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安湍蛙(学名:Amolops chunganensis)是蛙科湍蛙属的两栖动物,是中国的特有物种。其生存的海拔范围为600至1200米。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福建崇安。
形态特征
崇安湍蛙的身体扁平,体长35~40mm,后肢细长;趾蹼发达,绝大多数为全蹼,指、趾末端膨大成吸盘状,背面有一横凹痕,腹面呈肉垫状,借以贴附在溪流石上。皮肤较光滑,液浸标本体背、后部有细小痣粒,体侧皮肤有细褶纹,褶细或不甚明显,背侧褶较平直,四肢背面横纹处或有疣粒或光滑,腹面光滑。生活时体色有变化.即使同一种群个体也不完全一致.多数个体背面为灰褐色或棕红色.亦有橄榄绿色的.从吻端经颊、部.在背侧褶下体侧部分黑褐色;沿上颌到肩部有一条浅色带斑;其后到前肢肱部为浅棕色;四肢背面棕褐色,有黑褐色横纹。横纹通常窄且规则分布。腹面浅黄色.咽下及前腹或有深浅不等的云斑鮰。崇安湍蛙的幼虫吻部低圆,眼位于头背上方,体宽扁,尾肌强,尾鳍低。与成虫不同湍蛙蝌蚪腹面口后有马蹄形大吸盘,用以吸附在溪流石上,不致被水冲走,常逆流缓缓向前移动。
分布范围
国内分布于陕西省(周至县、太白县)、甘肃省(文县)、四川省(盆地周缘山区)、重庆市(城口县、江津区)、贵州省(雷山县)、云南省(景洪市、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浙江省(江山、泰顺县、遂昌县、龙泉市、庆元县)、湖南省(张家界市、桑植县)、福建(武夷山市、邵武、德化),广西(龙胜、德保),国外分布于越南。
生活习性
崇安湍蛙是夜行性动物,一般生活于山溪水边或岸边,有的蹲在瀑布下的石头上。4~9月为繁殖季节,这时比较集中。卵产于瀑布下的石隙间或贴在附着物上。卵径约4毫米,乳白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