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衙口永兴花生

永兴牌衙口花生,始创于1924年,其前身为“永兴记”,由衙口花生创始人施能计创办。民国时期,正当壮年的施能计依靠经营食什和种植花生度日。其时,沿海乡镇未受内乱波及,商贸发达。天资聪慧的施能计悉心研究白晒花生的制造工艺,开始在衙口(今晋江市龙湖镇衙口村)开秤收购并大量加工。优越的生态环境以及独特的砂壤地质条件使永兴牌衙口花生以“白、香、甜、脆、入口无渣,食之不腻”之特点享誉八闽大地,并深受东南亚各国华侨的亲徕,施能计由此获别号“花生计”。

正文

永兴牌衙口花生

在当地还流传有这样的歌谣:“花生计,香又脆,人人都爱配(闽南语\u003c吃\u003e的意思)。”由于花生供不应求,施能计在多处设立加工点,扩大收购、加工、销售业务。又在泉州市厦门市等地设立销售点,积极从事花生出口贸易。

产品特点

永兴牌衙口花生甘香可口,香脆超级,成为海内外土特产品名牌,驰誉中外,名踏四海。1979年加入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即第134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1986年9月1日代表福建省土特产名牌食品赴北京参展,荣获优秀产品称号。1988年参加福州市土特产名牌展销会,荣获银奖。1992年9月在北京“晋江名优产品”展销会中被消费者评选为“消费者满意产品”。百年沧桑,弹指一挥间,依祖传秘技精工巧制、甘香酥脆的永兴牌衙口花生已成为历史悠久的名牌,驰名中外。

产品介绍

“麻屋子,红帐子,里面睡着白胖子”。这一则打“花生”的谜语,把花生的形象,比喻得十分生动有趣。永兴牌衙口花生是福建省久负盛名的特产,主产于晋江市龙湖镇衙口南浔村。《晋江县志》记载:“南乡沙苑,横亘商阜,低滩隙地无几,加以风沙飞走,地力薄弱,不善五谷。光绪初,邑宰令凿井,各村颇遵行之。然地狭风多稻粟终寡,其所产则萱草落花生、红薯等”。永兴牌衙口花生以荚果硕大,籽仁饱满,果皮洁白,色泽鲜艳,香脆可口,品质优良等特点而著称,是重要的内销和出口商品。

永兴牌衙口花生何以出名?衙口花生主要产在龙湖镇近海沙地。沙地地势平坦,土质疏松,通透性能好,土壤易耕,利于花生根系发育,果针下扎和荚果膨大;龙湖镇属于亚热带湿润性气候,,年均气温18℃,年日照时数2385.2小时,日照百分率为60%,年总辐射量125.8千卡/平方厘米。从热量资源看,不论是春花生还是复种花生,均能满足正常生育需要;年降水量514毫米,地下水资源丰富,埋藏浅,水质好,易于灌溉,能满足花生对水分的需要,是发展花生生产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龙湖人很早就有种植花生的习惯,种植历史悠久,有丰富的种植技术和生产经验。施能计充分利用当地条件,选取肥硕的湿花生,再三清洗,直到外壳一尘不染,并采用独家秘技对花生精工巧制——于大锅中将水煮沸,加入花生,适时加入适量的食盐蒸煮,并严格控制盐量,始终保持旺火,既要使果仁熟透,又不使果壳爆裂。蒸煮时要有专人把灶,调节火候和水温,蒸煮2个小时。然后进行爆晒——将熟花生平铺至水泥盐埕或大理石上连晒8天,必须晒至干而不冒油,然后收入麻袋密封贮藏。这样的加工技艺使永兴牌衙口花生颗粒饱满,色泽鲜美,香酥脆鲜而深得消费者亲徕,畅销全国各地以及东南亚市场。

参考资料

河南工人日报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