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年
《系年》是自晋朝发现《竹书纪年》1700多年之后发现的秦朝以前的完整史书。于2008年7月入藏清华大学。简长44.6- 45厘米,共138支。简背有排序编号,但有一处重号,以致只有137号。竹简保存基本良好,只有个别残损之处。全篇分为23章,每章自为起讫。文字通为墨笔书写的楚文字。内容多与历史有关,其中最重要的有《尚书》及同《尚书》类似的文献,是一种编年体的史书,所记史事上起西周之初,下到战国前期,比之《春秋》经传、《史记》有许多新的内涵。这种史书体裁及一些文句,很像《竹书纪年》。
《系年》的发现是近现代以来前所未有对古代史书的一项发现。清华简提供的材料填补了先秦史的空白。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朱凤瀚指出,《系年》记载了诸多周代重大问题,如周代设立“三监”、“共和执政”的确切含义、周平王东迁、秦人的源流等。
创作背景
《系年》全书为一篇,共有138支竹简,字迹清晰,保存良好,只有个别残损之处。“清华简”《系年》约作于公元前380年至公元前370年的楚肃王时代,全篇共分为23章,概要记述了从西周初年一直到战国前期的历史,其中有许多事件不见于传世文献,或对《左传》、《国语》、《史记》等典籍有重大的订正作用。特别是关于战国前期历史的各章,填补了古史的空白,十分珍贵,将对古史研究产生深远影响。
内容简介
《系年》第1至4章综述西周史事,从武王伐纣、周公东征,讲到周代衰落,晋、郑、楚、秦、卫等诸侯国兴起,特别是西周的覆亡、周平王东迁的历程等,许多地方足以补充和纠正传世史籍的记载。第5章以下叙述了春秋战国史事,内容更为详细,多能与《左传》《国语》《史记》等有关文献参照印证。
《系年》中篇幅最大的部分是第5—19章,内容为春秋时期;第20—23章,主体为战国早期的内容,下限为战国中期楚肃王时期。书中记述了周朝的建立,晋、郑、楚、秦等国的兴起。该书的目的是讲述当时列国形势的由来与发展。书中记载的内容补充和纠正了传世文献的记载,可以解决历史学、经学长期讨论的一些疑问,如书中记载秦人起源于东方,因反周而流放到今甘肃大堡子等地,与考古发现吻合。
作品目录
文献性质
《系年》是自晋朝发现《竹书纪年》1700多年之后发现的秦朝以前的完整史书。279年(西晋咸宁五年),在今河南省汲县的一座战国墓中出土了一部由魏国人撰写的通史《纪年》(又名《竹书纪年》)。但是,该书早已散佚,只有零碎佚文收入辑本。由《系年》记载的史事看,约作于楚肃王时代(前380—前370),成书时间早于《纪年》。
对于该篇的文献性质,学者存在猜测和争议,尚无定论。定名为“系年”也是暂名。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宋镇豪认为,《系年》是楚国史官所作具有纪年大事意义的史书。芝加哥大学教授夏含夷认为,中国上古时期主要有两种纪年形式的史书,一种是单国的历史编年;一种是多个国家综合、比较的编年体,《系年》属于后者。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研究员胡平生认为,《系年》可能是一部相关史料的摘抄本,可能是楚国史官从周代史官或从其他有纪年记录的史官记录中将有关楚国或者楚、晋关系的材料整理、编而成的,并非独立成篇的古书。
意义
对《系年》的讨论刚刚开始,在文字学、语文学、史学史等方面都有诸多有待探讨的问题。对《系年》的整理、考释只是研究的第一步。其与传世文献结合,与考古材料特别是金文的结合研究,需要学者们深入讨论。
将《系年》的文字与先前出土的金文等文字加以参照,有助于破解一些长期存在的疑难文字,纠正过去释读中出现的问题。另外,《系年》中的一些释字也需要进一步商和思考。
从《系年》中可以看出,自西周以来被贬斥为蛮夷的楚国,当时已经深受中原华夏文化的影响,而且对这一文化传统作出了自己的贡献,这是当时中国各个民族互相融合、文化彼此交流的大趋势造成的。清华简进一步证明,中国自古是多民族、多地区的统一国家,灿烂辉煌的中华文明是由各民族、各地区的人民共同缔造的。
资料正式公布之先,夏含夷先生即指出《春秋》、《竹书纪年》属于单国的编年记,《系年》则属于多国综合性的纪年。
在《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贰)》成果发布暨学术座谈会上,陈伟先生提出《系年》与《铎氏微》类似;胡平生先生认为《系年》可能是一部相关史料的摘抄本,可能是楚国史官从周代史官或从其他有纪年记录的史官记录中将有关楚国或者楚、晋关系的材料整理、编纂而成。
其后不久,夏含夷先生又指出:《系年》之名并不妥当,这个文献更像《国语》的样子。
冯时先生也认为,所谓《系年》,实与编年体史书如《春秋》、《竹书纪年》不同,而采用分章叙事的著述形式。所谓《系年》与《铎氏微》当属同类形式的史书。
整理及出版
2008年8月,一批流散境外的战国竹简入藏清华大学,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随即开展相关保护与研究工作。在教育部、科技部等支持下,“清华简”的整理研究报告陆续推出,并由上海文艺出版集团中西书局正式出版。《系年》是第二批整理研究成果。
“清华简”总数量约为2500枚,整理研究工程浩大,预计整个整理出版工程将耗时10年以上。《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每辑均收录竹简的原大与放大图版、释文与注释、竹简字形表等,将对中国考古学、文字学、历史学、语文学等领域的研究起到巨大推动作用。
2012年初,一套深蓝色、超规格、线装六开本的《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贰)》由上海文艺出版集团中西书局正式出版。这标志着一部已经失传2300多年、或可对传世的《左传》《国语》《史记》等典籍有重大订正作用的珍贵历史著作重新面世。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将这部珍贵历史著作命名为《系年》。
参考资料
“清华简”《系年》正式出版 或将订正《史记》等典籍.人民网.2013-02-02
清华大学藏竹书《系年》的文献学考察.中国知网.2018-06-16
一部古史探新知(视线)——清华简《系年》的价值及意义.新华网.2018-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