汉上书风”概念,在书坛引起强烈反响,新华出版社、长江日报、武汉晚报等新闻媒体和省市领导及文艺界给予高度评价。叶金生、车延高、朱毅、韩忠学、李岩、赵零、杨斌庆、刘善璧、贾正涛、刘永泽、和晓曦、马勋标等省、市领导出席了开幕式。本展成为武汉群艺馆首次举办的书法专项展览,也被武汉书法艺术界誉为武汉书法界最成功、最具特色的一次书法展览。
●担任“首届黄鹤群星奖”书法评委
担任“中华孝文化全国首届‘写字节’暨第二届中国硬笔书法大展”评委。
2010年:
●书法作品荣获湖北省第十四届楚天群星奖银奖。
●书法作品入展全国第三届扇面展。
●全国期刊《中华儿女》专题报道瞿忠谋书法艺术。
●应邀为湖北大学杂志《回声》题写刊名并撰写创刊寄语。
●担任“中华孝文化第三届全国‘写字节’暨第四回中国硬笔书法大赛”评委。
●2010年,经过几个月的调研和构思,撰写了《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策划方案》。本方案受到民革中央、民革中国共产党湖北省委员会等中央、省、市领导和部分专家的高度评价。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局相关领导也给于高度评价。特别是受到社会各界特别是专业界人士的广泛赞同和支持。大家一致认为:本方案首先是一个文艺专家的科学的可行的专业研究报告,同时是一位政协委员的建言献策和一份具有学术性的优秀提案,更是一个普通群文工作者的一种社会责任。
评价
众所周知,“师出名门”是书法界一种由来已久,根深蒂固的看法。尽管作为一种学术假说,已受到学术界的彻底否定;但是,在大多数场合,人们仍然一如既往地把“师出名门”看作所有一切有品味、有身份书法家的标志。瞿忠谋作为从大山中走出来的书法家,在这里我们并不能依循惯例,把他在书法艺术上取得的成就看作是他“师出名门”所导致的最终结果,这是否也是一个“传奇”?道理很简单,在瞿忠谋的人生经历、生活环境中,起先并不具备一种先天的、优越的师承优势;而且,在传统的批评体系中,对书法问题的阐释差不多都是在“系统训练、师出名门”这一范畴中展开的。
而作为一种别具个案特征的艺术形态,瞿忠谋书法中的形式方法基本上是以不规则的“块面”结构为单元的。他很少因为追求书法创作中那种由“做”的成分来取得一种视觉上的冲击力与完整性,而放弃书法作品中由纸质材料而自然产生的结构层次;相反,无论淡墨还是浓墨,他都着意强化一个“写”字,由此生发墨象的排列、对比来达到自然的表现节奏。在近期的书法小品、斗方系列中,这种偏执的营构似乎稍作改观,少数作品突破了“理性拘法”的笔墨观感,书写法度的弱化与抒情表意更加强化了。但是,就他整个的书法创作状态而言,还不能指证瞿忠谋的书风毫无保留地接受了传统的“以情驭笔”的书法创作法则的影响。
在传统中国文化体系中,当书写文字作为一种单纯的指事会意的手段逐渐发展为“书法”,并在观念上被看作人格品位的象征物的时候,书画艺术才开始在共同的工具材料领域寻找到结合的媒介。近百年来,每当书画艺术出现“危机”的时候,复兴“传统”总是被作为一种自我疗救的“良剂”。事实上,所谓“传统”,简而言之就是“一味复古”的传统。或者大谈“诗、书、画、印”、“书家学者化”的传统,而瞿忠谋是成功地走出了“诗、书、画、印”结合、“书家学者化”这一传统樊篱的书法家。更多的时候,瞿忠谋是以书法策划家及书法活动家的面目闻名鄂渚书界的。
参考资料
武汉书法家协会第五次代表大会召开,瞿忠谋当选新一届主席.极目新闻-今日头条.2021-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