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补郎乡

补郎乡位于普定县城西北部,距县城约23公里,安顺市—补郎—织金公路从中横穿6个行政村。乡域面积80.78平方公里。耕地17800亩。辖16个行政村、108个村民组、405个自然村寨。人口21680余人,非农业人口641人,苗族仡佬族等民族占全乡总人口的32.5%。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补郎乡常住人口为14401人。

历史沿革

补郎乡是1992年6月16日撤、并、建时将翁卡和补郎两乡合并后建立的。辖区在蜀汉前为晋里仡佬族住地,蜀汉建兴三年(公元2247年)彝族远祖默部君长文济征服晋里仡佬建立水西政权后,为水西辖地。清康熙三年吴三桂缴水西后,为安顺府管辖,继后又为镇宁州补纳枝辖区。民国时期,1930年至1947年为平东乡;1947年至1950年为东北乡之一部;解放后1950年至1953年仍为东北乡辖区;1953年至1958年为补郎、等堆、大陇、大田县、翁卡5个乡;1958年建人民公社为补郎人民公社辖补郎、大陇、翁卡3个管理区;1962年至1965年撤管理区后为补郎、大陇、翁卡3个人民公社。随着行政区划的变更,1984年公社改为补郎和翁卡两个乡;1992年撤、并、建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规定建立补郎苗族乡。

地理气候

补郎乡地理坐标为北纬26°21′—26′,东经105°47′—53′。东与猴场苗族布依族乡毗邻,南与城关镇、猫洞苗族仡佬族乡隔河相望,西、北分别与坪上乡织金县实兴乡接壤。境内地势北高南低,乌江源流域三岔河支流由西东沿火田、大陇、木浪、大田县、龙昌、石阶六个行政政村 流。全乡最高海拔1793米,最低海拔1294米。全乡为喀斯特地貌类型,地处岩溶发达山区,山高坡陡,地型破碎,高山、丘陵相互交错,以山地为主。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四季交替不显分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宜人,平均气温15度,无霜期280天,年降雨量1390毫米。

经济慨况

全乡2008年人均纯收入2025元,实现工农业总产值达32215万元,其中:乡镇企业总产值27188万元,农业总产值5027万元,畜牧业总产值2386万元,。全年完成国地税2000万元,财政税收完成34.49万元。

粮食产量7579吨,人均占有粮食340公斤,现有种植大户和养殖大户共80余户。农民收入主要来源于农业收入、工副业、建筑业及外出务工等。全乡现有林场一座,面积约500亩,全乡16个村基本属空壳村,仅有煤矿的5村能收一点管理费,其他村根本无收入。

补郎乡矿产资源有煤、硅、碳、石灰石等矿藏,其中煤资源分布广泛,蕴藏量丰富,投资潜力巨大;石灰石具有强度高,易开采的特点,是水泥、石灰的制作原料,是优质的建筑材料。

社会事业

基础设施

全乡境内有安顺市织金县,坪上至等堆公路贯穿而过,补郎水泥厂普定县城油路硬化正在推进之中。全乡16个行政村均修通入村公路。16个行政村已开通程控电话和移动电话,户均普及率不足5%。

房屋结构以石木和混凝土结构为主,人均占有住房面积不足12平方米。建成日产汽车公司600立方米的地下提水站一口,可供补郎、猛戛、木浪等村村民饮用。投资900余万元的猛登人畜饮水工程正在施工中,16个村均不同程度拉通自来水,普及率达60%左右。约有农田灌溉沟渠8千米,灌溉面约为60%。全乡16个村均通广播电视,已开通16个村农村党员远程教育。

文教卫生

全乡有中学1所,村级完小8所,初小3所,教学点2所。有教师169名,在校学生3729名,教育设施完善,师资力量薄弱,其中补郎中学、补郎小学、等堆小学等三所学校配备电脑,并开通农村党员远程教育试点。全乡现有卫生院1所,16个村均有村医卫生室,医疗器械、药品基本齐全,基本能满足全乡人民群众的需求。

人口

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补郎乡常住人口为14401人。

参考资料

补郎乡.普定县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2021-06-29

河南工人日报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