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佛山精武会馆

佛山精武体育会会馆是目前国内保存最好、规模最大的精武会馆,但由于连日雨水,屋顶渗漏愈发严重,屋脊瓦面出现下滑,随时有整幅瓦面滑落,危及游客生命的危险。2010年7月,中国最大精武会馆因缺18万元维修款闭馆,众多网友呼吁救救佛山市武术。

概述

1921年7月10日,佛山精武会在清平戏院召开成立大会,会址暂设于汾水西街5号。1934年精武会会馆(现位于广东省禅城区中山公园内)落成,保存至今,是目前国内面积最大、保存最好的精武会馆。

1938年,佛山沦陷。精武会址被日寇占用用作粮仓,精武会务全面停顿,会员星散。抗日战争胜利后,由陈君颐、源伯格等人重组精武董事会,恢复会务,并创办元甲中学(现佛山元甲学校的前身)。

解放后,各种武术民间团体进行整顿,佛山精武会也停止了一段时间的活动。1986复会后,佛山精武会作为一个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民间武术团体,不断发展,鼎盛时期会员达到3000多人。

突然闭馆

近两年来,随着《叶问》、《叶问2:宗师传奇》、《叶问前传》等叶问系列电影的上映,佛山市武术再次声名大噪,闻讯来佛山感受武术氛围的游客逐渐增多,但是,佛山人听到了不祥之声,作为在《叶问前传》里经常出现的场景,已有76年历史的,位于佛山市中山公园内的佛山精武会馆前些时候已经关闭,在这个夏天只能“闭门谢客”。广东佛山市武术协会2010年月28日称,重开日期未定。

广东佛山精武会监事会监事长邓伟杰说,有好几次在精武会员练武的时候,墙上的灰石跌落下来差点砸伤人,闭馆实属迫不得已。

广东佛山精武会会长梁旭辉说,电影《叶问前传》在佛山精武会馆拍摄,进一步扩大了佛山功夫在中国乃至世界的影响力,拍摄过程没有对会馆造成破坏,闭馆的原因主要是年久失修危及会员和游客的安全。梁会长说,在佛山精武会会员代表大会宣布闭馆决定的那一刻,一股剜肉之痛涌上心头,令人黯然神伤。

随着电影《叶问》的上映,“咏春”功夫热潮席卷中国大江南北,在黄飞鸿李小龙系列功夫电影之后,佛山市功夫再度蜚声世界。而当海内外无数武术爱好者再次以“朝圣”般的而目光投向中国武术之城佛山时,一座寄托佛山功夫历史和文化的武术会馆却因年久失修而无奈关闭。

记者采访多位禅城区武术界人士了解到,佛山精武会馆的境况其实正是佛山功夫当下尴尬生存状态的缩影,佛山民间武术团体普遍难以为继,传统武术文化精髓正在走向迷失。

回应

公产房“谁使用谁负责”

那么,政府在精武会馆修复工程中应该担任怎样的角色?梁旭辉希望政府提供资金支持的愿望能否达成?针对这些问题,佛山市文广新局文化遗产科科长应如军告诉记者,佛山精武会馆产权归属佛山市城市建设局,它的性质属于公产房,根据相关规定,公产房目前实施的是“谁使用谁负责”原则,因此会馆修缮的费用主体还是应该由精武会负责。

但同时应如军也表示,如果精武会无法负担全部的修缮费用,还可以将会馆目前的现状及修缮计划做成书面报告提交给禅城区文体旅游局相关部门,申请资金扶持。

网友反应

据本周市内媒体报道,佛山精武会馆负责人梁旭辉之前邀请专业公司出具会馆维修预算,所需资金约为25万元,在发动所有徒弟及周边的朋友进行募捐后,也只筹到了7万多元,还差18万元。虽然精武会会员有200多人,每人的年会费是40元,但会费已经很难应付整个精武会的运转,更无法支持修复会馆。

原来是18万元的维修资金要了佛山精武会馆的命!网友们得知情况后疾呼,救救这座目前国内面积最大、保存最好精武会馆,甚至是正在被人淡忘的佛山市武术文化。

梁旭辉已表示,还将寻求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等地武林人士的资助,并希望政府能够提供部分资金支持,对会馆修复工程进行技术指导。但是这座精武会馆最早也要等到明年7月佛山精武会创立90周年的时候才能重新打开大门迎客。

“佛山精武会馆涉及到修的费用,可以首先向相关部门申请。”市文化广播电视新闻出版局文物保护科应科长表示,精武会馆可以通过该途径向政府申请修复经费。

但是面对佛山精武会馆的“没落”,很多网民只能“恨铁不成钢”。C2000“求其2”网友表示,自己以前就见精武会馆开过门,但这几年好像都无见开过了,现在想起来,还想送我儿子去学几招!天天新网友“焚化炉”直言,眼见佛山市一个又一个“老字号”退出江湖,不知是何感受。

也许网友“apgnz”的调侃更能代表众人对精武会馆修缮举步维艰的无奈,“唉,25万让几多英雄折腰,听闻某陶瓷企业的老板一台保时捷搞烂个壳,整一整就30万啦!”

传承问题

闭馆已成文化传承问题

一直以来,佛山以中国武术之城为骄傲,作为全国唯一一个地市一级的武术之城,一共有156个武术馆,每天习武的人数大约9万多人,这些人学习佛山传统代表拳种春拳、蔡李佛拳、洪拳、龙形拳、白眉拳。除现代的武术套路,太极拳在佛山市非常普及,在学校体育课上,学生们都要练习詠春拳、太极拳。

可以这样说,佛山武术已经成为佛山文化一个重要代名词,而精武会馆又是佛山武术发展史重要见证人。“fscszy”网友指出,重振精武会馆,保留佛山历史文化!

“有着千年历史的中国四大名镇佛山,伴随着经济高速发展和城市化,文化越来越没落,已经渐渐找不到自己的文化落脚点,一个城市的发展,难道不能以文化传承为根,而非得使文化断裂才能显出有新的发展么?”网友“架势堂堂主”道出,精武会馆并不仅仅是一个馆的问题,而是一个文化传承问题,精武会馆可以说是佛山武术文化的一个代表,做好了,对佛山市的文化发展也很有益,但这些年政府对传统文化的扶持却动作甚少,像禅、南、顺,每年都有上千万的科研专项资金经费给企业,其中不乏打水漂或象征性的,但却鲜见有把钱给民间传统文化组织的,个人觉得应该把这一点给重视起来。

发展之路

可否学习少林寺模式?

在佛山精武会馆面临困境之际,佛山网民也开始献计献策,“中国功夫被跆拳道、空手道霸占市场了,中国功夫将成为昨日黄花了。”网民“浪漫的绅士”从一个侧面阐述产业化对运动项目延续有着非常明显的促进作用。有网友称,可以参考下河南嵩山少林寺啦,人家不仅搞得有声有色,还同香港旅游公司挂钩了。

“上个世纪80年代,少林寺还是一座相当破败的寺院,一部电影《少林寺》成就了少林寺今日之辉煌,一年的旅游收入上亿元。其山下的武术学校就有几百家,给登封市带来10亿多元的产业蛋糕。佛山精武会馆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电影电视《霍元甲》、《陈真》就露面了,但是现在发展如何,真值得我们深思。”网民“笑笑”指出,少林寺的发展路径值得佛山精武会馆学习,首先学习少林寺的品牌与团结精神。把佛山市很多拳种、派别,统统归于“佛山武功”旗帜之下,统一作品牌宣传。此外要学习少林寺的武术文化与产业化发展模式,不要把武术停留在“术”上,只会耍几套拳棒,要提升到文化与产业的层次,尤其要让武术与旅游相融合,甚至精武会也可以尝试像《印象刘三姐》、《宋城千年情》一样,策划一台佛山南狮武术夜间文化节目,既增加了佛山晚上文化活动,留住过夜客,又找到一条生存发展之路。

建议政府专项资金与社会募捐结合

面对佛山精武会馆修复问题,在刚刚结束的佛山两会上,民革佛山市委会提出建议拓宽投资渠道,政府配备专项建设管理资金,同时广泛吸引社会资金投入,采取以集体或个人名义自愿捐资认建的方式,解决资金问题。

除了建议解决资金问题外,民革佛山市委会还建议在会馆修复的基础上兴建武术博物馆和中国功夫展示基地,全面展示武术器械、练功器械,并利用现代影视、信息技术展示中国武术历史和现状,待今后举办隆重纪念活动,迎接海内外精武同人,大力宣传佛山武术文化。此外,还可以把佛山市现有的十几处与武术相关的古迹统筹开发,进一步扩大中国功夫的影响力。

参考资料

中国新闻网 广东佛山精武会馆黯然闭馆引海内外武术界关注 2010年07月28日.www.chinanews.com.cn.2010-08-02

河南工人日报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