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吕效平

吕效平,男,江苏滨海人,1955年生,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大学文学院副院长、戏剧影视艺术系主任、江苏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研究方向为戏剧理论。1982年本科毕业于南京大学中文系。1985年~1999年先后任中文系党总支副书记、书记。1994年师从董健教授攻读戏剧理论,1998年获戏剧学博士学位。1999年~2000年赴法国任教一年。

现任南京大学戏剧影视研究所副所长、副教授。

人物经历

1955年生,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1982年春本科毕业于南京大学中文系。1985年—1999年先后任中文系党总支副书记、书记。1994年师从董健教授攻读戏剧理论,1998年获戏剧学博士学位。1999年—2000年赴法国任教一年。

现任南京大学文学院副院长、戏剧影视艺术系主任、江苏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

2015年2月,在江苏省戏剧家协会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再次当选副主席。

2021年4月21日,阿那亚戏剧节公布戏单。吕效平导演,将携南京大学艺术硕士剧团带来原创剧目《故乡》,展现现代文明与传统文明的真实碰撞。

主讲课程

1、本科生:欧美戏剧、剧本写作、欧洲电影专题。

2、硕士生:戏剧创作与戏剧批评。

3、博士生:现代戏曲理论。

研究方向

为戏剧理论。

主要贡献

学术专著

戏曲本质论》,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戏剧学研究导引》,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对正剧的质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学术论文

《论“新版”〈雷雨〉》,《戏剧艺术》1994年第4期。

《两种戏剧》,《戏剧艺术》1996年第3期。

《试论当代戏曲的文学化》,《艺术百家》1998年第1 期,人大复印资料《戏剧、戏曲研究》1998年第6期。

《试论元杂剧的抒情诗本质》,《戏剧艺术》1998年第6期。

《历史和历史剧问题》,《当代中国文艺理论史》(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年2月版,包忠文主编)第13章

《戏剧的“音律焦虑”与“时空焦虑”》,《文学评论》2002年第3期。

《中国古典戏剧情节艺术的孤独高峰》,《文学遗产》2002年第6期。

《戏曲特征再认识》,《南京大学学报》2002年第6期。

《论“现代戏曲”》,《戏剧艺术》2004年第1期。

《再论“现代戏曲”》,《戏剧艺术》2005年第1期。

《论现代戏曲的戏曲性》,《戏剧艺术》2008年第1期。

对正剧的质疑》,《南京大学戏剧论丛(肆)》,中华书局2008年版。

《论戏剧不可或缺的个人性、精神性和悲剧性与喜剧性》,《戏剧艺术》2009年第3期。

戏剧创作

编剧:两场话剧《选择》,1991年。

编剧:独幕剧《假如明天没有太阳》(与陆炜教授合作),1992年。

编剧:四场话剧《歌声遥远》,1993年。

导演:田汉独幕剧《咖啡店之一夜》,1998年。

改编并执导:改编莎剧《罗密欧,还是奥瑟罗》,2003年。

编导:《〈人民公敌〉事件》(第一作者),2005年,群言出版社2007年版。

编导:《实验戏剧:二零一一年九月》,2011年9月。

导演:《蒋公的面子》,2012年。

主持项目

江苏省社科基金项目:从古典地方戏到现代戏曲——中国本土戏剧(1900-2000)研究。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从古典到现代——20世纪中国戏曲转型。

获奖情况

江苏省高等教育成果二等奖,2004年。

“田汉戏剧奖”论文一等奖,2005年。

江苏省高校第五届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2006年。

参考资料

阿那亚戏剧节公布戏单,凌晨三点海边有戏,24小时深夜食堂_文艺范_.澎湃新闻-The Paper.2021-04-22

河南工人日报数字报