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菲舍尔·冯·埃尔拉赫

菲舍尔·冯·埃尔拉赫

约翰·伯恩哈德·菲舍尔·冯·埃尔拉赫(Johann Bernhard Fischer von Erlach,1656年7月20日—1723年4月5日)奥地利建筑师、雕刻家兼建筑历史学家,奥地利巴洛克建筑风格的创始者。他的建筑作品被认为是「完整的艺术品」,其建筑与造型艺术相结合表现了一种突出的思想,即在宗教建筑中,对上帝和保护圣徒的赞美;在世俗建筑中,对统治者和贵族领主的赞美。他的作品不仅对德国南部和奥地利的建筑师富有启迪,而且为奥地利的巴洛克式绘画和雕塑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人物经历

幼从父学习雕塑,后至罗马,入建筑师乔凡尼·贝尼尼的工作室学习。自1687年起,他在哈布斯堡王朝先后3个皇帝利奥波德一世、约瑟夫一世查理六世时期任宫廷建筑师,同时也为萨尔斯堡的厄恩斯特大主教设计建筑。1690年因设计建造了维也纳的两座临时凯旋门而闻名,此后10年中成为维也纳、萨尔茨堡等地的著名建筑师。他综合了16世纪以来郊区建筑中最重要的成就——由许多相连的厅堂组合而成的法国巴洛克式乡间府邸和周围有低矮翼部的文艺复兴式别墅的设计思想,创造了一种新型的乡间府邸,其主要特点是平面中央的椭圆形大厅,对当时的其他建筑师具有一定影响。

他在城市府邸中也采用了同样的风格,例如萨伏依公爵在维也纳的冬宫(1695年始建)。他的府邸设计作品中最重要的是维也纳附近山区的申布伦宫殿和花园,其规模超过凡尔赛宫,但除了很少一部分得以建造外大部分并未实现。他在萨尔茨堡兴建的众多教堂和为该市所作的城市规划彻底改变了这个城市的面貌。在教堂设计中他企图在平面的纵向方案和中心方案之间加以平衡,这是自从米开朗基罗为罗马圣伯多禄大教堂所作方案以来,所有著名的教堂设计者所面临的问题。菲舍尔所设计的教堂均采用双塔式立面,并加以生动的曲线和优美的装饰,又因其所在位置和特殊功能的不同而各具特色。

1704年菲舍尔赴普鲁士王国荷兰英国等地研究建筑,特别是帕拉第奥式建筑,1707年赴帕拉弟奥风格的发源地威尼斯考察。终於发展了一种新型的「帕拉弟奥式」府邸立面︰古典式的比例,加以丰富的雕刻装饰使其活泼生动,中央凸出部分用巨型柱式,上有三角形山花,两旁则较为朴素。晚年作品有维也纳皇宫的重建和圣查理教堂的修建。他企图把古今最重要的宗教建筑的构思综合在一起,他还著有第一部比较性的世界建筑史(1721),其中包括埃及波斯希腊、罗马、伊斯兰教印度和中国的建筑。

作品列表

约翰·伯恩哈德·菲舍尔·冯·埃尔拉赫的部分作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