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CU的英文全称是multi control unit,多点控制单元。为了实现多点会议电视系统,必须设置MCU。MCU实质上是一台多媒体信息交换机,进行多点呼叫和连接,实现视频广播、视频选择、音频混合、数据广播等功能,完成各终端信号的汇接与切换。MCU与现行交换机不同之处在于,交换机完成的是信号的点对点连接,而MCU则要完成多点对多点的切换、汇接或广播。此外,MCU还要完成对通信控制信号、网络接口信号的处理。
MCU的作用
MCU的作用是对输入的多路会议电视信号进行切换,但是由于会议电视信号中包含图像、语音及数据三类不同的信号,因此,MCU的切换作用又不像电话交换那样只是简单地将语音信号进行转接,它要对三类信号进行不同的处理。MCU可以与网关一起使用来连接H.320和H.324视频会议的终端端点。MCU对语音信号采取多路混合的方式(当然也可采用切换方式)传送,对视频信号采取直接分配的方式传送,对于数据信号采取广播方式或MLP方式传送。此外,MCU还要完成对通信控制信号、网络接口信号的处理。
时钟和通信控制
MCU和诸多的终端之间的连接呈星形状态,即参加会议的各个终端都以双向通信的方式和MCU相连接。MCU按照会议控制者的要求,将多方信息进行配送。为此,MCU的各个端口上的信息流必须同步在同一个时钟上。MCU首先要将进入MCU的所有终端(或MCU)的信号码流,都在一个统一的控制时钟上同步,并且对码流中的FAS进行校验,输出新的BAS、复帧同步信号,以便对各端口的信息定位。
此外,MCU还要支持各端口的信令和互通方式,支持p×64kbit/s(p=1~30)各种通信速率,具备主席控制、语音控制和演讲人控制等会议控制功能。MCU根据通信初始化建立过程中的会议控制指令,将收到的各个码流的能力指示进行比较,选择各个终端都能接受的能力(速率、编解码方法、数据协议等)进行通信。例如网络中有的终端不具备高速传输能力,则MCU就将所有的终端速率统一在速率最低的那个终端的速率上。
码流处理
MCU要对所有的输入码流进行处理,当然,它并不是进行简单的码流切换。为此,MCU先对会议电视码流(即符合H.221建议的码流)进行解复用处理。对所解出的各路压缩数字视频信号不再解码,而采用直接分配的方式,将数字视频码流送到它该去的地方;对解出的各路压缩数字音频信号,则先进行解码,得到多路PCM信号,再将这些多路PCM音频信号进行叠加,形成一个现场感很强的混合语音信号。最后再将这一混合音频压缩编码后送到所有的终端。对于数据信号的处理,MCU采用广播方式或MLP方式将源数据送往其他有关的会场。
端口和连接
MCU处在星形会议电视网的中心,它必须具备多个和终端相连接的接口,这些接口就是MCU的端口。端口数的多少是衡量MCU的一个重要指标。我们总是希望MCU具有较多的端口数,以便组成较大规模的会议电视网。早先的MCU所连接的端口数只有8个,现 在的MCU可多达几十个端口。当然,一个MCU的最大端口数和各个端口所使用的速率有关。一般来说,对同一个MCU,在速率较低时使用,可获得较多的连接端口数。例如一个典型的MCU可支持8个E1(2.048Mbit/s)的端口,而在384kbit/s速率下可支持16个这样的端口。由于一个MCU同时可接多个端口,因此它还可以同时控制几个独立的分组会议,只要参加会议的总点数不超过这个MCU的最大端口容量。
原理和构成
图1画出了MCU的功能结构图。来自A、B、C、D四个会议电视点的码流分别经过复用/解复器分离出图像、语音、数据及控制信令数据流,并送入相应的处理模块,完成混合、处理、切换等过程,按要求将某些点的信息重新组合起来,又经复用/解复器复用成一个码流,并送往各会议电视点。各模块的主要功能如下。
语音模块
该模块将各会议点来的语音数据流进行混合编码成一个数据流送至相应的复用/解复用器。也可对各点来的语音信号的电平高低进行检测,从而实现按电平高低对图像进行自动切换。语音模块一般包括语音信号处理器、混合器、交换矩阵及语音模块控制等几部分。
图像模块
该模块将各会议点来的图像数据流进行相应的处理及组合后送至各点的复用/解复器。图像不同于语音,几路信号可以混合在一起传送。需要多个图像送往同一会议点时必须先进行图像制作。这和图像显示有关,一般对CIF格式图像在监视器的同一屏幕上最多可显示四个图像也不会引起清晰度的显著下降,而对QCIF格式的图像则在同一屏幕上可以显示九幅图像。故在召开多点会议时,某一点的主持人可根据要求用请求方式将其他点的图像进行组合后传送过来,对传送过来的图像可以进行单屏显示(只显示一个会议点的图像),也可以同时显示多屏画面。图2为显示CIF图像时多点画面的安排格式。一般主会议图像应放在画面中显要的位置,如上方或左上角。五点以上的会议电视可采用图像请求方式显示发言者的会场或主会场及任一分会场的单屏图像及组合图像。
国际标准
直接规范会议电视MCU技术参数的国际标准中最重要的是ITU-T的H.243建议和H.231建议。H.243建议,“利用2Mbit/s数字信道在2—3个以上的视听终端之间建立通信的方法”,详细描述了如何在ISDN数字网络中建立一个H.320多点会议系统,规定了多点通信的初始化过程,给出了视频切换、数据广播、主席令牌控制等规程方面的内容。H.231建议,“用于直到2Mbit/s数字信道的视听系统多点控制设备”,描述了H.320多点会议电视网的构成、多点系统中MCU的级连、MCU的组成单元及其各个部分的作用等方面的内容。除了上述两个建议外,MCU还必须遵照和支持下列国际标准:
p×64kbit/s速率上视听业务的视频编解码器(H.261);
视听系统中帧同步的控制与指示信号(H.230);
使用2Mbit/s以内的数字信道在视听终端间建立通信系统(H.242);
窄带可视电话系统和终端设备(H.320);
视听电信业务中64—1920kbit/s信道的帧结构(H.221);
脉冲编码调制音频编码(G.711);
64kbit/s中7kHz音频编码的性能、技术指标、控制与互通方式等规范(G.722);
短时延码本激励线性预测音频编码(G.728);
采用H.224的会议电视远端摄像机控制规程(H.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