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后棱蛇(学名:Opisthotropis maxwelli)是游蛇科后棱蛇属的一种爬行纲,主要分布于中国大陆的福建、江西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等地。这种蛇是半水生的,常见于高山山溪中以及潜伏岩石下。福建后棱蛇的模式产地在福建南部。
形态特征
福建后棱蛇是一种小型蛇类,全长约406毫米。其头部小而扁平,与颈部的区分不太明显。眼睛小,鼻孔位于背侧。上唇鳞7(4—1—2)枚,个别8枚;颊鳞1枚,眶前鳞、眶后鳞均为2枚,鳞1(很长)枚+1枚。背鳞均17行,颈部无棱,体部弱棱,尾部强棱;腹鳞147~155枚,肛鳞2枚,尾下鳞53~61对。背面暗褐色或黑褐色,腹面黄色。
分布范围
福建省后棱蛇在中国大陆的分布范围包括福建(武夷山市)、江西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等地。
栖息环境
福建后棱蛇生活在高山溪流中,是一种半水生的动物,常伏于溪流石下。
物种保护
福建后棱蛇已被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同时,它也被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脊椎动物卷,评估级别为近危(NT)。
注意:非法捕杀受国家保护的野生动物,将受到刑法制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