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巴拉,藏语译音,意为“极乐世界”、“理想之国”、“精神意境之净土”。这是一个具有深厚藏文化底蕴的概念,也是人们心中向往的理想之地。大型西藏自治区现代舞剧《香巴拉》由藏族舞者万玛尖措编导,万玛舞蹈剧团演出。
舞蹈含义
《香巴拉》旨在探索人生的终极意义,展现生命的动态变化。舞剧通过描绘平衡与失衡之间的微妙关系,表达了获得与失去、悲伤与快乐的相互转化。创作者认为,勇敢面对生活中的一切是通往最终答案的关键。舞剧中的坛城和天葬仪式,分别体现了佛教的色即是空和布施理念,展现了生命的短暂与美好。
坛城
坛城,又称曼荼罗,是西藏文化中代表宇宙真理的图案。舞剧中的坛城场景,通过沙砾绘制并随后摧毁的方式,传达了佛教的空性思想,以及事物的瞬息万变。
天葬
天葬是西藏自治区传统的丧葬仪式,被视为最高的布施形式。这一仪式体现了佛法中的慈悲、爱心、利他和施舍观念。
舞剧透析
《香巴拉》是一部艺术化的“心灵之旅”。舞剧以舞者在追光下的独舞开场,他们的呼吸声和舞蹈韵律构成了独特的背景音乐。其中一个舞者抽搐般的舞蹈,生动地表现了观众的情感状态。整个剧目充满了神秘感,观众能够深切感受到舞者对舞台的敬畏和对宗教的崇高敬意。舞者们的肢体语言与藏族旋子舞的节奏相结合,形成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他们用虔诚的态度跳舞,仿佛是天地间的灵魂使者。在这个浮躁的社会中,舞剧带给观众的是心灵的净化和震撼。
创作背景
《香巴拉》是由藏族舞者组成的团队创作的,万玛尖措作为创始人,以其精湛的舞蹈技艺和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带领剧团融合了中国传统的舞蹈元素和国际艺术理念。剧团成员怀着对自然万物的尊重,将舞台视为转山之路,全身心投入创作和表演。藏族文化和宗教元素赋予了该剧独特的魅力。
表现手法
《香巴拉》通过一系列看似无关却紧密相连的情境,探讨了生死轮回的主题。舞剧没有明确的故事线,而是通过静止与运动的画面组合,让观众自行解读,参与作品的二次创作。万玛尖措希望通过舞台艺术,分享他对家乡和民族文化的情感与理解。尽管作品融入了许多民族和宗教元素,但它所传递的生命智慧得到了观众的广泛共鸣。
视觉特色
《香巴拉》不仅展示了人体线条的朴素之美,还带来了多彩的视觉体验。舞剧的一大亮点是在舞蹈过程中绘制并摧毁坛城,以此象征从无到有的过程。舞者在绘制坛城时,每个细微的动作都需要精准的气息和肌肉控制,而在摧毁坛城时,则是情感和能量的尽情释放。这种一吸一呼的节奏,充分展现了舞者的专业素养。坛城的设计灵感来源于唐卡艺术和寺庙沙质坛城,反映了藏域文化的原始风貌。
社会影响
自2012年8月在北京国家大剧院首演以来,《香巴拉》因其独特的民族意蕴受到国内外舞蹈界的广泛关注。2019年2月,在文化部的支持下,剧团在美国进行了专场演出,引起了巨大反响。观众普遍表示,观看《香巴拉》让他们的心灵得到了沉淀和平静,重新审视了自己的生活态度。
参考资料
《香巴拉》创作者万玛尖措:我只是把最单纯的藏族舞蹈带回它的本源.中国作家网.2024-10-26
西藏原生态舞剧《香巴拉》在蓉上演.artwst.2024-10-26
展现当代舞蹈艺术魅力 2019第二届鹭当代艺术节在长沙开幕.长沙晚报网.2024-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