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背白环蛇

黑背白环蛇(拉丁学名:Lycodon ruhstrati),为游蛇科白环蛇属的爬行动物,生活于海拔500~1850米的森林、岩石地区,主要分布于中国、日本、越南等地,在中国分布于贵州省甘肃省、广西等地。

黑背白环蛇是中等大小的无毒蛇,成年体长度80~110cm,体型细长,头略大而稍扁,眼小。体背面黑褐色或褐色;身体前段的白横纹颜色相对较纯及白,身体后端的白横纹多为略显褐色的污白色;腹面污白色,散有黑色斑点。主要以蜥蜴、铅山壁虎、昆虫等为食。此外,黑背白环蛇是卵生动物,雌性每次产下四个卵。

2011年,黑背白环蛇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保护等级为无危(LC)。截至2023年6月,在中国,黑背白环蛇被列入《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形态特征

黑背白环蛇是中等大小的无毒蛇,成体长度80~110cm,体型细长,头略大而稍扁,眼小。鼻间鳞1对,前额鳞1对,额鳞1枚。顶鳞1对。眶上鳞左右各1枚。眶前鳞1枚,眶后鳞2枚,颞鳞2+2枚,颊鳞1枚,入眶。上唇鳞8枚,下唇鳞10枚。颌片2对,具颌沟。背鳞微起棱。体中段背鳞17行,近尾端15行。腹鳞219枚。肛鳞完整。尾下鳞双行,94对。头及体背黑色,头枕部有一对白斑纹,体背自颈部至尾端有60个左右白色环纹,颈部较窄,向后逐渐加宽且变密集。头颈区分明显,头近三角形,吻端圆钝,吻鳞头背部可视。幼体时头背有1个较大的白色横斑,随着体型及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变为深灰白色。

分布范围

黑背白环蛇主要分布于中国、日本、越南等地,在中国,主要分布在贵州、甘肃、广西、湖北、浙江、湖南、江苏、福建、江西、安徽、广东、陕西、四川、香港特别行政区、台湾省等地。

栖息环境

生活于海拔500~1850米的地区,常于林中灌丛、草丛、田间、溪边、路旁活动。

生活习性

黑背白环蛇多于傍晚及夜间出没,主要以蜥蜴、壁虎、昆虫等为食。

生长繁殖

黑背白环蛇是卵生动物,雌性每次产下四个卵。

保护级别

2011年,黑背白环蛇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保护等级为无危(LC)。截至2023年6月,在中国,黑背白环蛇被列入《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参考资料

Lycodon ruhstrati (Fischer, 1886).物种2000中国节点.2025-06-26

Rushstrat's Wolf Snake ..iucnredlist.org.2025-06-26

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中国政府网.2025-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