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本涛,男,1972年生,山东省曹县人,身高1.88米,曾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陆海空三军仪仗队队长、河南省濮阳军分区大校司令员。
1989年3月,李本涛从曹县入伍,先到仪仗队当新兵,后成为班长。1992年,进入石家庄市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指挥学院。毕业以后,回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陆海空三军仪仗队,先后担任分队长、副中队长、中队长,随后被重点培养,成为仪仗队最年轻的执行队长。他分别在1997年、1999年带领三军仪仗队完成香港回归、澳门回归的政权交接仪式。2008年,负责鸟巢的开、闭幕式升旗任务。次年,参加中原地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节60周年大阅兵。2013年,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陆海空三军仪仗队大队长。同年9月,李本涛带领三军仪仗队参加墨西哥独立203周年暨陆军成立100周年庆典活动。2015年,李本涛带领112名官兵,参加在俄罗斯莫斯科红场举行的纪念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2019年,李本涛担任中国国庆70周年阅兵徒步方队总教练。
李本涛自21岁时首次担任执行队长迎接外国元首,截至2008年已经执行司礼任务600余次,为自己赢得了军中第一刀、军旅第一嗓等美誉。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李本涛出生于1972年生,曹县人。他自幼喜欢学习,小学、初中到高中,成绩在班里都是前几名。高二时,山东省曹县第一次征集仪仗兵,李本涛报名参加,最终经过严厉选拔,他进入了新兵名单。
军旅生涯
1989年3月,李本涛从菏泽曹县入伍,先到仪仗队当新兵,并很快成为优秀班长。期间,他继续勤奋学习,1992年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石家庄市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指挥学院。毕业以后,李本涛回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陆海空三军仪仗队,先后担任了分队长、副中队长、中队长,然后去上级机关担任参谋被重点培养。李本涛良好的形象、潇洒的仪仗动作,让他很快接过了仪仗指挥刀,成为仪仗队有史以来最年轻的执行队长。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中国,作为仪仗队史上最年轻的执行队长,李本涛手中的指挥刀,带领三军仪仗队完成香港回归的政权交接仪式。1999年12月19日,在澳门回归仪式上,李本涛再次指挥仪仗队出现在澳门文化广场。
2007年下半年,中国人民解放军仪仗队接到2008年援助奥运会的任务,时任仪仗队副大队长的李本涛负责鸟巢的开、闭幕式升旗任务。2008年8月8日晚,伴随着奥林匹克会歌的旋律,作为“第一升旗手”的李本涛伫立在旗杆前,分毫不差地把五环旗升到了旗杆的顶端。 2009年,李本涛作为仪仗方队方队长参加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节60周年大阅兵。
2013年,李本涛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陆海空三军仪仗队大队长。同年9月,李本涛带领三军仪仗队抵达墨西哥城,参加墨西哥独立203周年暨陆军成立100周年庆典活动。2015年5月9日上午10时,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军仪仗队大队长李本涛带领112名官兵,参加在俄罗斯莫斯科红场举行的纪念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2019年,李本涛担任中国国庆70周年阅兵徒步方队总教练。后来,李本涛开始担任濮阳市军分区党委副书记、大校司令员。
演艺经历
2002年7月,李本涛主演了在中国中央电视台播放的电视剧《中国仪仗兵》,在《中国仪仗兵》中,他扮演的角色范长城,主要是演自己,其形象赢得了很多观众的好感。
参演作品
人物评价
香港回归仪式结束后,时任外交部副部长的唐家璇称赞李本涛的口令赛过张飞;澳门回归仪式上,李本涛再次亮剑,唐家璇的评价是“涛声依旧”。
本涛的根在曹县,他是曹县的骄傲。(李本涛的大哥李本魁 评)
三弟非常孝顺,在外当兵期间,非常挂念家中父母,后来有了条件就把父母接到北京一起居住。(李本涛的二哥李本启 评)
从1989年17岁当仪仗兵起,李本涛便在仪仗队里屡创第一,他和仪仗队是重大历史时刻的亲历者,也是改革开放后中国外交发展的见证人。(北京日报 评)
李本涛自21岁时首次担任执行队长迎接外国元首,截至2008年已经执行司礼任务600余次,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回归祖国,威廉·克林顿访华等,为自己赢得了军中第一刀、军旅第一嗓的美誉,也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陆海空三军仪仗队、为中国赢得了荣誉。(齐鲁晚报 评)
人物关系
参考资料:
人物轶事
中学入伍
李本涛喜欢学习,小学、初中到高中,成绩在班里都是前几名。上到高二时,李本涛的身高已经长到1米88。当时曹县第一次征集仪仗兵,抱着试一试的想法,李本涛前去报名。当时选拔的条件非常苛刻,除了身高、体重方面的特殊要求外,还要求五官端正、目光有神等,苛刻条件甚至超过飞行员、潜水员。最终,李本涛一路‘过关斩将’,进入了新兵名单。当时李本涛还在读高二,成绩很好,父母和兄长们对他参军的做法非常支持,入选仪仗兵后全家更是感到高兴。
出奇制胜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作为仪仗队史上最年轻的执行队长,李本涛手中的指挥刀,将在交接仪式上与英国皇家卫队指挥官交锋。这一年他24岁,是他当上执行队长的第三年。李本涛深知,仪仗队的一举一动代表着国家尊严,一言一行昭示着三军威严。而作为场上的指挥者,他一人指挥的优劣,决定了队员每一个动作的质量。他憋足了劲儿要在交锋中争上游。要争上游,就必须有出奇制胜的“绝招”。李本涛通过各个途径查找资料,琢磨英国礼兵的每个动作,并研究不同国家的军刀礼。他发现,军刀礼结束时,所有执刀者都是目视军刀入鞘,他灵光一闪:如果自己不盯着军刀而直接收刀入鞘,军刀礼一定会更洒脱更有气势。
第一次练习刀入鞘时,他“唰”地收刀,一下子把左手食指削下一块皮,眼见流了血,他心里还真有点儿动摇,怕万一练不出来,岂不是白费功夫。再想想,倔劲又上来了,要么不做,要做就一定做完美。一天一天地坚持练下来,他的动作也越来越娴熟,他又用手绢蒙住眼睛进行“盲练”,最终,找到了收刀的“诀窍”,即:右手是一点、胸前是一点、左手背是一点,把握好这三点,把三点连成一条线,收刀的动作既准确又潇洒。
这天合练,李本涛善意地伸出手,准备与英国执行队长握手,没想到,对方似无视地转过身,自顾自地行了一套军刀礼。当时现场有很多媒体记者,气氛一下子变得尴尬又微妙。李本涛神情不变,从容地抽回手,然后,一个标准的动作,转身面向台下全体敬礼。紧接着,“唰”!寒光一闪—拔刀、拖刀、立刀、撇刀、举刀—准备收刀,此刻,他举起刀的右臂,故意停顿了几秒,所有的目光都聚焦在他手中的指挥刀上,现场鸦雀无声—只见他目不斜视,“唰”地一声,收刀入鞘。“中国的指挥官帅!”现场发出一片片惊叹声。李本涛随即从容地向英方队长伸出手,对方明显地感到不好意思,马上与他握手。在“刀客”的交锋中,执刀者代表国家的尊严,而这一次交锋,李本涛的“刀法”更精准、更威风,作为指挥官,他更有礼节,也更自信。
孝顺父母
李本涛在家中排行老三,也是个子最高的一个。大哥和二哥身高都是1米74左右,只有他长到了1米88,他母亲的身高1米68,父亲身高1米73。李本涛非常孝顺,在外当兵期间,非常挂念家中父母,后来有了条件就把父母接到北京一起居住。李本涛的大哥和二哥在曹县县城工作,而曹县普连集镇鲁村店村的老院已经无人居住,由于李本涛工作太忙很少回菏泽市,两个哥哥逢节日和父母生日,便去北京探望。
“时尚”方队长
2009年,李本涛参加国庆60周年大阅兵,三军仪仗队方队是国庆阅兵的第一方阵,方队长李本涛是阅兵村最年轻的方队长。这位“70后”的年轻军官李本涛还有一个绰号:“时尚”方队长。队员私下里都喊他“涛哥”,这不是因为他是享誉军内外的“明星军官”,而是因为他不“OUT”(落伍)。
训练中,他允许队员随时随地举手发表意见看法;休息时,他一边给大家端茶倒水,一边组织唱《菊花台》;谈心时,他经常用“流行语”与战士交流得火热。在李本涛的床头,除了摆着《时尚先生》杂志,还有周杰伦的最新唱片。
奥运旗手
2008年8月8日,中国第一次承办奥运会。奥运会和残奥会开、闭幕式的国旗、会旗升旗的重任,也落在了李本涛的肩上。这意味着他要在36岁的时候,从一名指挥官转型为升旗手,从“人刀合一”转为“人旗合一”。然而,从他受领任务至奥运会开幕式前一个月,奥组委关于旗杆高度、会旗大小、会歌的语言等几大方案均未确定,这对于升旗手来说,训练量无疑会翻番,因为他要根据不同的预案制定不同的训练计划,而这些未知也带来极大的压力。
李本涛从不怕压力,也从不缺乏勇气,但他清楚仅有勇气是不够的,智慧,创新,科学,预案,最重要的是思路,这在他历次执行重大任务前,无一不被验证。为了争取更多的训练时间,他在大队办公楼六楼固定了一支离地面18.5米的铁架,用哑铃代替滑轮,再穿上尼龙绳,制作成简易的旗杆。练习升会旗时,他会站在地面上,练习升国旗时,便站在比地面略高0.5米的台子上。期间,升旗方案也几经改动。最初考虑手摇式或电升式,但综合考虑到场馆环境、军人形象等诸多因素,大家认为手摇式有失风度,不太美观,电升未免又过于平淡。最终,李本涛选择了手升,希望能完美体现出中国特色。
实际上,手升是难度最大的升旗方式。首先是升旗时间的掌控问题。如何按照国歌、会歌的时间,将旗帜准确无误地升到顶端,对升旗手来说是个挑战。国歌他最熟悉,也胸有成竹。但最让李本涛纠结的是会歌,歌词是希腊语,他根本听不懂,更别提找到升旗的节奏了。练习了一段时间以后一点儿灵感都没有,甚至有点儿绝望。很巧,在鸟巢的第一次合练,他忽然听见孩子们在清唱会歌,一打听才知道,他们专门请了老师学习希腊语发音。于是他赶紧拜小朋友们为师,跟他们学习怎么发音,最后干脆用最笨的办法即中文代替希腊语,一个字一个音节地标注,晚上又戴着耳机琢磨了一夜,终于找到了灵感;在对升旗和接旗手的动作设计上,李本涛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他把正步的动作夸张化了,弯臂改成直臂,踢腿高度由原来的25厘米提高到30厘米。这样,从高处看,接旗手的动作显得更大气,更有观赏性,也更符合运动会的特点。
升旗时,李本涛手离身体15厘米,两臂端平,一把一把地将会旗缓缓升起。细看,刚中有柔,柔中带韧,似无形却有形,犹如怀抱六合。这要多亏他上研究生时得过太极拳冠军。他设计的这个动作,正是借鉴了无极生太极,体现出心中是个圆,怀抱地球运转—中国融入世界,世界在中国的心中。开幕式当天,李本涛伫立在旗杆前,永恒之中,涵有动静两潜能,作为“第一升旗手”,他庄重地升起世界上最美的五星红旗。
参考资料
奥运开幕式主升旗手是山东人 揭秘训练艰辛过程.齐鲁晚报-搜狐2008奥运.2022-08-16
红场阅兵,扬我国威“军中第一刀”李本涛是咱“菏泽老乡”.牡丹晚报.2024-08-19
河南省濮阳市召开党管武装工作会议.中原国防-今日头条.2023-04-22
【聚焦】河南省濮阳军分区党委召开第八届第二次全体(扩大)会议.中原国防-顶端新闻.2023-08-24
【双拥耀龙都】戎装启新程!濮阳市举行2025年上半年新兵入伍欢送大会.濮阳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微信公众平台.2025-04-06
奥运开幕式主升旗手训练艰辛过程.经济参考网.2024-08-19
李本涛:不辱使命.人民网.2021-03-24
红场阅兵背后的菏泽骄傲 参军26年只回2次老家.新浪山东.2024-08-19
让世界记住中国威仪 ——记中国三军仪仗队大队长李本涛.菏泽日报.2024-08-19
菏泽人李本涛任三军仪仗队队长 本网独家采访其家人.大众网.2024-08-19
泪目~在电视上看到几个月未见面的爸爸,济南6岁小姑娘敬了个礼.山东商报速豹新闻.2024-08-28
中国仪仗兵.猫眼电影.2024-08-20
走进阅兵村:三军仪仗队队长床头有《时尚先生》.凤凰网.2024-08-25
“时尚”方队长 永远不“OUT”.新浪网.2024-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